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手法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2017-04-06 03:22陈少君罗建国刘佩姿梁娜陈景森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5期
关键词:乳腺炎乳汁乳房

陈少君 罗建国 刘佩姿 梁娜 陈景森

中医手法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陈少君 罗建国 刘佩姿 梁娜 陈景森

目的 对急性乳腺炎患者经中医手法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118例急性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5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手法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疼痛缓解时间及在院治疗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79.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3.358, P<0.05) 。治疗前, 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且观察组治疗后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为(3.82±0.75)d、在院治疗时间为(8.16±2.74)d, 均短于对照组的(6.91±1.16)d、(14.19±2.48)d,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急性乳腺炎患者积极采取中医手法治疗, 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中医手法;急性乳腺炎;临床疗效

急性乳腺炎是女性产褥期常见疾病, 是因哺乳期产妇不合理哺乳致乳汁淤积, 进而诱发乳腺急性炎症[1]。急性乳腺炎患者临床表现为疼痛、乳头皲裂、乳汁瘀滞等, 病情呈进行性发展, 则会使炎症浸润发展, 诱发脓肿, 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急性乳腺炎多是因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耐药性高。对急性乳腺炎患者正确治疗, 则是疏导乳腺导管, 联合抗生素预防感染。在祖国中医学看来, 急性乳腺炎属于“乳痈”范畴[2], 发病机制为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食肥甘厚味,致热结乳络, 乳汁瘀滞, 凝聚为患。中医手法的应用, 通过乳房穴位按摩、推拿等方法排除淤积的乳汁, 促进炎症吸收。本次研究中对急性乳腺炎患者采取中医手法治疗, 其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118例急性乳腺炎患者于2016年1~8月在本院门诊就诊, 患者临床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乳汁难以排出;患者经临床触诊发现乳房有结块, 局部压痛明显;经血常规、血沉等临床指标诊断, 确诊为急性乳腺炎;排除乳腺恶性疾病及中医手法禁忌证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59例。其中, 观察组年龄20~36岁, 平均年龄(28.1±3.1)岁;乳头皲裂34例, 乳房挤压15例, 其他原因10例;对照组年龄20~37岁, 平均年龄(28.0±3.0)岁;乳头皲裂36例, 乳房挤压14例, 其他原因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就诊后, 医护人员应加强患者健康宣教, 叮嘱患者注意准确清洗乳房, 做好乳房卫生, 科学合理饮食, 适当运动, 增强机体免疫力。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选择常规药物。取2.0 g头孢美唑+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b.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时, 使用中医手法治疗。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 暴露胸部,将腋窝汗液或腋下汗液擦拭干净, 剩余皮肤注意用衣物适当遮挡。使用热毛巾对乳房进行清洁, 操作者双手准确消毒,取适量石蜡油, 在乳房上适当涂抹。操作者于胸骨两乳间准确放置双手, 顺乳房外侧准确滑行至患者腋下。在操作期间,应将手掌五指分开, 紧贴在患者乳房皮肤上, 由乳腺管开始轻柔缓慢推进至乳头, 轻推2~3次/次。双乳乳晕使用双手轻捏, 连续3~4次, 用温热毛巾托住乳房下部, 食指和中指由乳晕至乳头方向进行反复3~4次的推、挤、提、拉;同时右手拇指顺时针按摩乳突, 若排出细小颗粒物, 应对乳头重新清洗和消毒。操作时间5~10 min/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疼痛缓解时间及在院治疗时间。

1.4 判定标准

1.4.1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3]治愈:患者乳房炎症反应完全缓解, 乳房不适症状消失, 乳汁能够顺利排出, 触及乳房包块消失, 实验室指标分析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乳房不适症状消失, 炎症缓解, 乳房不适症状减轻, 积乳包块缩小;无效:患者治疗6 d后, 炎症反应无变化, 局部症状存在。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4.2 症状评分判定标准[4]根据急性乳腺炎患者红、肿、热、痛等症状改变进行判断, 其中每项症状分为0~3分, 0分:患者红、肿、热、痛等症状消失;1分:患者急性乳腺炎症状轻微, 未对患者生活产生负面影响;2分:不适症状基本影响了患者生活, 症状中度;3分:症状明显显著, 对患者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症状评分共12分, 分数越高, 患者症状越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愈31例、有效28例、无效0例, 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治愈18例、有效29例、无效12例, 总有效率为79.7%;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3.358,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且观察组治疗后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s,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

2.3 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在院治疗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缓解时间为(3.82±0.75)d, 患者在院治疗时间为(8.16±2.74)d;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缓解时间为(6.91±1.16)d, 患者在院治疗时间为(14.19±2.48)d;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在院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急性乳腺炎为急性化脓期感染, 多见哺乳期女性, 以初产妇为疾病主要人群。急性乳腺炎发生人群和阶段广泛, 女性在哺乳期的任何时间阶段因外界环境、体质因素、卫生清洁不合理等, 是诱发急性乳腺炎的重要危险因素, 其中最常发的时间段是在产后3~4周时间内[5]。急性乳腺炎起病迅速,病情进展快, 乳房组织破坏等, 乳房变形, 给患者哺乳产生影响, 也使患者哺乳痛苦感明显增加。急性乳腺炎治疗方法较多, 而最为主要的方法是引流。

急性乳腺炎临床治疗期间, 根据小儿吮吸动作进行相关治疗研究, 乳腺具有特殊的生理解剖结构。乳头皮肤存在更为敏感的外感受器, 乳房内部的腺泡、血管等组织十分丰富,而且化学、压力等内感受器也十分丰富。因此对急性乳腺炎患者采取中医手法, 通过应用“推、挤、提、拉”, 改变乳晕区至乳头部乳管系统压力, 进而增强泌乳反射功能, 进而开放堵塞的乳管, 促进乳汁分泌[6-8]。中医认为, 急性乳腺炎属于“乳痈”范畴, 情志郁结、气机郁滞、外邪侵袭, 致乳络壅滞, 气血不畅, 化热酿毒致该病发生。临床治疗急性乳腺炎时, 该病病机为乳汁淤积, 为此治疗基本方法需解除淤积, 避免新的损伤。因此采用中医手法治疗, 疏通乳管,避免“吸闭”现象的发生, 促进乳汁排出。中医手法按摩乳房,能够消除乳房肿块, 加快乳房血液循环, 恢复乳腺管的通畅性, 促使内积乳汁排出, 使乳腺炎症能够快速缓解, 进而恢复患者乳汁分泌功能正常性[9-11]。中医手法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 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 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治愈31例、有效28例、无效0例, 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治愈18例、有效29例、无效12例, 总有效率为79.7%;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3.358, 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且观察组治疗后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缓解时间为(3.82±0.75)d, 患者在院治疗时间为(8.16±2.74)d;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缓解时间为(6.91±1.16)d, 患者在院治疗时间为(14.19±2.48)d;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在院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 中医手法的应用在和研究中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相比较, 中医手法的应用, 对急性乳腺炎患者来说, 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乳房不适症状,缓解患者乳房炎症, 使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另外与常规药物治疗的急性乳腺炎患者相比, 中医手法治疗的急性乳腺炎患者红、肿、热、痛等症状减轻十分明显, 同时也使患者的疼痛程度快速缓解, 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能加快患者恢复速度。

中医手法治疗急性乳腺炎时, 应做好患者健康宣教, 注意积极清洁乳头, 尽量用温水清洗, 乳头瘙痒不要随意搔抓;叮嘱患者不要让新生儿含着乳头睡觉;医护人员应协助患者取合适舒适体位, 手法期间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做好患者保暖措施;按摩前, 需要将患者皮肤上残留药物清洗干净;患者乳头不准敷药, 对患者乳房吸奶, 保持乳房乳汁分泌的通畅正常, 用乳罩适当托起乳房, 不可挤压乳房, 以免乳房损伤;叮嘱患者每2小时对乳房进行一次挤压、按摩, 保持乳房分泌通畅[12];叮嘱患者注意个人饮食, 坚持科学合理的饮食原则, 适宜运动;同时医护人员在患者治疗期间, 要密切关注乳房不适症状的变化, 保持患者乳房皮肤完整性, 若皮肤破损或出现变态反应, 应立即停止手法按摩。另外为了使患者乳汁能排空, 应准确指导患者学会哺乳方式, 比如每次哺乳时, 不要用单侧乳房哺乳, 需对每侧乳房进行哺乳, 并指导患者准确的抱婴姿势, 进而吸空乳汁[13]。同时要叮嘱患者能对婴幼儿按时哺乳, 以免乳汁残留。若患者乳头皲裂,应及时处理乳头皲裂处, 使用康复新液体外敷乳头。

中医手法治疗急性乳腺炎时, 应尽量在发病早期, 越早进行手法按摩越好。在急性乳腺炎治疗时, 应严格遵循疾病预防干预理论, 必须要保证患者发病24 h内能得到中医手法治疗[14], 多数患者在早期能及时治愈。急性乳腺炎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 为了预防急性乳腺炎的发生与发展, 应指导患者能继续哺乳, 指导患者哺乳的准确方法, 促使患者乳房更好恢复, 避免乳腺炎复发。中医手法应辨证施治, 重视人体各穴位的准确性, 手法中要均匀呼吸, 手法力度适中, 按摩补益;中医手法应持久、有力、均匀、柔和, 力量不可时轻时重, 速度不可时快时慢, 幅度不可时大时小[15]。中医手法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每个手法的操作、动作要领、作用、手法特点及注意事项等。患者接受中医手法治疗时, 需做好患者心理指导干预, 缓解患者负面心理状态。

总之, 中医手法治疗急性乳腺炎时, 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效果显著, 能改善患者临床效果, 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更好恢复, 临床应用价值高。

[1] 孙晓荣, 王京红, 王丽.手法按摩联合芒硝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80例临床观察.河北中医, 2014, 36(2):256-257.

[2] 刘聪, 刘玉红.手法按摩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200例.河南中医, 2013, 33(4):558.

[3] 何刚.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研究.内蒙古中医药, 2016, 35(4):63

[4] 袁秋英, 曾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133例临床观察.医疗装备, 2016, 29(3):154-155.

[5] 曹玉明, 樊伟, 王宏.瓜蒌牛蒡汤加味联合西医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的疗效及预后分析.中国中医急症, 2016, 25(11):2158-2160.

[6] 李岚岚.中医手法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观察和研究.中医临床研究, 2016, 8(1):49-50.

[7] 李丽, 赵海军, 徐瑾,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17(1):69-71.

[8] 姜萱, 邓燕.中医辨证施护产后早期急性乳腺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8, 6(8):943-944.

[9] 张宇, 何清源, 蒋敦厚.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46例疗效观察.湖南中医杂志, 2006, 22(6):29-30.

[10] 张瑞琪, 张丰梅, 刘志涛.中医手法治疗预防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观察和研究.中医临床研究, 2014, 6(16):92-93.

[11] 宁旭琴.急性乳腺炎的中医治疗体会.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6):66.

[12] 李小英, 陶红霖.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方法探讨.河北医学, 2011, 17(4):558-561.

[13] 王娟, 刘玉玲.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方法和体会.工企医刊, 2007, 20(2):45.

[14] 谢斌.手法按摩结合中医药治疗急性乳腺炎36例.中国中医急症, 2011, 20(3):481.

[15] 杨蓉.135例急性乳腺炎中西医治疗分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12):10.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study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mastitis

CHEN Shao-jun, LUO Jian-guo, LIU Pei-zi, et al.Shenzhen City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Service Center, Shenzhen 518000,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acute mastiti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technique.Methods A total of 118 acute mastitis patients as study subjects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9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drug therap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technique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drug therapy.Comparison were made o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symptom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pain relief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wo groups.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100.0% than 79.7%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13.358, P<0.05).Before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ymptom score (P>0.05).After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lower symptom score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symptom sc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pain relief time as (3.82±0.75) d, hospitalization time as (8.16±2.74) d, which were all shorter than (6.91±1.16) d and (14.19±2.48) 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technique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n treating acute mastitis patient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technique; Acute mastitis;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5.011

2017-02-15]

518000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猜你喜欢
乳腺炎乳汁乳房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消痰化瘀降脂方治疗肿块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乳汁点目需谨慎
早期护理干预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母乳喂养需要清洁乳房吗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