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与银行信贷资源配置问题研究

2017-04-05 15:00阚闯宋鸽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3期
关键词:产能过剩配置

阚闯 宋鸽

摘要:目前我国钢铁行业逐渐面临供大于求、钢铁企业效益持续下降的局面,加之我国钢铁企业自身经营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钢铁行业风险已高度聚集。虽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强力推进钢铁行业去产能,但是整体状况并没有明显好转,钢铁行业信贷客户产能过剩风险依然是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从银行信贷资源配置角度出发,分析造成产能过剩的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能过剩;信贷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2

引言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对实业影响越发显著,事实也证明,当银行信贷资源在行业配置中存在不均衡时,将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甚至引发产能过剩,对此国务院要求各银行改进已有信贷政策,各银行相应调整产能过剩行业信贷标准,但因政府干预、银行信贷退出制度不完善导致被企业信贷绑架等原因,产能过剩行业仍占据银行较大部分的信贷资源,即银行信贷资源某种程度上支撑了这些行业产能过剩的产生。

一、文献回顾

针对产能过剩行业,2013年国务院引发《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各银行随之调整信贷政策,逐步提高产能过剩行业授信标准,但魏开华(2013)指出,因信贷推出制度不完善,银行存在被企业绑架的现象。谭劲松(2012)等指出政府干预引导了银行对产能过剩行业的投入。从银行角度,对产能过剩行业的投入,不仅提升了自身风险,也促进了产能过剩行业的进一步扩张,而信贷资金的沉淀,也要求在企业出现困难时,银行难以脱身,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从分析产能过剩与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是最早研究资源配置问题的经济学家,他们提出在经济自由的条件下,市场存在可以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机制,这种机制可以自发实现对国民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

关于产能过剩与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观点,曹建海和江飞涛(2010)认为补贴政策是导致产能过剩的主导因素之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会融资渠道逐步拓展,但银行仍然处于信贷资源配置的核心地位,对银行而言,不仅具备企业职能,更是承担了一定的政治和社会责任,其信贷政策不得不受政府的影响。从企业只能来讲,银行倾向于扩大信贷规模(储著贞等,2012),但银行控股股东的性质和比例也影响了银行的市场化行为(吴成颂等,2015);从政府职能角度,乔坤元(2013)指出中国存在已经济增长指标考核晋升机制,会鼓励政府部门引利税高的项目,不顾产能过剩及环境问题(杨海生等,2008),进而干预银行信贷政策,扰乱市场化行为。

综上,银行的信贷行为受到内外部因素影响,导致其配置政策不合理,最终造成资金过多的进入到产能过剩行业。故,本文拟从银行信贷资源配置角度分析产生产能过剩的原因,并提供政策建议。

二、我国出现产能过剩原因

目前我国在钢铁、能源等行业确实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其原因既有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导致资源配置流动受阻的原因,也有经济周期波动及政策导向的原因。具体表述如下:

1.地方政府重复性投资

产能过剩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重复性投资过多,其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绩考核机制的不当所致。从政绩考核角度,地方政府有很强的推动当地经济的动力,而中央政府规划的长期性与政绩需求的即时性造成了地方政府更多的注重于短期的增长绩效,而忽视了经济长期的可持续性发展。地方政府将工作重点放在抓速度、抓投资和抓项目上,对已有项目进行复制与扩建,通过对产业链条的简单复制保持经济的增长;同时对于新兴产业,其具有鼓励政策多利润空间大的特点,地方政府在大力推动过程中,往往重视利润二欠缺对产业的布局,缺乏对市场整体、行业的分析,盲目助推,进而导致同质化产品严重充斥市场。

2.银行信贷支持政府偏好行业

尽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起融资渠道得以不断的拓宽,在我国最主要的融资渠道仍为商业银行的贷款。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收入为存贷利率差,经营的三性原则要求银行对风险低、收益高的资产的选择。产能过剩行业一般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保持了较强的盈利能力,加之钢铁行业、能源行业等产能过剩行业多为政府企业,出现信贷风险可能性较低,商业银行对其投入较大信贷资金,而这种风险随着经济增速回落及需求收缩压力下,其风险将加速增大。

从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2014年、2015年年报来看,從表1可以看,2015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及不良贷款率较2014年均由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中农业银行上升幅度最大,上升85个百分点,建行排名第二,上升39个百分点,不良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政府偏好导向,更多的信贷资源涌入房地产;同时钢铁、水泥、平板玻璃、有色金属冶炼、船舶五大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在银行的信贷余额也较大,因其产生的不良贷款占据较大比重。

另外,我们注意到,政府发行债务及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较高,而这些债务的很大一部分流向了高能耗、高污染、产能过剩及房地产行业,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银行大量信贷资金向产能过剩行业集聚现象的发生,受到我顾商业银行政策性职能的影响,也受到地方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发展而对信贷资金引导的影响。

3.经济波动加剧产能过剩

受到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国际市场需求骤减,此时,产能过剩矛盾开始凸显。2008年底,中央推出4万亿投资计划,大大缓解了我国经济增速的下滑,但是潜在的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虽然投资资金主要针对铁路、公路、机场和农村等重大基础设施,仍有较大本分资金投向了房地产、高能耗、高污染性行业。经济刺激计划也不可避免的引发了国内投资热潮,进一步引发了产能过剩,同时,我国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消费内需不旺,再加上外需不足时,产能过剩的问题就逐步凸显。另一方面,我国产业正处于转型阶段,目前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升、人民币的升值、环境保护压力增大以及周边低成本国家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当中,造成大量投资挤压在低端制造领域,造成诸多行业过度竞争和产能过剩等。

三、实证分析:以东北特钢为例

东北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由原辽宁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辽特集团)全部资产和北满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北满特钢)主要经营性资产重组而成,以高质量、高附加值特殊钢生产经营为主营业务。由国家工商管理总局授权,辽宁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于2004年5月18号登记注册,注册资本364417万元,于2004年9月23日正式挂牌运营。国家工商管理总局2004年4月8日核准,以东北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核心企业,组建东北特殊钢集团。2016年10月,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东北特殊钢集团正式进入破产重组程序,在此之前,东北特殊钢集团已连续九次债务违约,其债务总规模达到553亿元,其中金融债务高达443亿元。

前文指出,政府政策导向极大的影响着银行信贷资源的配置,市场的实际需求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而顺应政府政策导向的企业将会得到高于实际需求的配置。在经济发展初期,由于政府的干预,可能促使经济较快发展,但经济发展到工业化中后期,将会暴露出风险。受政绩考核影响,一切唯数据论,导致地方政府行为产生扭曲,过度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虽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直接干预市场主体的能力在降低,但其间接干预经济的能力并没有削弱。采取各种优惠手段,将企业成本外部化,风险进行转移,无形中促使大量的银行信贷资源集中,错配到政府看中的项目或企业。

政府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包括低价出让土地、财政补贴、税收豁免期、为贷款提供政府担保等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扭曲企业的正常投资行为,对市场的预期也不再准确,同时造成企业财务报表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经营状况,而银行机构因企业过度投资风险被掩盖,并有可能高估企业真实盈利水平,进而促进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产能过剩风险不断积聚。

当人们对项目预期收益看好时,将会进一步促进投资增长,同样的,当商业银行在市场上持有乐观态度时,其放款意愿也将提升,信贷规模将不断扩张,这对经济的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市场整体出发,由于商业银行掌握的信息不完全,对整体行业的信息无法完全掌握,从个体出发是合适的信贷规模,但是从整体来讲,信贷规模可能出现贷款过度的现象。产能过剩行业在发展初期,其利用率较低,通过银行贷款加大投资扩大产能,能够发挥规模效应,但是当达到一定程度后,将会产生利用率下降,导致产能过剩,而由于信息不完全的影响,商业银行可能在产能利用率达到峰值后仍提供信贷支持,导致产能过剩加剧。

据统计,东北特殊钢集团风险暴露时其金融债务高达553多亿元,其中银行贷款443亿元,正是由于信息不完全问题导致银行信贷资源扎堆、错配,助长了东北特殊钢集团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超预算投资以及集团整体的非理性扩张。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针对产能过剩问题,结合东北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案例,分析了银行资源配置对产能过剩的作用,得出银行信贷资源错配产能过剩行业的原因:

1.政府政策偏好导向引导商业银行信贷支持方向。产能过剩行业一般受到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引导银行信贷对其整体行业的供给,这也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度扩张,导致产能过剩问题更加严峻。

2.政府干预行为、信息不完全等问题影响银行信贷行为,进而加剧产能过剩现状。政府出于政绩考核,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影响到银行对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评估,由于信息不完全,商业银行存在对行业发展前景判断错误的现象,企业对市场预期值过高,信贷支持过高,导致企业盲目扩张,最终造成更多的产能过剩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银行、政府及企业角度提出如下建议:

1.从银行角度,控制企业在整个银行系统内的授信度,相对单一企业,产能过剩企业仍具有规模大,资产多的优势,银行进行信贷业务收益较高,同一客户可获得多家银行授信,进而刺激企业扩张冲动,导致产能过剩;另一方面,银行应加强产品创新,增强对不良资产的分先化解能力,通过风险转移、不良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分散风险,进而增强银行退出产能过剩行业的效率。

2.从政府角度,一方面政府自身应针对考核制度存在的弊端进行调整,更多发挥市场监督职能,减少对市场的干预行为,降低因政策偏好对信贷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在金融脱媒背景下,企业融资渠道增加,政府应建立更完善、透明的企业征信体系,能够完整反映出企业已发生的融资方式;进一步完善企业准入、退出机制,在能源、钢铁等行业,注重分析市场潜在需求,结合市场既有产能,严格把控企业准入,做到在源头控制行业产能,同时对既存产能过剩行业,建设更有效的企业退出机制,如政府提供支持、推动企业重组等方式。

3.從企业角度,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扩充经营范围。国有企业存在生产效率和创新效率的双重损失,(张洪辉,2010),创新效率的缺失必然减少企业利润增长点,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以提升企业利润的内在动力更加明显,进而导致行业产能的急速扩增,也将导致企业再转型形成更大阻力,因此,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对增加企业经营范围、促进转型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魏开华.从无锡尚德案例看商业银行贷款的行业风险防范[J].当代经济管理,2013,7:94-97.

[2]谭劲松,简宇寅,陈颖.政府干预与不良贷款-以某国有商业银行1988-2005年的数据为例[J].管理世界,2012,7:29-43,187.

[3]曹建海,江飞涛.中国工业投资中的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问题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4]储著贞,梁权熙,蒋海.宏观调控、所有权结构与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行为[J].国际金融研究,2012,3:57-68.

[5]吴成颂,周炜,黄送钦.产能过剩下银行信贷资源配置行为研究——基于控股股东的持股结构视角[J].科学决策,2015(5).

[6]乔坤元.我国官员晋升锦标赛机制: 理论与证据[J].经济科学,2013,1: 88-98.

[7]杨海生,陈少凌,周永章.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政策-来自中国省份数据的证据[J].南方经济,2008,6:15-30.

[8]张洪辉,王宗军.政府干预、政府目标与国有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J].南开管理评论,2010(3):101-108.

猜你喜欢
产能过剩配置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