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从玩到玩

2017-04-05 07:30刘小萍成都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7年3期
关键词:镣铐布面技法

◆刘小萍(成都)

绘画,从玩到玩

◆刘小萍(成都)

画家刘小萍

刘小萍(木叶香禾),香港文联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文联艺术顾问、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书画艺术委员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泰州分会副秘书长。 书画作品曾参加尼泊尔蓝毗尼“2012《十方》朝圣觉悟之旅”邀请展。绘画作品曾入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主题《中国邮册》;入选2011年《中国书法美术人物年鉴》、2014第三届中国创新艺术家提名展、2015第四届中国创新艺术家提名展、2015艺术水立方书画大展以及2016香港书画展等。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他各自的内容,无论别人读与不读,都在那里,精彩也好,平淡也罢,重要的是自己经历了那个过程。

人生这本书有时候很奇妙,写着写着,经常会发生意外。

绘画之于我,和写诗一样,就是我人生遭遇的两次意外,原本暗淡无聊的一本书因了这意外平添两道颜色。

上学时喜欢写作文,但从来没想过会与诗人扯上关系。

十九岁在农村中学教美术,那是暂时的工作,根本没想过,后来的岁月,画画会成为生活的重点。

更奇妙的是,我真正进入绘画,与写诗如出一辙,切入点都是玩。

刚开始的玩,简直就是心血来潮,突然想画画了,某天下午一下子就涂鸦了二十多幅。

后来凭借热情与兴趣一头栽进绘画的海洋,自由驰骋,随心所欲,高兴啊,开心啊,也画得很疯啊,人生有如此好玩的事,哪还有时间为赋新词强说愁?

那时,每一次画画都充满紧张、兴奋、担心,各种复杂的情感交织,每次我都会有意外收获。

一双好奇的眼睛搜寻过高更、塞尚、莫迪里阿尼、梵高、夏加尔、马蒂斯……这些或神秘或艳丽或深沉或简洁的线条、色彩,令我如痴如醉,迷恋不已。

初玩的激情过后,心慢慢静下来,虽然情感不再狂飞,但是我发现绘画已经融入生命,分不开了。

绘画一旦融入生命,思考就在所难免,是继续按自己的方式疯玩下去,还是怎么样呢?思虑再三,决定将个人情感暂压箱底,只研究技法,不表达,不任性。

那几年我称为带着镣铐玩,也是相对迷惑困苦的时期,画得不很快乐,当我有点儿心烦的时候,就解开枷锁,在画布上跳一次自由的色彩之舞,快乐马上又被招回。

偶尔“放纵”是为更好的沉下来钻研画技。

心一会儿火焰,一会儿冰山,步子进三步退两步,甚至进两步退三步,交替着螺旋式向前。

有时候也整得很纠结,眉毛胡子都皱一起了,不过我知道这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也是我必须要迈过去的。

还好,自己没有被镣铐困住,没有被镣铐抹煞了兴趣与激情,要知道这两样可是艺术的生命啊!

也许自学的好处就在于自己管理自己,想把自己放出来就放出来,我终于又解放了,继续开心快乐的画,只是放慢了脚步。

我个人以为有时候绘画和写诗一样,要具有多指性、可能性。

不同的观众有不同的答案,那才好玩,观众融入自己的感受,误读、正解都是再创造,都有意思。

我觉得绘画和说话也差不多。

同一个内容,不同的表达方式、语气、声音,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何让人听了如沐春风,不起反感,这就是说话的艺术了,这与一个人的品性、修养、素质、内涵有关。

绘画是另一种说话,只不过他的语言是色彩、点、线、面……如何将他们组织在一起,让人看着舒服,身体没有不适感,不俗不媚还要有深度,除了应有的绘画技艺,就要靠个人的审美、气质、文化素养等等无形的软件了,这些是绘画的画外功夫,不是一天两天能成的,也不仅仅是技法能解决的,甚至也不是学就能学得来的,有个别东西是娘胎里带来的,还有些是家庭、学校、社会等生长环境长时间浸淫的结果。

也正是因为审美不同,你觉得不舒服,他也许觉得舒服,就如穿衣吃饭,众口难调,因而也不能过于将就观众而迷失自己,让自己痛苦的画画,那还画画干吗呢?

如果将“高玩”之前的绘画归类,可以分三种:

一、只考虑观众,不考虑自己,无感情,不打动人。

二、完全表达自己个人的感受(画给自己看)、不顾观众、我行我素的画。

三、表达自己感受的同时考虑下观众的眼睛。

二和三算初玩,一连初玩都说不上,只是做作业。

我认为的高层次玩是心灵与技艺双修达到出神入化。

手上储存的画技随取随用,自己个人的感受与大众的感受通达,或者根本就是人类共同的体悟,因而表达自己就是表达人性共有。

当然技艺还是工具,只不过化进去了,化进作者的精神与心灵,技巧无痕迹,表面看起很是随意,仿佛乱画,实则随而非随,乱而非乱,此为玩的最高境界,这样的画,画的人舒服,看的人也舒服。

美人蕉 布面油画 刘小萍

女人花 布面油画 刘小萍

如果是从学习千篇一律的技法进入绘画的,不好意思,学得越精枷锁越深,不过,一旦解开枷锁放出自己,破茧而出,高境界就来了,最害怕的是钻进去出不来,在别人的技法里网来网去,耗掉一生的时光。

技法是镣铐,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丢开,只带不丢,就会很苦憋。

从初玩切入的,如果只玩不带镣铐,进步慢,会多走弯路,可能永远就停留在初级阶段了,当然也有可能一条路摸到黑,黑到极致天就亮了,问题是人生时间有限啊,现成的经验不学,那不是傻吗?

带镣是为捆绑张牙舞爪的手脚而不是捆绑思维;捆绑手脚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更自由,到最后手脚也要解放出来,与思维一起飞。

学习了解不同的技法,不是为了技法而技法,而是为了寻找,寻找什么呢?寻找到自己的技法,换句话说,学别人,千万别把自己弄丢,这样子才会有自己的气质与个性,画出的作品自然就会有辨识度了。

绘画既是视角艺术,也是情感艺术,打动自己还要打动别人,一切技艺为情感服务,前提是你必须要有这个技艺。

关于技法:越简单越动人。何为简单?自己最擅长的即为简单。

关于美:越纯粹越美。何为纯粹?进入审美境界的同时超越自我的现实存在,名利、烦忧等抛在脑后,这样的作品是纯粹的感知、纯粹的美。

关于艺术:艺术都是相通的,一通百通。艺术不能当饭吃,是一种精神需求,艺术如果真的给了你几顿好饭,那是意外收获,不刻意追求。

人生苦短,好玩一些,快乐一些,随性一些,画画也好,写诗也罢,如果让自己比不画不写还苦憋,不如不写不画。

画,是想画,画着舒服,是不得不画,不画就过不得,不画心头难受,那就画吧。

以好玩的心态去画,放松又自由。

玩是一种态度,玩本身也是一门艺术。

画是一种生活方式,画就是玩,玩着玩着就出境界了。

法无定法,非法非非法,以上写的这些只是我自己的一艘小船,一旦上岸,船自当放下,所以读者你,更不必执著于它,读了就了……

开也好败也好 布面油画 刘小萍

公园一角 布面油画 刘小萍

静还是不静 布面油画 刘小萍

猜你喜欢
镣铐布面技法
钱爱康
王秋莲
詹克兢布面油画
精通拍摄技法
张方白艺术作品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墓志铭
“镣铐”辩
荒诞化叙事的荒诞技法
“戴着旧镣铐怎能舞出新姿”: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