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国环境与健康事件网络舆情分析

2017-04-05 07:12韦正峥黄炳昭邢晶晶索文宇王建生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7年2期
关键词:舆情公众环境

韦正峥 金 笛 黄炳昭 邢晶晶 索文宇 王建生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

2016年我国环境与健康事件网络舆情分析

韦正峥 金 笛 黄炳昭 邢晶晶 索文宇 王建生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

网络已经成为影响社会舆论的中坚力量,成为公众表达诉求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成为政府了解民情的直接渠道。近年来,网络环境与健康舆情呈上升趋势,涉及民生,处理不好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为提高环境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本研究全面梳理了2016年度我国环境与健康领域发生的重大舆情事件,总结了目前环境与健康领域问题舆情的特点,分析了环境管理部门在环境与健康舆情处理与应对方面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建议:一是加强舆情应对的科学化、精细化和信息化,进一步提高舆情风险的研判及应对能力;二是落实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制度,加强信息公开,提高公众参与度;三是加强环境健康风险沟通,提高公众环境与健康素养。

网络舆情;舆情分析;环境与健康;风险沟通;政策建议

2016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与2015年底相比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据92.5%,网民上网设备集中于移动端的现象明显[1]。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影响社会舆论的中坚力量,成为公众表达诉求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成为政府了解民情的直接渠道。环境与健康问题广义而言包括自然和人为环境因素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但从环境与健康问题的因果关系和可调控性而言,环境污染问题引发的健康影响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近年来,许多环境与健康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涉及民生,处理不好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为提高环境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本研究以拓尔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为主要工具,对新闻、微博、微信、论坛、博客等信息来源进行综合分析,按照“媒体关注度高、网民讨论热烈”的原则,结合专家综合评估方法对2016年度我国环境与健康领域发生的舆情事件进行了综合分析,总体舆情特点和趋势,并就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1 舆情概况

1.1 2016年环境与健康舆情概况

2016年舆情年初和年末均较为热烈,年末重度雾霾时期舆情关注度也很高,夏季舆情较为平缓。2016年环境与健康信息中,新闻42599条,微信79732条,微博85416条,论坛6797条,博客3362条。与2015年相比,微博的数据量下降了60%,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舆情监测系统进行了升级,提高了精确度,导致数据量下降。媒体关注度与公众关注度各有侧重但总体趋势较为一致。

媒体关注度与公众关注度各有侧重但总体趋势较为一致,上半年新闻的敏感性较高,而微信的敏感性全年都较高,是由于自媒体是公众日常信息的主要来源。全年梳理了108件较大舆情(见附表),其中40%涉及到空气污染,15%涉及到水污染,21%涉及到综合环境污染;与15年相比,2016年舆情事件中关于土壤污染、垃圾处理及污染现状的新闻量明显上升;同时,企业、尾矿库的非法排污、意外环境事故占全年较大舆情事件的14%;2016年舆情事件中直接报道环境与健康的新闻有15%。全年的舆情事件中,66%为负面报道,12%为正面报道,22%为中性报道。

图1 2016年环境与健康舆情话题趋势图

全年信息主要集中在北京(34856篇)、上海(19389篇)、河北(10951篇)、山东(12550篇)、河南(10249篇)、江苏(10344篇)。可能是由于京津冀地区受雾霾困扰较为严重,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相关信息量有所上升。另外这些地区较为发达,信息化水平较高,且人口密度较大。

图2 信息地域分布

图3 舆情涉及话题分布

1.2 2016年十大环境与健康舆情事件

综合考虑环境与健康舆情事件的影响强度、持续时间等因素,根据媒体关注度和网民参与度,并结合专家定性分析,对2016年度发生的环境与健康相关的网络舆情事件进行排序,前十位的是:“江苏外国语学校毒地事件”、“‘健康中国2030’纳入环境与健康战略”、“华北大范围雾霾,引发公众的持续关注”、“各地建垃圾焚烧厂引发公众抗议事件”、 “各地校园频发“毒跑道”事件”、“‘土十条’重磅发布,关注百姓吃住安全”、“雾霾引发的健康影响(耐药菌、核辐射、致癌性、PH值等)受高度关注”、“核电站兴建引发多起反核群体性事件”、“珠三角地下水含砒霜超世卫标准15倍”、“环境与健康素养调查结果发布,我国九成居民不具备环境健康素养”。媒体关注重点与网民关注重点较为一致,“重度雾霾”的话题在新闻、微信微博均排名较高。“雾霾的健康影响”在微博、论坛上传播较广泛,“江苏外国语学校毒地事件”、“各地毒跑道”媒体讨论热烈。

2016年十大事件中涉及空气污染有2件,涉及水污染有1件,涉及建设项目的3件,涉及政策制定的有2件,综合环境污染事件有2件。舆情涉及的类型更加多元化,除空气污染及水污染外,土壤及污染场地问题逐渐被公众关注,还涉及垃圾焚烧厂、核电站及公众健康素养等多个领域。

表1 2016年度环境与健康十大热点话题

注:a主要根据新闻和视频报道及转发情况确定;b主要根据博客、论坛、微博和微信发表、评论及转发情况确定。

综合2013-2016年环境与健康网络舆情分析[2-4],公众关注度较高的问题主要涉及空气污染、水污染、重金属污染、建设项目等问题。其中,(1)空气污染关注度最高,随着公众环保意识觉醒,关注内容更加多元化,从致癌性到耐药性,公众对雾霾的态度由指责逐渐转变为无奈再到期待;(2)水污染关注度较高,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均有涉及,对环境水的关注很多也是出于可能污染了饮用水,且我国“多龙治水”现象也导致该问题解决很无奈;(3)垃圾焚烧厂等建设项目事件愈演愈烈,近五年,超过20起垃圾焚烧厂建设引发公众抗议,陷入“政府宣布建设-居民强烈反对-项目被迫搁置”的中国式困境。

表2 2013-2016年十大事件对比(个)

注:因从不同角度分类,每一年数字加和可能超过10。

1.3 环境与健康舆情事件的特点

1.3.1 空气污染依旧为公众关注核心问题,关注内容进一步深化

2016年与空气污染相关典型事件占36%,与去年相比所占比例不相上下,且事件几乎贯穿全年。年初及年末全国深受雾霾侵袭的困扰,多地发布空气污染预警信息;夏季臭氧污染危害程度甚于PM2.5。公众对雾霾最关注的点是雾霾的健康危害,典型言论如肺癌大国、空气污染致北方人早死5.5年,导致中国每年损失160万伤残调整寿命年等。关注对象从普通人群到儿童,如父母为了孩子考虑是否逃离北京、中小学要求安装新风系统、儿童哮喘增加等,关注的健康影响从呼吸系统疾病到心血管系统疾病,再到可能含有抗生素、砷、核辐射等其他健康影响物质。公众对雾霾的关注内容多元化、思考更深入。从最开始仅关注空气污染的健康危害,到现在对雾霾成因、政府治理措施是否有效、环境质量是否真的改善、空气何时才能达标、预警措施是否及时适当等问题均有较高的关注。公众对雾霾的态度由最开始的指责逐渐转变为现在的无奈、调侃和期待,理性程度有所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加强。

1.3.2 面临“垃圾围城”和抗议垃圾焚烧厂兴建问题,如何找寻化解之道

生活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逐步受到公众的高度关注,并且垃圾焚烧厂是新闻及公众关注的焦点。2016年,关于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其健康影响较大的新闻达到11件。目前,全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深陷垃圾围城困局,三分之二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然而,公认最好的垃圾处理方式是通过垃圾焚烧发电,但当下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邻避效应,建立垃圾焚烧厂屡受群众的抗议;二是我国投入运营的垃圾焚烧厂超标排放现象严重。仅2016年,湖北、深圳、广东、江西、湖南、江苏等地发生7起当地民众通过集会、游行等方式抗议当地垃圾焚烧厂发电项目的事件。并且,自然之友等17家环保组织向环保部反映,目前全国已运行垃圾焚烧厂有231家,共有104家垃圾焚烧厂被列入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不足40%,呼吁严查污染[5]。

1.3.3 关注更加多元化,核辐射、快递包装垃圾等逐渐成为新热点

2016年8月,连云港市居民因担心拟建的一座中法合资的核废料处理厂会影响当地人的健康和安全,数千人走上街头抗议。并且,在2011年福岛核电站事件以后,我国是否该大力发展核电站一直备受争议。据报道,中国拟在未来10年兴建超过60座核电厂,湖南、江西、陕西等十余个内陆地区也在筹备核电项目[6]。何祚庥院士是中国最早提倡发展核能的人士之一,但他对当前中国发展核能的速度之快公开表示反对。另外,有谣言称“雾霾不散是因为核污染”,这种伪专家的言论引起舆论一片哗然,而后环保部、中科院、中央电视台等权威机构多次澄清,才逐渐降低公众疑惑。另外,近年来我国快递业务量连续6年每年增长超过50%,快递垃圾已经成为快递行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绿色产业链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1.3.4 “健康中国2030”纳入环境与健康战略,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环境与健康问题

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提出要加强影响健康的环境问题治理,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健康中国”理念突破原来医疗卫生部门局限,纳入环保、体育、教育等,推动形成大卫生格局。国际社会也高度关注环境与健康问题,第2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发布“健康环境,健康人类”的主题报告,第69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应对空气污染不良健康影响路线图”,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为儿童创造清洁空气”的报告。一方面我们要学习国际社会先进理念与想法,查找和弥补我国环境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发达国家利用国际平台对我国环境问题施加压力,很多国际公约的签署都出于环境健康问题的考虑,我国需提前做好预案,不要被牵着鼻子走。

1.3.5 “土十条”发布,土壤污染导致的健康危害逐渐受到关注

4月份,常州外国语学校毒地事件暴光,近500名学生身体异常,学校污染物超标近10倍。土壤问题受到高度关注,为从源头识别土壤污染风险,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筛选了13类重点行业,发布首张土壤污染风险源地图。污染场地修复中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制度亟待落实,专家呼吁尽快推出《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5月底,国务院正式发布“土十条”,从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两方面对土壤加以管理,目的让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要求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建立调查评估制度,落实监管责任,防范人居环境风险。

2 存在的问题

2.1 环境与健康科普及时性不够,针对性不强,深度较为欠缺

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环境与健康舆情,其中有很多为谣言。如“河北肺癌死亡率40年上涨306%”、“北京空气现抗生素耐药性基因”、“煤改气加重北京雾霾”“进口高硫石油焦导致雾霾”……这些文章以“专业科普的面目”出现,得出的结论却都经不起推敲。尽管政府已经开展大量的科普工作,环保部也集中澄清了一些危言耸听的谣言,但时间相对滞后,针对性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空气污染方面,污染成因争议大、质量改善被质疑、应急预案及预警发布遭抱怨、雾霾健康危害持续更新,关于这些内容的科普工作仍存在一定的盲点。并且传统的科普文章,内容深度不够,比较泛泛而谈,对于公众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并且用来说服类似专业科普的谣言远远不够。相比之下,那些严肃的科普公众号,在内容上更加具有科学性、专业性和权威性。在传播效果上,传播范围广,受众接受度高,公众的反馈率高。

2.2 相对于舆情多元化、复杂化,政府部门风险交流能力有待加强

近年来,舆情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传统的环境与健康舆情仍然存在,新兴的环境与健康问题层出不穷。空气、水、土壤等传统的环境与健康问题,环保部门已有较多的回应。但是,一些环境与健康问题本身较为复杂,问题解决难度也很大。除以上问题以外,我们较少看到政府主动与媒体沟通应对舆情,如快递包装垃圾、核辐射、危险化学品、绿色产业链等新兴的舆情。舆情的应对除涉及科学真相,应对的方式和态度同样重要。2016年空气质量无论是从污染指数还是蓝天数量上都有好转,公众反而觉得空气质量更加糟糕。官方发布空气质量好转的信息与公众感受有较大差别,后有网友利用美国大使馆监测数据再次分析,得出类似结论,才逐渐得到公众的认可。环保部门在风险沟通时,切勿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来应对,需切实将公众作为参与环境社会治理的一部分,从网友的角度应对,提高舆情应对的技巧及可信度。

2.3 公众环境意识及环境需求逐渐提高,但环境健康素养较为低下

2013年环境保护部发布了《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从北京、湖北、甘肃三省(市)开展了环境与健康素养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较低,为8.41%。2016年进入采暖季以来,微信、微博等社交圈广泛传播着各种谣言,说明目前我国居民对环境与健康问题高度关注并具有强烈风险感知意识,但公众对环境与健康问题的认识局限于表面,且知识储备,理性认识不足。并不利于个体保护环境、维护健康行为的养成,既增加个体健康风险进而加重社会疾病负担,也妨碍风险交流,加大了社会治理成本。在公民的环境健康意识逐步提升的同时,应大力提升居民的环境与健康素养,加强环境与健康的宣教工作。深入加强学校等教育机构、新闻媒体、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宣教能力,营造保护环境、维护健康的良好风气。

3 政策建议

3.1 加强舆情应对的科学化、精细化和信息化,进一步提高舆情风险的研判及应对能力

“十三五”环境保护工作要不断提高系统化、科学化、法制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样,应对环境与健康舆情,也需要加强科学化、精细化和信息化,进一步提高对舆情风险的研判及应对能力。一是密切关注与环境治理相关的最新科技研究动态和成果,进行分析研判,对于一些可能引起舆论广泛关注和误读的内容,要及时与科研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并在第一时间跟进说明或澄清纠正,抢占舆论引导主动权;二是官方在发布相关研究结果和数据时,也要结合舆论关切热点,找出可能诱发负面舆情的风险点,配以相关分析和解读,并与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平台建立通畅的信息发布和双向沟通机制,避免因“说话不够”而被舆论误解或过度解读;三是对于有关雾霾的不实言论和“伪科学”观点,则要通过官方网站、政务双微、媒体、自媒体等多个渠道坚决予以回击,驱散舆论场中的“雾霾”。

3.2 落实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制度,加强信息公开,提高公众参与度

无论是污染场地修复,还是垃圾焚烧厂及核电站等项目的兴建,都可能对公众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公众往往因为担心环境与健康问题发生集会抗议等行为。一方面确实是因为我国环境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另一方面“邻避效应”已成为各地政府面临的难题。然而,这些建设项目的健康风险如何,在国家层面上一直没有权威、科学的解释,更拿不出权威的数据,严重影响环境决策的科学性和政府公信力。而地方政府除了迫于舆论压力取消项目或异地建设外,尚缺乏有效的应对手段。从国际经验看,通过权威的环境污染健康风险评估机构来独立、客观的针对重大环境问题开展健康风险评估,是真正解决此类问题的出路。风险评估结果超过可接受健康风险的项目,不能建设;而在可接受风险范围内的,衡量利弊,用各种方式说服建设。同时,一定要加强信息公开制度,及时有效地向社会公开建设项目、污染场地等各类与公众息息相关的信息,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度,让公众享有应有的知情权。

3.3 加强环境健康风险沟通,提高公众环境与健康素养

环境与健康问题涉及诸多专业领域和专业知识,公众对风险认知及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不易理解。当政府“信息供给”不足与公众“信息需求”与日俱增形成强烈反差时,易导致公众通过非正规途径寻求事实真相、表达自身诉求。环保部门需抓住公民环保意识高涨的契机,大力推动提高公民环境健康素养。深入加强学校等教育机构、新闻媒体、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宣教能力,营造保护环境、维护健康的良好风气。建议将整体提升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纳入环境保护重要议事日程,把监测和评估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作为“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一项常规工作,并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差异化素养提升目标和提升措施。把环境污染健康防护作为环保宣教内容以外,进一步考虑如何利用环境与健康问题来推动环保宣教工作,动员公众力量参与环境保护,推动公众改变自身环境不友好行为。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6.

[2]韦正峥,王建生,张淑杰等.2013年我国环境与健康事件网络舆情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4,(09):825-827.

[3]韦正峥,张淑杰,杨瑞星等.2014年我国环境与健康事件网络舆情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5,(05):446-447.

[4]韦正峥,黄炳昭,金笛等.2015年我国环境与健康网络舆情分析[J].情报杂志,2016,(06):75-79,69.

[5]芜湖生态中心,自然之友.231座生活垃圾焚烧厂信息公开与污染物排放报告[R].2016.

[6]财经网.中国未来10年兴建超过60座核电厂[EB/OL].[2016-9-20].http://www.bosidata.com/news/943827NY1N.html.

Analysis on the Internet Public Opinions on Environment and Health in China 2016

WEI Zhengzheng JIN Di HUANG Binzhao XING Jingjing SUO Wenyu WANG Jiansheng

(Policy Research Center for Environment and Economy,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Beijing,100029)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bile network,internet has become the major place that people share and discuss their feelings,and also a perfect approach for the government to know what peoples really need. Public health damages caused b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s may lead to mass disturbance and social instability. To impro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this study analyzed the major environmental health public opinion incidents in 2016,came up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rrent public opinions on environmental health,and finally addressed the major problems of the government when dealing with such opinions. Recommendations are to enhance the capacity building of public opinion monitoring and response,to implement environment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and to improve information transparency and public communication.

Network public opinion;Public opinion analysis;Environment and Health;Risk communication;Policy suggestion

韦正峥,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健康政策、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等

王建生,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健康政策、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环境流行病学等

X21

A

1673-288X(2017)02-0017-05

引用文献格式:韦正峥 等.2016年我国环境与健康事件网络舆情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7,42(2):17-21.

猜你喜欢
舆情公众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消费舆情
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