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自述

2017-04-05 07:29曾得标台湾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7年3期
关键词:彩画恩师气韵

◆曾得标(台湾)

创作自述

◆曾得标(台湾)

小时候一心想念书,在彰化县中山国小升五年级时,分发到升学班,我没钱补习但考上省立彰化中学初中部,半工半读完成学业,放弃高中部入学。1958年考进公费的省立台中师范就读,街坊邻居称颂“路灯下苦读孩子”要当老师喔!初到师范学校,有个星期天想回彰化老家,我路过省立台中图书馆第十三届全省美展会场时,进去参观即为琳琅满目的作品所吸引,欣赏各种类别艺术,心灵也受到震撼,心想如果有一天,自己的作品也能挂在那儿供人品味,那该多好。尤其看到胶彩画《彩塘幻影》《镜前》《喜日》三幅评审委员作品时,更是欢喜以致流连忘返,趋前一瞧,竟然是我们班上美术老师林之助教授的作品,也许是老天刻意安排的机缘。于是我开始先随着三年级学长蔡其瑞,后来并毛遂自荐地将初次试作请林老师指点,老师说:“我没教你,你怎么会呢?”因此踏入“竹篱笆画室”门下,使我的精神领域得到充实与光辉。

随恩师“台湾胶彩画之父”林之助教授五十多年,老师赐我“绘画三宝”:一要有画最丑图画的勇气与突破决心。二要尊重别人存在的气度,谦虚不可自满。 三要追求美的理想,美的本质是无终点站的。

由于恩师耳提面命督促,我虽处于师兄、姐群之下,却能出类拔萃,赢得好名声。创作五十多年来,不敢忘记师命,一面从事艺术教育工作,负起胶彩传承推广责任,一面专心于精进画艺,从基础写生功夫“采风养成期”开始;到勇于“突破创新期”尝试各种不同面貌作品,得到惊奇好成绩;用心寻求胶彩新观感,逐渐呈现个人“建立画风期”;再者为了推展胶彩,让社会大众认识,1994年编写《胶彩画艺术》专书进入“立论传承期”,从过去历史知晓胶彩画是我们古代老祖宗的国粹,避免再被误解而受到排挤,无法推广。气韵生动一直是中国绘画最高准则,胶彩画与水墨画同是中国画的两大主流,而胶彩画能贴切深入时代情境,讲求“气韵造境期”胶彩之美的终极理想,希望能为胶彩画界有所贡献,让国际社会认识台湾胶彩画艺的特色,冀期胶彩画为台湾发光发热,前景光明。

插秧 胶彩 曾得标

哥声诉语 胶彩 曾得标

清秋琉璃翁 胶彩 曾得标

田园秋暖 胶彩 曾得标

瓜棚情侶 胶彩 曾得标

镜海翠踪 胶彩 曾得标

猜你喜欢
彩画恩师气韵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曾字拜见恩师
谢谢您,我的恩师
Charm and Beauty—A Comparison of Two Aesthetic Categori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s
清早期 午门西番草三宝珠彩画
赵丹娜作 岩彩画《忘却》
清 碧云寺菩萨殿天花彩画
气韵生动 潇洒自然——柳清芬书法印象
中国岩彩画的开拓者
风:世世代代的气韵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