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木材加工聚集地火灾隐患及区域性整治

2017-04-06 18:34孙百技
四川建筑 2017年4期
关键词:聚集地区域性木材

孙百技

(山东菏泽消防支队曹县大队, 山东菏泽 274000)

浅谈木材加工聚集地火灾隐患及区域性整治

孙百技

(山东菏泽消防支队曹县大队, 山东菏泽 274000)

文章针对木材加工聚集地区域性火灾隐患,探究火灾隐患日益凸显的成因,分析火灾隐患整改重点、要点、难点,提出了针对木材加工聚集地的区域性火灾隐患整改措施,以达到最大限度的降低或消除火灾隐患的目的。

木材加工聚集地; 区域性火灾隐患; 整改措施

木材加工主要是以木材为原料,利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加工成家具、复合板、地板、工艺品等产品,其成品种类多、涉及范围广。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需求和木材的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木材加工企业遍地开花,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木材加工聚集地的火灾隐患日益突出,严重威胁公共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木材加工聚集地区域性火灾隐患特点分析

(1)可燃物存放量大。木材燃点250 ℃~300 ℃,属于可燃物质,且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锯末、木粉等物质堆积易自燃引发火灾;木材加工时使用脲醛树脂和酚醛树脂作为粘合剂,无形中增加火灾荷载。据研究[1]木材加工行业火灾隐患概述及防火对策研究,木材和锯材的火灾蔓延速度如表1所示。

(2)先天火灾隐患突出。近年来,一些地区为改变落后的面貌,大力发展招商引资,为节约成本提高收效,在各项手续未完备的情况下投入生产,留下诸多先天性火灾隐患。如大量木材加工企业的建筑存在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防火防烟分区、消防车道、疏散通道等设置不符合标准,消防供水不能满足灭火需求,消防器材、消防设施配置不齐全等隐患。

(3)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木材加工聚集地大多分布在城郊或者农村地带,且大部分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存在,平时管理不规范,缺少社会监管。中小型木材加工企业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受教育水平不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未经过专业职业培训,消防安全知识匮乏;企业负责人普遍存在重经济效益,轻消防安全,导致消防设施的投入严重不足。为取得利益最大化,家庭式作坊略去对厂区的消防设计,充分利用有限土地资源,随意搭建、扩建、改建厂房库房,设置“三合一”场所[2]。

(4)生产工艺比较落后。小型木材加工企业投资少、设备差、产品附件值低,采用的生产工艺落后;生产设备老化,生产过程中产生可燃粉尘多,生产用电量大等问题普遍存在[3]。在木材加工过程中,干燥和热压工序都会涉及较高温度,若控制不当易引起原料或中间品燃烧;喷漆过程中,若通风不良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也极易引发火灾;几乎在所有厂房中都有锅炉房,锅炉使用不当也会造成锅炉爆炸引发火灾。

(5)电气设备管理不当。木材加工企业中为节约成本,在敷设线路时未按规定采用穿管或者涂刷防火层对其进行保护;在厂房、仓库甚至锅炉房内存在私拉乱接电线的现象;部分家庭作坊内在厂房内使用取暖器等大功率用电器;以上种种无形中大大增加了木材加工企业的火灾隐患。

2 木材加工聚集地区域性火灾隐患整治难点

(1)监管责任难落实。木材加工聚集地多集中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消防部门履行监管责任需多部门的相互配合,例如住建、安监、经信、治安、招商等相关部门,往往需要多次向地方政府汇报,导致隐患整治工作进展缓慢,更有些部门认为“消防的问题需要消防部门承办”,致使工作举步维艰。消防部门也受自身警力限制等因素,将更多精力放在公众聚集场所和大型企业上,难以实现监管全覆盖,对乡镇小型木材加工企业的监管往往力不从心。

(2)建筑产权不明确。木材加工企业租赁关系错综复杂,产权不明确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订制租赁合同时,当事人没有明确消防责任,导致消防监督执法时难以界定行政相对人。消防部门监督执法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时,由于产权及租赁方与经营者之间责任不明,互相推诿导致火灾隐患整改进度迟缓。

(3)单位身份难界定。鉴于建筑本身违法性和申报人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致使大多木材加工经营者未办理工商注册手续。同一家木材加工企业在生意淡旺季,从业人员和经营规模相差较大,难以界定是“九小场所”还是“一般或重点单位”。

3 木材加工聚集地区域性火灾隐患整治对策

(1)健全政府主导体系。木材加工聚集地的区域性火灾隐患整治须由政府牵头协调、主导落实,各部门互相联动、齐抓共管,全力推进综合治理。政府应将区域性火灾隐患整治和地区发展规划相结合,落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建立健全责任追究体系,明确各部门整改目标和督查责任,并行一套监察机制,对落实不力部门实行监察问责。政府要督促木材加工聚集地的镇政府建成达到标准的乡镇消防队,把城乡消防事业发展规划与城乡建设规范同步编制、修订、实施,保证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齐头并进。

(2)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督促安监、国土、住建、工商、经信等相关职能部门履行职责,严格控制和打击违法建筑及非法经营的现象,引导区域内单位升级安全管理体系。公安消防部门针对拒不整改的火灾隐患和违法行为,在依法查处的同时函告行业主管部门、行政监管部门,抄送同级政府和公安机关。对于检查中发现的由于不具备国土、规划、施工许可等法定前置条件而导致无法申报消防行政许可等消防违法行为的,应将有关问题函告相关部门,并报告当地政府,由当地政府统一组织研究,落实具体措施。

(3)加强基层网格管理。 木材加工聚集地的乡镇政府成立由分管副镇长兼任主任的消防工作办公室,消防工作办公室依托基层网化开展工作,形成以社区、行政村为单位的“中网格”,以村组、单位所在片区为单位的“小网格”,构建全覆盖、无盲区的消防管理网格[4]。利用网格化发展基层火灾防控力量,经常开展消防隐患排查和消防宣传,并建立消防安全检查档案,将消防网格化管理工作做实做细,深入到每一个企业、作坊和村户,帮助分布相对集中的家庭式作坊建立多户联防互助组,帮助加大规模企业建成“有人员、有器材、有战斗力”的微型消防站,健全微型消防站区域联防机制,有效处置初期火灾。

(4)加大消防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媒体,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宣传内容,提升木材加工聚集地人员的消防安全素质。对派出所专兼职民警及网格员开展消防业务培训,提升消防隐患排查和整改能力;对木材企业负责人和作坊业主经常开展约谈培训,定期通报典型火灾案例,分析面临的严峻形势,讲解“失火罪和消防责任事故罪”典型追责案例,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履职能力;对木材加工企业内员工,通过制作专题片、发放资料和进厂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提高员工的初期火灾扑救能力和逃生自救能力。借助新闻媒体建立曝光台,集中曝光存在重大隐患且久拖不改的木材加工企业,形成舆论声势倒逼隐患整改。

(5)提升火灾处置能力。木材加工聚集地一般地处乡镇农村,一旦发生火灾,短时间内现役消防队难以及时到达,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大对专职消防队伍建设支持力度,加大对乡镇消防队的经费投入,配备充足的作战车辆,不断扩大专职消防队伍规模,提升专职队伍灭火救援能力,保证第一出动作战能力。现役消防队要定期对乡镇消防队开展业务指导和培训,帮助乡镇消防队开展辖区六熟悉,指导微型消防站熟悉联勤联动机制,掌握火灾隐患分布情况,进行实战演练,切实提升木材加工聚集地的火灾扑救效率。

4 结束语

木材聚集地的区域性火灾隐患整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和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共同参与,要科学分析、找准对策、常抓不懈,制订切实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整改措施,将木材聚集地的区域性火灾隐患整治到位,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 刘红涛.木材加工行业火灾隐患概述及防火对策研究 [J].建筑科学, 2015, 31(4):121-123.

[2] 顾金龙.区域性火灾隐患综合整治模式的创新实践 [J]. 新安全东方消防, 2014(2).

[3] 邓安民.浅谈木材加工企业存在的火灾隐患及整改措施 [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8):62-64.

[4] 张超.区域性火灾隐患的成因及整改措施 [J].武警学院学报,2015,31(12): 55-57.

住房城乡建设部出台意见促进工程监理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为工程质量安全提供保障(三)

● 创新工程监理服务模式。鼓励监理企业在立足施工阶段监理的基础上,向“上下游”拓展服务领域,提供多元化“菜单式”咨询服务。对于选择具有相应工程监理资质的企业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工程,可不再另行委托监理。结合有条件的建设项目试行建筑师团队对施工质量进行指导和监督的新型管理模式,试点由建筑师委托工程监理实施驻场质量技术监督。鼓励监理企业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新型融资方式下的咨询服务内容、模式。

● 提高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工程监理服务中的应用,不断提高工程监理信息化水平。鼓励工程监理企业抓住“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机遇,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 优化工程监理市场环境。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企业资质标准与注册执业人员数量要求适度分离,健全完善注册监理工程师签章制度,强化注册监理工程师执业责任落实,推动建立监理工程师个人执业责任保险制度。加快推进监理行业诚信机制建设,完善企业、人员、项目及诚信行为数据库信息的采集和应用,建立黑名单制度,依法依规公开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

摘自《中国建设报》

孙百技(1978~),男,本科,工程师。

TU998.12

A

[定稿日期]2017-06-28

猜你喜欢
聚集地区域性木材
橘子皮用来开发透明木材
数字说
木材在未来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招财猫聚集地(环球360)
“车粉儿”聚集地——探访彼得森汽车博物馆
Killer App
引发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的高原MCS 特征分析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透析新闻采访的独特视角与写作中的区域性特点
S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