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王大歌》怪诞美的视觉艺术应用

2017-04-05 17:40李勇智东华大学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17年4期
关键词:盘王大歌瑶族

唐 越,李勇智,东华大学

《盘王大歌》怪诞美的视觉艺术应用

唐 越,李勇智,东华大学

《盘王大歌》是瑶族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从分析《盘王大歌》中诗意的怪诞美出发,窥探瑶族文化的艺术魅力,并探究其怪诞美在视觉艺术领域的应用,目的在于让更多的人通过《盘王大歌》了解瑶族文化,也希望能得到一个带有时代气息和鲜明地域文化的新型怪诞技术。

怪诞美;盘王大歌;视觉艺术

瑶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少数民族,其文化较之当代社会的大众文化更为神秘有趣。瑶族文化的研究与应用,不仅有利于瑶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对大众文化的丰富和补充。《盘王大歌》是一部民间的诗歌合集,其内容包含神话、传说、族史与生产、生活、风俗、宗教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主要流传以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为主的瑶族居住地区,始作于原始社会,雏形于晋代,形成于唐宋,成熟于明末清初,其发展几乎与整个瑶族的发展呈平行状态,是瑶族文化的集中体现。《盘王大歌》这一部古歌史曲在瑶族先民的生产、生活中创作产生并不断发展丰富,在世世代代祭祀盘王的礼仪活动中发扬并广泛传播,于2014年11月11日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无论是在瑶族文化还是中国文化的舞台上《盘王大歌》都占有一定的地位,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

1 《盘王大歌》中的怪诞美

怪诞这个现象一直存在于我国的文明中,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从新石器时代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到21世纪艺术家们的当代艺术,从先秦古籍《山海经》到目前民间流传的各种少数民族民俗传说,怪诞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新鲜词汇。我们大致能体会到它的含义,即怪诞不符合自然的逻辑性,但存在着一定的可能性,用超现实的手法表现一个反常的现象,这样通常能创造出一个怪异、荒谬的艺术形象或画面。

而《盘王大歌》中的怪诞美在此基础上具有“就是这样”的客观性、外在性和独立性。它的主体——怪诞形象不在意受众的判断、态度,也不在意与受众的关系,它甚至对自身的变异、违背常理也是不自知的,对于自身也持有“就是这样”的态度。它面对自己无理性的形态从来也不会提出“何以何能”的问题,受众也欣然接受不会去思索其中“何以何能”的问题。例如“伏羲兄妹天上赐,梅木树下结成亲;金华传粉身有孕,十月怀胎不成人;生下冬瓜无人样,冬瓜有籽瓜内眼;太昊年间无百姓,只有瑶人十二贤。”在这段节选中,对于兄妹成婚、冬瓜育人,这样违背常理的情节诗歌本身持有一种“就是这样”的泰然自若的姿态,不畏惧自身的变异,不去阐述“何以何能”,只是轻轻地哼唱了一首美妙的诗歌。

2 《盘王大歌》中怪诞美的艺术特征

瑶族没有文字,《盘王大歌》能够经受住时间的冲刷,在动荡的民族发展过程中流传至今,归功于它比、兴手法的独特性和民族语言的韵律特征。剖析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它用朴素、通俗易懂的词语组合,通过巧妙的艺术手法,将奇丽的想象空间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浪漫至极又怪诞有趣。

《盘王大歌》的怪诞美是饱含诗意的怪诞美。对偶、重叠、拈连、诘问、赋比兴等修辞手法在《盘王大歌》中比比皆是。例如,《起声唱》中“手拈七寸银刀子,割断歌词满席流”;《第二、三风寒曲》中“鲤鱼力力随水上,随水鲤鱼随水流”;《造寺》中“白日层层照佛殿,夜里层层照佛灯”;《解怪歌》中“三年牛皮重吃草,盏上千鱼重吃茜”等。若是将这些诗歌的修辞手法抽去。歌词本是抽象流动虚无的存在,却被银刀子割断,布满坐席;鲤鱼浮出水面跳跃翻腾跟水波一起波光涟涟;白天的太阳变成夜里庙宇中的灯;割下三年的牛皮突然重新开始吃草,器皿上的鱼纹也突然开始食水草,《盘王大歌》的怪诞美便由此跃然纸上。其修辞手法的运用,修饰了怪诞的丑恶部分,初初读来只觉优美有趣,细品其内容方能体会到其中的怪诞美,更让人回味无穷,极具艺术魅力。

3 《盘王大歌》中怪诞美的原始意识形态

在原始社会时理性尚未成熟,因而不存在对理性的反驳或颠覆,也就不存在怪诞这一说法。但是,原始意识形态对当下的怪诞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作用力,利用原始的意识形态借鉴其已创造出来的形象进行艺术创造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理性充分发展的现在,一方面,原始意识形态以“遗留”的方式继续发挥作用,它所创造的各种意象仍在流传;另一方面,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和原始思维相类似,甚至现代人凭着人的智慧和想象模仿、借鉴原始的意识形态。现代艺术家也可以创造出与原始艺术相似,且其生动性、丰富性、深刻性、与现代人生活的关联程度远超出原始艺术的作品。

因此通过品读分析《盘王大歌》的诗歌内容来研究瑶民的原始意识形态。将其抽离出来进行理解和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3.1 自然崇拜

在原始时期,人们的所知非常有限。他们脚下头顶的天圆地方的世界是他们可意识到的生存环境,这个环境对于他们既非人间天堂,也不是世外桃源。他们没有现代的技术支持,没有前人的经验积累,所以他们的认识能力和生产手段远不足以抵抗自然变化所带来的危害。因此,原始先民往往充满危机感,精神敏感而脆弱,宛若惊弓之鸟,关注着他们环境一点一滴的任何细微变化。进入农耕时期以后,自然所带来的正能量也逐渐明朗,比如太阳日复一日的出现,照耀着禾苗的生长与成熟;雷雨在威慑之余也滋润了万物,于是这些自然现象成了人类骨子里的崇拜对象。直至现代文明社会,人们惊讶于壮观的自然时所感受到的渺小震撼,仿佛是骨子里的自然崇拜被唤醒的后果。

瑶族人民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对太阳等自然物的崇拜,催生着他们的审美心理。瑶民密切地关注着自然的动态,将这些自然物的运作轨迹细细地记录,并且加入想象力,把这些宏观的自然物变成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部分,对其进行歌颂。《盘王大歌》的开篇就分别有《日出早》、《日正中》、《日斜斜》和《日落岗》,他们根据太阳的位置来描述一天的始末。这些诗歌在瑶人的生产生活环境中口头创作,口头传播,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对客观规律的掌握,诗歌更多使用移情和拟人的思维方式去传达一种自然美好的概念,将敬畏之情隐藏其中。

值得一提的还有动物崇拜。人虽然能逐渐意识到自己比动物聪明,但还是会羡慕、忌惮动物的生理机能,例如坚硬的角、锋利的爪牙、健硕的肌肉、有力的翅膀等。很多动物的能力是人类不可能达到的,因而先民对动物怀有敬畏之心。尤其在瑶族,传说瑶人始祖盘瓠是由蚕变狗,再由狗化做人。在生产劳作中,瑶人驯服猪、牛、马、鹿、鸡、鸭等动物却依然惴惴不安,他们害怕这些相对温顺的动物会不会有一天也具备猛兽的机能。瑶人的动物崇拜在《见大怪》和《解怪歌》中可见一斑。

3.2 娱神娱人的奇幻思维

王钟陵在《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中说到“人类的社会组织已萌生病正在发展,另一方面人类的抽象力亦在抬头。前者是社会因素,后者是精神因素,神话思维正是社会——精神因素向前的发展中滋御成长的。……这一宏大的历史进程,决定了神话思维的发展有着二个走向:一是动物崇拜和自然崇拜的由盛而衰,二是非实体的概括性因素亦即意义成分的上升。”这是神话思维自身的走向,同时也揭示了文明社会以后人们运用奇幻思维的走向。

这个阶段,人们在原始文化艺术的表达上,不仅敬畏自然、崇拜神明,同时也开始娱乐自己。瑶族人民开始将人神化、将物人化,人们的想象力从自然逻辑中解放出来,并得到极大程度的发展。《盘王大歌》中在这个阶段的诗歌的怪诞美也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如《葫芦晓》、《洪水尽》、《为婚了》和《造天地》等。

4 《盘王大歌》中怪诞美的视觉艺术应用

《盘王大歌》无论是在文学还是美学层面上毋庸置疑都极具艺术价值,其将语言艺术中所蕴含的诗意怪诞美转化到视觉艺术中去,有着充分的研究应用的可能性。

语言艺术形象是借助语言符号来呈现的,要根据人的社会经验的积累,将这些语言符号解码还原成具象的形象,这是一个间接呈现的过程。视觉艺术形象是直观的形象,是一个直接使人感受到冲击的过程。当人们把语言艺术中的比喻,夸张变成直观可见的图画,往往就能产生怪诞的效果。

对于人的视觉系统,怪诞本身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在贡布里希的秩序感中提到人们的大脑不是原封不动地把刺激信号都留在记录信息的“书板”上的,人们的视觉系统在接受外部信息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主动性。由于日常审美经验的反复认知,使得人们视觉系统对常态的美日渐麻木。一般符合自然逻辑的美,对人们视觉系统的刺激较小、吸引力也就较小。而反正常逻辑的的怪诞美异于审美者的日常审美经验,能激活人们的视觉系统,使得审美者的视觉和大脑处于持续性的紧张和兴奋状态,这样可以使信息在大脑中保持较长的时间,从而实现对事物的注意和认知。

这一点使得《盘王大歌》的怪诞美在瑶族文化的传播中有了优势。充分利用《盘王大歌》中的怪诞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受众的注意,引发人们对瑶族文化的关注和认知。如何将其中的怪诞美运用到视觉表达上呢?根据《盘王大歌》中诗歌的特征类别得出以下三种方法。

4.1 借力怪诞

借力怪诞适用于《盘王大歌》中富有奇妙想象力的一类诗歌,是指遵循诗歌反逻辑的内容与细节,使画面充分还原诗歌本身的一种方法。

如《葫芦晓》中“葫芦熟,削铲里头有七双,寅卯二年洪水发,伏羲走入里头藏。葫芦里头有七格,七格里头有七堂,寅卯二年洪水发,伏羲浮起到天庭。”此诗歌通过卓越的想象力,描绘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事件或画面。这段内容运用到视觉表达上就可以采用借力怪诞的方法。创作图形或画面时,运用其怪诞的逻辑,在洪水大发的场景里,让伏羲这个人物走到一个葫芦里,在这个葫芦的内部塑造七间房。这样一来画面所呈现出来的逻辑就和自然规律相差甚远,怪诞自然而来。使用这种方法,需要创作者具备一定的想象力。诗歌以文字呈现,在视觉表现的阶段有很多细节需要创作者通过想象和资料调研来完成。如《见大怪》中的“猪出角,象出麟”,是怎样的猪生出怎样的角,怎样的象长出怎样的麟,诗歌都没有给出正确答案。因此,一方面借力怪诞运用了诗歌本身所具有怪诞逻辑,来打造画面的一个大体框架;另一方面画面里的诸多细节还需要创作者沿袭诗歌的想象力,进行再思考和再创造。

借力怪诞是诗歌创作者和画面表达者两者之间跨越时空的一次合作与交流。两者的想象力相加达成的画面内容奇幻有趣,以展现瑶族人民的真善美,吸引观看者的注意并实现其对瑶族文化的认知。

4.2 元素集成

元素集成适用于《盘王大歌》中大量运用重叠、诘问、赋比兴等修辞手法的诗歌,是指将诗歌中的元素挪用、复制、解构、夸张、罗列表现的一种方法。

如《何物歌》中“何物出来白粉粉,何物出来白连连?莲花出来白粉粉,瓜核出来白连连。何物树上挂龙角,何物树上挂铜钟?蕉子树上挂龙角,糖梨树上挂铜钟。何物出来是把伞,何物落地时卷经?蕉丝出来是把伞,蕉叶落地是卷经……秤杆原来三尺三,秤钩四寸转弯弯,秤砣出来金鸡卵,秤杆背上星鱼斑。蓑衣有毛走不得,弓箭有毛天上飞。笠子团圆捧头上,簸箕团圆挂壁边……”。这类诗歌介绍的是事物的自然逻辑,但通过事物间零星的共性,将它们串联在一起,在进行视觉创作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构成一个丰富的画面。

元素集成是创作者对素材处理能力的表现,需要创作者通过统一各个元素的表现手法,并利用点线面的构成原则来合理地将元素罗列在一个画面中,使各个元素相对独立,又保有联系。让观看者初看被体量刺激,再看能被其中丰富的细节关系吸引。

4.3 意境营造

意境营造适用于《盘王大歌》中流露出自然美感的诗歌,是指用象征、类比、拟人、诗词入画等手法营造诗歌意境的一种方法。

《日出早》中“日头早出白石岭,有边着日有边凉。平地晒禾翻复晒,燕子排行把泥看。”;《日斜斜》中“日斜斜,邀娘担伞过平冲,邀娘共饮平冲水,裙脚不齐撑伞遮。日落西,鹧鸪无伴隔江啼。”;《天上星》中“七星也上月也上,北斗也行月也行,七星原来伴北斗,北斗原来伴月行。”这类诗歌用充满象征意义的词藻堆砌出一些极美的意境。在进行视觉创作时需要注意拣选合适的元素入画,同时也要注意留白和画面构成。

意境营造需要创作者能与诗歌情意相通,在理解诗歌时融入自己的想象,形成画面感,进入作品描绘的意境中。创作者在此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再对诗歌中的元素进行艺术化的提炼加工处理,就能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进而使创作出来的画面引发观看者的共鸣。

5 结语

怪诞是一种有着巨大能量的艺术表现形式,尤其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怪诞有着迅速抓人眼球的形式美感,在传播层面上有着极大的优势。瑶族文化的传播需要怪诞的助力,但是不能为了表象怪诞而去寻求形式上的怪诞,因此需要挖掘研究瑶族文化中本身所蕴含的怪诞美,并以此为内容和形式,结合现代的视觉表现手法打造一个带着时代气息和鲜明地域文化特征的新型怪诞艺术。

[1]郑德宏.盘王大歌[M].上集,长沙:岳麓山出版社,1987.

[2]郑德宏.盘王大歌[M].下集,长沙:岳麓山出版社,1987.

[3]盘万才,房先清,李默,林炳熙.盘王歌[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6.

[4]沃尔夫冈·凯泽尔.美人与野兽——文学艺术中的怪诞[M].西安:华岳文艺出版社,1987.

[5]贺拉斯.诗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6]刘法民.怪诞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7]王文革.严肃的变革——怪诞艺术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

[8]黄韬.怪诞意识的自觉与实践——论王小波,莫言,残雪,刘震云,余华等作家笔下的怪诞美[D].武汉:武汉大学.2011.

[9]宁稼雨.《山海经》与中国奇幻思维[J].南开学报,1994(3):20-28.

The Poetic Grotesque Beauty Visual Arts Application of the Great Song

The great song of PAN WA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ultural heritages of Yao nationality.In this paper,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oetic grotesque beauty of the great song,the artistic charm of theYao cultur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visual arts are explored.The aim is to get more people to learn about Yao culture through the great song and hope to get a new kind of weird technology with the flavor of the time and the distinctive regional culture.

poetic grotesque beauty;the great song of PANWANG;visual arts

唐 越(1994-),女,瑶族,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设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李勇智,男,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游戏与动画角色造型,民俗活动中礼仪行为及视觉设计,并发表多篇相关论文。

猜你喜欢
盘王大歌瑶族
广西大瑶山盘王舞文化解读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侗族大歌传承的结构
——基于从江县侗族大歌传承实践的分析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盘王大歌:响彻瑶寨的千年史歌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民间音乐类】 侗族大歌
广西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