后欧债危机时代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7-04-05 13:36吴晶晶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3期

吴晶晶

摘要:自欧债危机全面爆发以来,欧洲部分国家经济指标下滑,出现衰退趋势,欧元贬值,失业率上升,低迷的欧盟经济给中国外贸企业和海外投资企业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时至今日,在后欧债危机时代,这层阴影也未完全被抹去。但值得欣慰的是,当前世界经济整体趋势向好,贸易和投资环境日趋改善。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更是为增进中欧贸易往来,加强中欧投资合作提供了一个绝佳契机,中欧双边经贸关系正显现着喜人的变化。本文立足于后欧债危机时代,结合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单从对欧盟直接投资这一个方面分析欧债危机对中欧投资关系的持续性影响;接着本文从鼓励中欧双方中小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妥善解决投资摩擦纠纷以及积极推进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三个方面入手为改善并提升中欧双边投资关系提出了应对之策,以有效巩固并发展中欧双边投资关系,实现中欧“双赢”;文章最后展望了中欧关系的美好未来。

关键词:后欧债危机时代;欧债危机;对外直接投資;双边投资协定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2

一、前言

希腊债务危机自2009年10月迅速蔓延至欧洲其他国家。2010年10月,希腊、西班牙、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的主权债信用级别分别被调低至历史最低点,至此,欧债危机全面爆发。欧债危机的爆发及扩散对中欧双边贸易及投资产生了重大影响。而欧盟不容乐观的政治经济情势对中欧之间的双边贸易与投资关系发展带来了很重大的消极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也孕育了深化双边合作的机遇和发展契机。

就经贸关系而言,欧债危机主要是从贸易和投资两个方面来对中欧双边经济往来施加影响。一方面,十多年来欧盟一直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尽管欧盟成员国家对华产品及服务需求因欧债危机暂时遭受削弱,但中国积极主动扩大对欧产品及服务的进口,使得中欧双边贸易发展更为均衡,国际收支更加平衡。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欧债危机爆发与扩散时期,欧盟成员国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抬头,欧盟颁布了新的贸易政策法规,寄希望于通过收紧进口而刺激出口来拉动内需,尽早摆脱经济发展困境,使欧盟经济增长恢复正常化,并继续维持其在全球经济的地位和话语权。而如此的直接后果便是中国对欧盟的出口贸易与直接投资受到了严重阻碍,从而中欧双方因维护自身利益而引发的纠纷与摩擦也在呈激增态势。

另一方面,从直接投资角度看,欧洲民众因为欧债危机而对中国企业在欧洲的直接投资变得异常敏感而充满疑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企业对欧盟直接投资的进程。但总体上,欧洲绝大多数国家依据维护本国国家利益的原则非常理性地看待中国对欧盟的直接投资,持开放和欢迎态度。借此机遇,中国投资者可进一步扩大对欧投资,深度参与欧盟经济恢复与发展。

二、欧债危机对中欧双边投资的影响

图2.1是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在2009-2015年期间的流量情况,数据来源于2009-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从图表中可以直观的看出,欧债危机发生后,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流量于2011年达到一个阶段性峰值,至75.61亿美元,随后情况急转直下,连续两年对欧投资流量为负增长。2104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流量达到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的最高值,为97.87亿美元,同比增长116.34%。2015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流量为54.8亿美元,同比减少44%。

虽然自欧债危机爆发后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流量呈波动性增长态势,但就投资存量而言,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存量逐年增加,只是增幅大致呈下降趋势,增速从2009年末的97.76%波动下降至2015年末的18.91%,如图2.2所示。

根据《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数据,到2015年末,中国对发达经济体直接投资存量为1536.52亿美元,而对欧盟直接投资存量便达到了644.6亿美元,占在发达经济体投资存量的41.9%,比位居第二位的美国高出236.58亿美元。由此可见,虽然受欧债危机拖累,中欧经济形势受到负面影响,但在中欧投资合作中,中国扮演了主动者的角色,采取主动出击的战略,扩大对欧盟的直接投资。目前,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呈现出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尽管受到了欧债危机的严重影响,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流量起伏不定,但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存量依然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二是当前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规模依然较小,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比重仍然不大。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企业对欧盟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积极进行企业并购,这一并购规模占据了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将近一半的比重,由此可见,实施对外投资并购项目是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可以确定的是,在后欧债危机时代,中国积极主动与欧盟加强双边投资合作,一方面,此举符合双方根本利益,是双方的共同需求,可以为中欧经贸关系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可以在世界经济摆脱金融危机后续影响而实现良好增长态势的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扭转世界经济疲软态势。因此,有必要继续保持中欧双边投资关系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并推向前进。

三、改善并提升中欧投资关系的应对之策

1.鼓励中欧双方中小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合作

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便是欧盟部分成员国债台高筑,资金链无以为继。2015年7月希腊正式违约,未向IMF偿还15亿欧元贷款。时至今日,可以发现欧盟一些国家资金短缺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而中国企业对欧盟直接投资有利于推动部分企业转型升级,能增加较多的就业岗位。但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是国有企业,意味着可能会引起到欧方的猜疑和忧虑,从而导致投资项目计划搁浅或难产。然而,中小企业在欧盟整个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营业额能达到占欧盟总量一半以上,所以中国政府应完善制度或政策层面的顶层设计,充分鼓励私营性质的中小企业“走出去”,加大对欧投资力度,加强同欧方中小企业在各领域的科技创新合作。另外,中国政府也需要同欧盟加强交流合作,合力为双方中小企业的合作提供政策及财政支持,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配套环境。比如,中国已经设立“中欧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科研合作资金”,为双方节能减排科研合作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

2.妥善解决投资摩擦纠纷

正值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5周年之际,2016年12月,日本无视《入世协定书》的规定,决定继续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并将继续推行对不正当倾销征收高关税的“反倾销”机制。而市场经济地位是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确定倾销幅度时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尽力争取自身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以利于本国外贸进出口的发展。众所周知,在双边贸易过程中,摩擦不可避免,而在投资过程中亦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更应全力支持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时懂得运用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则保护自身合法正当利益,從而减轻甚至破除政治干扰而造成的损失。中国政府也有必要设立专门机构或专项资金扶持鼓励高校、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连同相关企业联合研究相关国际法律法规与政策,摸清各项政策及法规底细,并配备一整套齐全的申诉或仲裁机制服务各企业,以消除后顾之忧。

3.积极推进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

2016年9月26日,第十二轮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力争取得尽可能多的进展。尽管“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惨遭美国总统特朗普抛弃,但《中欧双边投资协定》却在稳步向前推进。中欧尽早达成双边投资协定,一方面,有助于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双边投资合作提供制度性保障,从而夯实双方经贸合作的基础,进而提升双边经贸合作水平,挖掘出双向投资潜力;另一方面,也会为中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提供新动力,将“一带一路”倡议继续推向前进。当然,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达成的过程是曲折和艰辛的,尤其是一些关于监管壁垒、本地化要求、知识产权、劳工环境及国有企业等的问题对于尚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充满挑战与困难。因此,中欧双方都应怀揣着坦诚相待的真心,妥善处理彼此所关注的核心利益点,尽快尽早达成双边投资协定,从而为深化双向投资合作,加强双边经贸往来创造有利条件。

四、结语

欧债危机是一场发源自欧盟内部的严重危机,但这次危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波及甚广,不止是欧盟成员国自身,全球经济也为之震荡。可以说,2016年6月英国“脱欧公投”与之不无关系。时至今日,在后欧债危机时代,欧盟也未从中恢复过来,甚至又有一些国家存在着债务违约的潜在风险。欧盟部分国家在恢复过程中,需要经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更需要客服种种问题和新的挑战,恢复过程伴随着的阵痛亦将给域外其他国家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显然,欧债危机对中欧双边进出口贸易及双向投资均产生了较大影响,欧盟成员国内需疲软直接导致中欧双边进出口总额的增速减缓,贸易产品结构有所调整,但中欧双边投资需求持续增加,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存量依然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从整体上看,欧债危机没有改变中欧双边经贸关系的基本格局,贸易与投资领域的合作与往来依旧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和潜力,并且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还为中欧双方增进往来深化合作提供了绝佳的新机遇和源源不断新动力。在后欧债危机时代,中欧双方应为了自身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共同的长久利益,积极推进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将双边贸易和投资成就推向新高度,携手共同应对世界经济未来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实现互利共赢,维护世界和平。

参考文献:

[1]勾东宁,白冠迪.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对中欧双边贸易及投资的影响[J].开发研究,2014(6):91-94.DOI:10.13483/j.cnki.kfyj.2014.06.022.

[2]张芳,邹俊.欧债危机对长三角外贸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2(12):58-62.

[3]郭濂.关于当前中欧关系的几点思考和建议[J].当代世界,2014(6):14-15.DOI:10.3969/j.issn.1006-4206.2014.06.005.

[4]张晓通.欧盟研究随笔[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

[5]潘正彦.欧债危机加剧下中国外贸发展态势分析[J].国际贸易,2012(2).

[6]姚铃.欧债危机以来的中欧经贸合作发展[J].国际经济合作,2014(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