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及改革路径探索

2017-04-05 16:03张莹刘欢李浩博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3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供给侧创新创业

张莹 刘欢 李浩博

摘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是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但目前在其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亟需更新双创教育理念,完善师资力量,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兼顾各方利益诉求,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将高校潜在的智力支持转化为完善高等教育体系、促进国家经济改革发展的持久动力。

关键词:创新创业;供给侧;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2

引言

十八大以来,创新型国家建设成为国家改革的重中之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蓬勃兴起。高等学校作为改革的排头兵,承担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促进产学研联动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找准定位,积极践行国家创新发展战略。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环境

每一项成功的举措都有其良好的实施环境和生长土壤,从国家层面上来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简称“双创教育”)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驱动,拥有良好的政策背景。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就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从高校层面来说,双创教育是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是指改变以往注重投入、数量及规模的需求侧发展转向注重人才培养、资源整合、效益及创新发展上,开展双创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完善高等教育体系利于将潜在的智力支持转化为促进国家经济改革发展的持久动力。从学生层面来说,高校双创教育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帮助学生找准职业定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高等教育需求侧带来的毕业生数量逐增,2016年达到765万人,就业岗位的供需严重不平衡。因此高校开展双创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也是意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体现。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双创教育已在全国高校中大范围开展,且初步取得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发展困境。为此,特以徐州市四所高校(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医科大学、徐州工程学院)为调研对象,采取了发放调研问卷与师生访谈相结合的形式,研究探讨双创教育的发展现状。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30份,有效填写229人次,总回收率达99.6%。调研问卷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学生视角,包括学生对双创教育的认知、需求、参与、效果四个方面。从问卷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发现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学生对创新创业概念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64.19%的同学认为创新创业即开创一份事业;第二,学生对创新创业存在浓厚兴趣,需求旺盛,仅有18.3%的学生对创新创业不感兴趣;第三,学生真正参与度较低,就“是否参与过徐州市创新创业大赛、本校的创新创业大赛”题目来看,只是听說过的占42.79%,不知道的占5.24%;第四,双创教育一定程度上获得学生认可,但缺乏完备的制度管理体系,44.54%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双创教育缺乏系统的培训、实践体系等问题。

以上是调研问卷从学生角度所反映出的发展问题,另外从校方整体角度来看,发现各地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勇于尝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通过实地访谈发现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造了特有的“三三三机制”--学校、政府、社会三维度保障;普及式创新创业意识教育、个性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实战型创新创业实践扶持“三层次教育”点面结合;竞赛活动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平台、实训基地平台“三类型平台”有条不紊开展,初步形成了科学有效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创业“生态圈”。但理想模式与实际现状总是存在一定差距,高校双创教育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涌现出了新的问题,发展存在一定的困境,综合实际调研访谈,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

1.双创教育理念陈旧,与专业教育相脱离

目前,随着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稳步实施,双创教育在高校的改革发展战略中颇为重视,但其教育理念陈旧,与专业教育相脱离。

从课程设置上可以发现,高校虽然开设了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公选课以及创业精英班的专项课程以及定期的知识普及讲座,课程设置虽多样化,但大多采用了传统的“满堂灌”、“报告式讲座”教学方式,这种方式适用于人数众多的大课,与重视体验式教学、重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素质的创业教育并不相符。其次,课程设置并不系统合理,未能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使其独立于专业教育成为第二课堂的专项教育,而且更多的关注了少部分对创新创业有强烈意愿学生群体的个性化教育,大部分学生群体仅停留在听说过创新创业,却鲜有接触,普及化创新创业教育亟待加强。

2.师资队伍配备不完善,轻实践教学

从师资力量配备来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尚未形成专业的师资队伍。创业导师多以校内教师为主,校外企业家或高管较少。校内教师理论知识虽丰厚,但创业实战经验相对来说缺乏,带给学生更多的是理论式教学[1]。对于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希望能接受企业高管的亲身体验教学,获得一些实习机会,以拓展思维,深化对创业概念的认识,学习企业运营和实操技能。创业精英班某同学在访谈中就提到:创业班主要是老师教学,我们希望可以请一些公司的经理来讲授或者到有机会到企业去实习,增强实践性。另一方面,大学生创新计划对学生的训练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很多学生过多依赖于指导教师,一些竞赛仅依靠项目书评选,偏理论化,学生的真正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提升。这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学,使得学生在创业想法上存在了一定局限性,偏理想化,脱离技术支撑,模式也较传统,待到真正实践阶段,可能会出现短期内获得一些利益,但很难得到持续发展的现象。

3.社会资源整合能力较弱,内涵式发展受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非一己之力所能完成,需要学校、政府、社会三者协同参与。由政府引领方向,提供资金、政策支持,搭建平台;学校负责具体实施战略,重视科研创新,积极动员学生参与到双创教育的浪潮中,培养双创人才;企业提供资金、师资、孵化项目平台以及相应的锻炼机会。三个主体之间有机配合,形成一股合力才能更好的促进双创教育的改革发展。然而就目前来看,学校与政府的联系较密切,学校与企业合作却寥寥可数,仅停留在邀请人员开展讲座,象征性观摩等层面,原因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高校虽作为双创教育的主体,但其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力还较弱,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并未充分调动起来。一方面来看,这不利于重视人才、结构、质量、协同创新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能力,产学研合作联动机制受到阻碍。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路径探索

“供给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强调激发微观主体创新、创业、创造的潜能,高校师生作为微观主体,其巨大的人才资源便是引领创新的重要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高等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切入点[2]。所以面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中出现的种种困境,从供给侧改革角度出发寻求科学有效的解决路径势在必行。

1.更新双创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双创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专项教育,而是应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角度,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首先,改革专业教育原有的课程体系与培养方式,打通一级学科或者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2]。其次,建立起具有创新理念的师生学术共同体。教师与学生通过对话与交往的形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共同分享创新创业想法和实践经验,达到相互促进、教学相长[3]。第三,提供双创教育的多样化平台,将普及式教育与专业化教育相结合,试点推动,以点带面,带动高校整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2.完善师资力量,重视实践教学

师资力量是促进高校双创教育发展的重要资源,但目前来说师资配备大多停留在了校内导师阶段,故应不断完善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如创业成功者、企业高管、风险投资人等)相结合的师资力量,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基地,将课堂讲学与实战环节相结合,小班式教学,体验式实习,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使其对创新创业有深入的了解,对未来发展有一定的方向及风险评估。换句话说,这样可以倒逼学生在实战中带着问题去学习,找寻灵感,巩固专业基础知识。此外,在注重扩展校外师资力量的同时,巩固提升原有的教师资源也必不可少,校内导师理论知识充足,可适当给予其机会到企业挂职锻炼,将理论与实战经验充分的结合起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给予学生更实际有效的教学。

3.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创新创业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打造共建、共享的信息平台,例如成功创业者的经验分享,做成网络公开课的形式,为有创新创业热情的学生打造实时互动交流平台,实现跨区域、跨专业的思想碰撞以及创新创业资源的动态传递,解决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可借助此平台发布市场的需求与发展趋势,为学生找寻新的创意点,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宽其就业渠道,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兼顾各方利益诉求,完善产学研联动机制

高校双创教育发展需要政府支持,高校落实,社会参与的协同创新,同时兼顾各方的利益诉求。因此,推进政府建立创新创业成果产权交易市场,形成知识产权明晰、风险共担、互利共贏的产学研联动机制刻不容缓[4]。在此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调动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一方面注重高校科研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另一方面鼓励高校为企业提供科研人才资源,通过完善科研成果转化合同,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需求难题等。

四、结语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利好的外部环境,但目前其开展过程仍面临诸多困难,高校可以利用“供给侧改革”的思想以及政策红利,大力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打造信息共享平台,提供科学技术支持、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形成政府、高校与社会的协同创新格局,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相信定会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与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项勇,卢立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供给侧改革分析[J].高教学刊,2016(19):19-21.

[2]张旭,郭菊娥,郝凯冰.高等教育“供给侧”综合改革推动创新创业发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26-35.

[3]王守刚,厉东伟,王铭,张书毕.测绘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为例[J].测绘通报,2016(08):131-134.

[4]荆彦丽,何云峰.“众创”时代的创业教育机遇、困境及破解[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07):69-72.

作者简介:张 莹(1996-),女,辽宁抚顺人,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读。

基金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徐州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及供给侧改革路径探索”(项目编号:201610290146X)。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供给侧创新创业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