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分析改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建议

2017-04-05 14:05王丽娟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3期
关键词:改进会计核算事业单位

王丽娟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如何改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出了几点建议,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进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2

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全面、真实的会计信息能够反映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如何改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适应现代社会对事业单位提出的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已经成为其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问题分析

(一)会计核算基础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同企业的权责发生制相比,收付实现制在实践中还存在很多缺陷,为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带来了更多的困难。收付实现制指按照实际收付作为标准确认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在这种核算基础下,在本期收到的收入和付出的费用都计入本期,会导致出现不属于这一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或者应该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未作为本期收支处理的情况。因此,尽管收付实现制具有手续简单、处理方便、人力资源成本低等优势,但在科学性上存在明显的缺陷,在会计信息的反映上缺乏可比性、一致性和真实性。我国事业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这种采购环节与付款环节分离的模式导致采购行为的发生与实际货款的支付时间不一致。在收付实现制下,按照资金的实际支付作为本期的费用和支出进行核算,不能真实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同时不利于反映经济业务发生的全貌。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需要真实、直观的反应预算的执行和结余情况,在收付实现制下,不能真实的反应事业单位的收支结余情况。例如,如果事业单位将资金用于暂时未支付的项目,在账面则会反映为事业结余。同时,也增加了人为操作账面结余的可能,例如,将本期收入或本期发生的费用作为下期收支处理,以实现收支的平衡,完成预算执行的指标。

(二)国有资产管理

我国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普遍还存在管理思维落后、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造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虚增、国有资产流失、账外资产缺乏监督的严重后果。首先,从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上看,以往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按原值进行核算,并没有进行折旧的计提,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中并不包括折旧费用,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虚增,无法真实的反应固定资产的使用中的价值损耗。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出台后,增加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内容,但在落实上还存在很大的困难和障碍。在固定资产的购置处理上,通过“事业支出”、“银行存款”、“固定资产”、“固定基金”等科目进行核算,会出现虚增费用、虚减结余等问题,对经济业务实质的反映上不够真实和全面。这种账务处理的方式中,由于缺乏勾稽关系,还容易产生人为的失误,形成账外资产,不利于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其次,从应付和暂收款项上看,“其他应付款”中常常存在事业单位的预算外收入挂账,实现隐匿收入的目的,私设“小金库”供事业单位或个人周转使用。

(三)会计基础工作

在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方面,还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不规范、不完整、不及时的现象。从账簿的设置到原始凭证的处理,记账凭证的填写以及财务报告的披露,都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在账簿的设置上,一些单位并没有按照财政的统一规范进行账簿设置,总账和明细账设置不完整,不利于账簿之间的核对和控制,容易形成账外资产。在原始凭证的处理上,缺乏严格的票据报销制度,票据漏填、少填、涂改、内容缺失、信息错误等现象严重,不利于会计的核算。在记账凭证的填写上,表现出较强的随意性,填写不够规范和完整。在财务报告的披露上,缺乏对实际财务状况的说明以及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不利于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获取信息。

二、改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建议

(一)结合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

针对收付实现制的种种弊端,采用权责发生制更能够适应事业单位改革和会计核算的需求。实践证明,权责发生制在会计信息的反映上的客观性和谨慎性明显优于收付实现制。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能够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靠性,真实的反应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有利于相关部门对事业单位进行监管,时刻了解其资产和负债情况。转变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原则,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也是我国融入国际社会的重要一步,通过财务核算制度的一致化,推动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入。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也提出了在某些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中,应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因此,了解权责发生制的适用范围和核算原则,正确使用权责发生制,是改进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

(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思维,健全资管管理制度,结合权责发生制,完善国有资产的会计核算和管理。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构成中的重要部分,因此,规范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真实的反映其价值对改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具有重要的意义。积极引入并落实固定资产折旧制度,选择适用本单位的折旧方法。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审批、采购、验收、使用、维护制度;完善固定资产卡片,做到卡、账、实相符;按照规定进行固定资产的调出、调入、盘亏、报废、处置制度;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建立严格的问责追偿制度;对改造、更新、调入、捐赠的固定资产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确保账面价值是事业单位资产的真实体现,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对于事业的账外资产,应根据其产生原因和实际情况进行处理,确保账实相符。

(三)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事业单位应建立系统的会计核算操作流程规范并严格执行。在会计账簿设置、原始凭证处理、记账凭证填写、财务报告披露等方面,要求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严格按照规范和流程操作。对于不合规、不完整、不规范、不及时的原始票据不予报销。在财务报告的披露中,增加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和结余情况的分析,并对其财务状况进行实質性的说明,避免为财务信息的使用者造成误导。发挥现金流量表的重要作用,对资金的收支进行详细的记录,从整体上对资金的收支状况有所把握,为事业单位领导的决策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编制现金流量表,还能够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对资金支付和运用的能力,避免由于资金缺乏造成的支付困难,同时有利于事业单位的领导层进行未来期间的财务预算。此外,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还应该积极推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电算化,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会计核素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财务指标体系,提高质量要求和标准。做好会计档案的归档和保管工作,建立电子档案,确保会计信息的随时调取,以数据网络技术为支撑,加强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预测。完善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并问责追究。加强审计和监察力度,对不合法、不合规的会计核算行为进行查处,督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规范化。

(四)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加强事业单位会计队伍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有利于改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核算的质量,因此应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避免出现由于专业知识和职业判断能力不足等原因影响会计核算质量。组织其对新制度进行学习,使其对新制度的出台背景、具体内容、操作规范和内容变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学习,确保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落实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实现单位会计制度的平稳过渡。在事业单位中,还有一些单位在会计人员选择上“任人唯亲”,要求其按照领导的指示办事,甚至提出违背其职业道德的要求。因此,应进一步强化其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观念和意识,要求会计人员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进行会计处理和核算,拒绝任何不合理要求,敢于坚持原则,确保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三、结语

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严重阻碍的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和进步。针对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基础、国有资产管理以及会计基础工作等方面的问题,应结合权责发生制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加强国有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推动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进行。

猜你喜欢
改进会计核算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营改增”后运费的会计核算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