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法国社会党执政五年后失势的原因

2017-04-05 23:22
法语学习 2017年2期
关键词:社会党左翼朗德

王 鲲

试析法国社会党执政五年后失势的原因

王 鲲

2017年法国总统选举前,左翼社会党的颓势已尽显无遗。从5年前开始执政到今日的失势,社会党经历了许多外部因素的掣肘和内部因素的羁绊。但是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在于社会党自身定位不清,无法及时调整思想路线来顺应全球化世界的变迁。

法国;社会党;总统大选

法国社会党是目前的执政党,也是法国左翼第一大党。在距2017年法国总统大选还有两个月之际,法国社会普遍认为社会党大势已去,败局已定。在各民调结果中,国民阵线党魁勒庞(Marine Le Pen)、前经济部长、前进党党魁马克龙(Emmanuel Macron)与共和人党候选人、前总理菲永(François Fillon)三人均位居榜首。法国左派社会党候选人阿蒙(Benot Hamon)紧随其后,进入大选第二轮角逐的机会渺茫*Dominique Chabrol,《 Présidentielle: tout est possible deux mois du premier tour 》. AFP,18 février 2017 / 18 février 2017:https://fr.news.yahoo.com/présidentielle-possible--deux-mois-premier-tour-074651403.html. 访问时间:2017年2月27日。。从2016年12月总统奥朗德(François Hollande)宣布放弃竞选连任,到总理瓦尔斯(Manuel Valls)在2017年1月底社会党初选中落败,社会党竞选的颓势尽显,获胜无望。法国社会党在法国政治生活中又一次经历了滑铁卢。然而仅仅是在5年前,法国社会党在总统选举中获胜,时隔17年重新入主爱丽舍宫。这短短5年间发生了哪些事情,让社会党未能保持住这一政治优势?其失势原因何在?法国社会党执政失势留下了哪些教训?

一、法国社会党竞选失利的直接原因

1. 时局不利,困难重重

2012年,社会党从人民运动联盟手中接过的是一个“烂摊子”。经济方面,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法国经济一度负增长。2010年后,法国经济进入恢复期,又受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拖累,增长始终乏力。尽管上一任右翼政府想尽办法重振经济,但是付出了沉重代价,财政赤字增加、外债高举。奥朗德上台后,力图调节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希望通过减轻企业负担,增加再就业投入来改善失业状况。然而事与愿违,此举非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法国的对外负债率还一再增加,超过萨科齐执政时期,远超欧盟规定的上限(60%)。2015年法国负债率达到了97.6%,继标普下调法国信用评级(2012)后,穆迪也下调了法国信用评级*Marine Rabreau, 《 La dette française 2100 milliards : pourquoi c’est vraiment grave 》. Le Figaro, 30 septembre 2015 / 18 février 2016:http://www.lefigaro.fr/economie/le-scan-eco/decryptage/2015/09/30/29002-20150930ARTFIG00087-la-dette-francaise-a-2100-milliards-pourquoi-c-est-vraiment-grave.php. 访问时间:2017年2月27日。。法国经济增速一直徘徊在1%左右,而失业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徘徊在10%上下。经济不振是法国诸多政治社会问题最根本的根源。

国际政治方面,为了重振法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形象,奥朗德只得吞下上一任政府打击利比亚的苦果,被迫派遣维和力量在马里、中非防御极端恐怖势力,并继续追随美国在北约的框架内出兵叙利亚。法国因此也成为了伊斯兰极端恐怖组织的主要攻击目标。法国本土于2015至2016年相继经历了数次恐怖袭击,其中以2015年11月13日的巴黎连环恐袭和2016年7月14日尼斯恐袭规模最大,造成的伤亡最为惨重。恐怖袭击除了严重打击法国的国际形象和旅游经济之外,也在随后发生的难民危机中,引发了全社会的恐慌和仇外情绪。这一点对法国大选前的政治局势造成了重要的影响。奥朗德政府在难民问题上态度暧昧,举棋不定,为法国国内极右翼势力提供了口实,并为民粹主义领导人煽动极端民族主义、吸引选民留下了可乘之机。

2. 政绩不佳,失去民心

社会党被大众普遍视为总统竞选的输家绝非偶然。当政5年以来,社会党所执行的政策没有取得预期的政绩,逐渐失去了大多数选民的信任。奥朗德在竞选时所承诺的减税没有兑现,上台三个月后就因为要刺激经济投入资金而开始提高税收,并开征巨富税,导致富人携财富外迁。同时,奥朗德采取削减社会福利的手段来抑制财政赤字,底层人民生活愈加困苦。奥朗德上台伊始便通过同性婚姻法案,试图讨好中产阶级。因其有避重就轻之嫌,中产阶级并不买账。同时,公共服务质量差,教育、医疗领域人员短缺,社会保障水平不足,企业负担过重,失业率高居不下等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政府一位部长被曝拥有海外账户,且被牵扯进“巴拿马文件”丑闻,政府廉洁形象受损。政府在教育、劳动法等几大传统领域试图推行的改革,均受到很大阻力。

劳动法改革引发的争议尤其突出。劳动法改革确实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其短期目标在于降低失业率,将有利于提高执政党和总统的声望,吸引各方选票。长期目标在于降低法国劳动力雇佣成本,激活企业经营活力,刺激法国经济长远发展。事实上,法国经济的结构性改革不仅是上一届右派政府没有完成的任务,也是经合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等国际组织多次呼吁的。然而,为了挽救经济而部分牺牲雇员的利益,不是社会党传统政策路线,有抄袭右派改革政策之嫌。由于传统上法国社会党与工会关系紧密,而工会致力于保护雇员利益,这一法案的出台,使得原本融洽的社会党与工会关系分崩离析。这一法案在社会党内也引发了巨大分歧,形成了以总理瓦尔斯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社会党书记阿蒙为代表的保守派的对立。尽管社会党仍在议会当中保有绝对多数席位,鉴于党内分歧太大,部分社会党议员出面充当“投石党”阻挠法案通过,故政府未使用议会投票程序,而是三次动用宪法49.3条款,直接宣布该法案生效。劳动法改革不仅在社会党和左派阵营内引发了巨大争议,也在法国社会上引发了数轮规模空前的罢工潮,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和负面舆论,致使许多支持奥朗德上台的民众对社会党失去了信任。社会党由此失去了工会支持和左翼民众的社会基础。

诸如此类的一系列问题导致社会党逐步失去了当选时的群众基础,其支持者逐步转向了右派共和人党甚至是极右翼的国民阵线。这一点在2014年以来的历次选举中得以证实:2014年的市镇选举中,社会党遭遇了重大失利,随后的欧洲议会选举中,也被极右翼国民阵线以25%的选票拔得头筹,社会党只保住了14%的支持率。在2015年的新大区选举中,虽然国民阵线得势不得分,在第二轮中被左右翼联手夹击,没有赢得任何一个大区,但是左派却损失惨重(7个大区),落后于右派(8个大区)。而法国总统奥朗德自就任以来,因增加税收、出兵马里、财政部长丑闻、停征环境税、个人生活变故等几次重大事件影响,民调支持率一路下跌至11%(IFOP:2016),成为1974年以来民调支持率最低的总统。

3. 党内斗争,无将可派

由于历史原因,法国社会党是由许多左翼的政治势力组成的,马克思主义第二国际是其中最大的一支。在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拥有“超凡魅力”的领导人密特朗将左翼多个派别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取得了1981年总统选举的胜利。但是在信息媒体深度发达的今天,法国社会党内无法找到一个新的魅力型领导人,将各个派别再次团结起来。此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社会问题越来越纷繁复杂,社会党难以就施政纲领达成一致的共识,更无法形成统一的意识形态。因此,党内各派出现一盘散沙的局面在所难免。除非社会党里再出现新的强势人物,能把不同派别的力量在争取总统选票的前提下重新组合起来,提出新的政治口号,否则社会党在法国的在野地位将会长时间持续下去。

党内的派系斗争是社会党执政中的短板。前总理罗卡尔曾经揭示党内深层历史问题,批评社会党笃信教条的马克思主义,自诩资本主义的掘墓人而不愿学习市场经济规律,故而滥用国家干预,将全球化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对立起来*Emmanuel Berretta et al, 《 Michel Rocard: Notre gauche est la plus rétrograde 》. Le Point, 23 juin 2016, no. 2285, p.21-22.。今天的社会党内部仍旧存在着这样的意识形态对立。传统左派受教条影响较深,加之长期在野,主张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为先,特别不注重研究具体经济政策,对党内倾向市场经济的“自由派”批评、掣肘颇多。自从2007年社会党内初选时起,社会党内部的分裂情况就已经清晰显现,这种分歧间接导致了罗雅尔的败选。

而奥朗德任命的第一任总理埃罗和第二任总理瓦尔斯都是倾向于自由市场经济的派别,政见偏左的阿蒙、蒙特布等部长都被瓦尔斯请出了政府。原经济部长马克龙出身银行业,支持法国经济改革,创新创业。然而,他见社会党内颓势已现,选择了出走,成立了前进党(En marche)。这些分裂和出走都从内部蚕食了社会党的力量和民众基础。总理瓦尔斯的支持率也被奥朗德一路拖低。面对日渐强势的右派,社会党内分裂、互相拆台的结果,是事实上已无强将可派。在法国前总理菲永在共和人党初选中高票胜出(66%)后,奥朗德最终毅然选择放弃竞选连任,希望借此助推瓦尔斯人气,却为时已晚。2017年1月底左翼初选中,前教育部长阿蒙以较大优势(58%)战胜瓦尔斯成为社会党候选人,但在民调中,其大选第一轮支持率只有15%*Dominique Chabrol,《 Présidentielle: tout est possible deux mois du premier tour 》. op. cit.,落后于其他三位候选人。

二、法国社会党政治失势的深层原因

1. 政治骑墙,失信于民

在一个政党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价值观和自我定位问题至关重要。这个问题不清晰,会导致政党长期遭受困扰。20世纪70年代,随着法国战后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社会阶层构成发生明显变化。法国社会党借势发力,成功转型为改良主义政党,宣称将通过积极参政,进入代议制民主体制,夺取政权以图实现社会主义目标,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法国社会党也由此逆转了与法国共产党的力量对比,一举成为左翼第一大党。1981年起社会党在法国执政。然而,社会党在1986年即经历了国民议会选举失败,发生了第一次左右共治。而后,痛定思痛,社会党决定师法德国,向社会民主主义转型,向社会中间派开放,试图走“第三条道路”,然而却以选举失败告终。当2002年若斯潘(Lionel Jospin)最终退出政坛,社会党的自我定位便落入了无休止的争论之中。

社会党在捍卫左翼立场和倾向中立、借鉴右派一些符合经济规律的做法之间举棋不定,甚至走向了分裂。2012年总统选举和国民议会选举的胜利有一半归于对手萨科齐(Nicolas Sarkozy)的高傲和众叛亲离。然而这场胜利似乎是一针麻醉剂,让社会党以为重新执政后,走一条“中间”道路能够取得突破。这里的“中间”是指一方面遵从全球化的法则和欧洲一体化的道路,另一方面做出兼顾社会福利的姿态。奥朗德政府的骑墙政策一面打压富人,试图讨好中产阶层,另一面却减低福利,导致中产阶层贫困化;真正壮士断腕式的经济改革却因为多方掣肘无法推行,就业低迷,贫困人口生存艰难。其实这条道路只是一厢情愿,却最终失信于民,两头都不讨好。

2017年法国总统竞选过程中社会党的失势,再次为社会党敲响警钟。在法国,技术官僚治国、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上模棱两可的道路是走不通的,因为这不能解决社会党自身定位的困境。政治的官僚化,左右党派的政策趋同,会直接导致人民失去选择余地而不得已将选票转投左右翼的极端政党。2017年民调中,极右翼候选人玛琳娜·勒庞和极左翼候选人让-吕克·梅朗(Jean-Luc Mélenchon)雄垄断了将近35%的选票就是证明*Dominique Chabrol,《 Présidentielle: tout est possible deux mois du premier tour 》. op. cit.。

2. 脱离底层,失去支持

社会党脱胎于马克思主义团体,在其早期信奉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自由、平等、博爱”以及共和主义原则,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与权利。随着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新中产阶级逐步取代工人阶级成为社会的主流。为适应这一新变化,改良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路线的逐步确立,社会党在政治理念上向新中产阶级靠近,将自己的主要工作对象放在了中产阶层和知识精英,其执政很大程度上依赖中间阶层的支持*李姿姿. 《法国社会党执政经验教训及启示》.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2):24-28,第25页。,逐步脱离了传统产业工人群体。

然而,新经济社会情况制造了大量新社会群体,既有因资本主义经济结构进入金融化阶段而失业的传统产业工人群体,也有新兴中产阶层、管理人员和科技精英,还有包含破落中产阶层、移民二代和难民等新穷人群体。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建设福利国家的努力,并没有使社会的下层消失。相反,传统产业工人之下,又涌入了移民群体及其后裔作为补充,这两个底层群体之间,因为经济时局的恶化,加之极右民粹主义者的挑唆,产生了极大的矛盾。此外,近十年来,中产阶层也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向底层滑落。

传统上,贫困地区选民往往以支持左派或者极左派为主。一般当左派党在野时,更能够贴近群众,访贫问苦,群众呼声较高。随着这些新贫困群体的数目不断扩大,作为“沉默的大多数”在竞选中的作用逐步显现。这是新媒体时代成长起来的一批人,饱受社会不公正待遇,每日承受着贫困与失业的折磨,有着强烈的政治社会诉求,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回应。面对这一新兴群体,社会党对他们的困苦倾听不足,没有及时团结这些群体。特别是执政以来,受制于自身局限性,社会党对社会阶层的认识和团结力度非常不足。奥朗德政府推行的许多宏观政策都触动了底层群体的直接利益,使其逐步失去了底层群众基础。更有甚者,因执政需要,社会党政府长期默许警察实施暴力镇压。2017年2月,在巴黎郊区奥尔内-苏-布瓦发生的泰欧事件*2017年2月2日在法国巴黎郊区奥尔内-苏-布瓦,当地警方在拘捕一名黑人嫌犯的过程中,明显超越必要限度使用暴力,并有“性侵”嫌疑。该行为视频经网络曝光引起轩然大波,引发当地群众强烈不满,随即上街游行示威。当地检察院以“公职人员聚众使用暴力”为罪名对涉事4名警察提起诉讼。法国总统奥朗德前往医院探望受害者,并表示要彻查此事。在网络媒体上引发的强烈反响就是证明。在警察暴力面前,执政党袒护警察,不及时澄清问题,遭到了郊区聚居移民群体的坚决抗议。这可以说是给逐步失势的社会党雪上加霜,进一步失去了底层群体的支持。许多失望的群众转投极右,选票向极端党派流失。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信号。

3. 社会党逐步自我封闭,难以团结左翼力量

为了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历史上社会党不断吸收新社会阶层成员,因此也不断容纳不同的思想。从中产阶级到环保主义,从个人自由到同性婚姻,社会党内部存在很多不同的派系。这些派系为社会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团结尽可能多的力量。然而,凡事皆有两面,不同价值派系林立于社会党内,直接导致了内部的矛盾。在社会党执政期间,党内派系矛盾成为总统执政的掣肘。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虽然有能力将不同派系团结起来赢得总统大选,但派系斗争仍迫使其不得不疏离与社会党的关系,将总统职权视为超脱于党派之外的权力。

社会党在经历了密特朗时期之后,进入了以若斯潘为核心的在野时代。此时的社会党思想开明,态度开放,充满活力,代表社会中的进步价值,积极联合左翼其他力量,与新兴的绿党、传统左翼共产党、社会党独立出来的“公民运动”建立了左翼联盟。这些党派的新核心价值观和竞选要求逐步被纳入社会党的政治和竞选纲领。由此,在社会价值观念和立法层面,较为宽泛的左翼价值体系获得了推广。竞选策略上,2012年奥朗德竞选胜利也有赖于“左翼阵线”(共产党、左翼党与单一左翼党)与欧洲环保及绿党(EELV)的支持。

然而,奥朗德在任总统期间,也受到了来自于社会党内的影响和掣肘,这明显削弱了左翼政府的凝聚力和执政能力。自从社会党执政后,在实践中难于顾及其他左翼党派的价值取向。因为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以及推迟征收环境税,左翼阵线与欧洲环保及绿党相继退出了与社会党的联盟。2017年,社会党候选人阿蒙再次试图与拥有12%左右选票的两个左翼党派接触,却未能再次达成左翼政党的联盟,让社会党第一轮获胜的希望更加渺茫。我们清楚地看到,执政党和政府之间没能够形成一种良性的、相互促进的互动机制。这5年来,社会党因为缺乏党内团结,执政能力受到了很大限制,甚至可以说社会党内部的分裂直接导致了此次竞选的失败。

与之相比,处于在野党地位的人民运动联盟,经历了总统连任失败的萨科齐决心重整旗鼓,2015年将内部分崩离析的人民运动联盟重新命名为共和人党,转型成功,重新维系了自由派、中间派、保守派和戴高乐派力量,在2016年底举行了初选,选举菲永为2017年总统候选人。萨科齐在2014年提出开放初选,其目的是为了吸引党外选民的注意力,创造选民表达意愿的新平台,增加宣传效果,提升支持本党选民的投票率。这一做法却是学习了2011年社会党的经验。

结 论

1. 黑天鹅不会飞临法国

鉴于2016年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许多人担心小概率的“黑天鹅事件”会再次在法国上演。由于本届法国总统大选选情尤为复杂,最终花落谁家还难以预料。但可以比较肯定的是,外界担忧的“黑天鹅事件”不会发生。玛琳娜·勒庞胜选的几率非常小。这样的预判是因为法国宪法中两轮选举的制度设计。两轮选举制设计目的之一就是在第一轮让民意自由表达,再在第二轮充分集中民意,让多数派充分从中获益。

无论是左、中还是右翼候选人或勒庞进入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面对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崛起的威胁,法国支持传统共和主义价值的多数派,即主流左右翼政党,都会形成价值观同盟来联手封杀极端民粹主义候选人。这是我们在2002年法国总统选举第二轮中看到的,也是2015年法国大区选举第二轮面临同样窘境时所观察到的现象。面对法国2017年即将到来的大选,较为普遍的预测是总统大选首轮将由玛琳娜·勒庞占据第一,马克龙居第二位,进入第二轮的对决。在第二轮中,左中右翼将联合阻击极右翼上台,玛琳娜·勒庞将以30%左右的高支持率*相对于2002年老勒庞第二轮对决希拉克时获得的17.79%的选票。落败。

2. 社会党困境的宏观背景

目前法国社会党的处境艰难,局势复杂,这是有其大时代背景的。由于经济长期不振,社会主义党派在欧洲失势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事实上,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日益增加的不确定性,选民和媒体逼迫执政党在越来越短的时间内拿出解决办法,改善问题。由此,主流左右翼政党均被日常问题所绑架,失去了自身的鲜明立场和宏伟目标。政党所能提出的策略日渐趋同,政治立场缺乏辨识度。这就导致党派政治影响力下降,无法取得民众信任,领导人更迭的政治周期缩短。这本质上是西方代议制民主制度设计上的缺陷,是政治制度无法适应全球化带来的诸多新变化造成的。

因此,法国社会党通过此次选举失势需要反思的是深层次的问题,即自身定位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关系着社会党面对变换不定的经济、政治局势,采取何种策略。从在野党到执政党,党派的身份转换过程中,政策上要做足准备;在党派立足的阶层立场上,也要充分考虑到党派的代表性问题,思考如何更好地协调各阶层利益,尽可能地扩大执政基础;在党派建设上,党内不同派别的协商尤为重要,派别矛盾直接影响到党派政策的执行力。此外,党派主流价值体系建设上,要有充分包容的心态和思想开放度,在尽可能广泛的范围内形成联盟,确保政府政策在议会中的阻力减小。总之,处理好身份定位问题,有利于法国社会党获得更广泛的信任基础,增强政策执行力,再次联合左翼党派,以图在未来重新执政。

李姿姿. 《法国社会党执政经验教训及启示》.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2):24-28.

吴国庆. 《法国政治史:1958—2012》.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蓝皮书(2016)》.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6.

D564

A

1002-1434(2017)02-0001-06

(作者信息:王鲲,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讲师,研究领域:区域研究,社会学)

Le désarroi du Parti socialiste français dans la présidentielle de 2017

Résumé : A deux mois de l’élection présidentielle française, le Parti socialiste s’est déjavéré incapable de retrouver l’avantage qu’il avait connu en 2012. Pendant ses 5 années au pouvoir, les facteurs internes comme externes ont conduit le PSun échec électoral. Mais le fond de la question reste identitaire. Le PS pris en otage par les médias et enfoncé dans un quotidien marécageux n’a pas su se donner une position claire pour attirer les électeurs et les partis alliés.

Mots clés : France; Parti socialiste; élection présidentielle

猜你喜欢
社会党左翼朗德
江南书院
法国社会党四分五裂境遇凄凉
左翼戏剧运动时期(1930-1935)
左翼电影中的“妓女”形象研究
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因应社会治理需要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
中东欧国家左翼政党缘何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