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病相处的学问

2017-04-06 19:52本刊编辑部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抗争运气

跟病相处的学问

医生能治病,但治不了命。

得什么病是命。有些人运气好,得的病是可治的,能治好。有些运气很差,得了急病或重病,命不久矣。但更多时候,运气不太好也不太坏,得的是慢性病,或者疾病给身体留下了一些不适的痕迹,长期存在着。

怎么对待疾病也是命。小题大做者有之,过犹不及者有之,安之若素者也有之。有时,对待疾病的态度甚至直接影响了疾病的预后。这种态度,说到底是一种处病哲学。对于慢性病,最需要聪明的处病哲学。

接纳,逆来顺受

这里包括两层含义:接受事实,接纳自己。当确诊后,老人要学着接纳自己与疾病将要长期共存的状态,接纳不那么正常的自己。有一个词专门用来形容与疾病共生的状态,叫带病生存。但或许是因为抗争观念在人类进化和发展的历史中太根深蒂固了,以至于有时难免会跨越执着和偏执之间的界限,从抗争变成较劲。前不久接诊一个患者,脑血管病遗留了轻偏瘫,其实并不影响生活。但是多年来各处求医,希望彻底治好,结果自然是劳而无功。而这也不仅加重了他的焦虑,家人也被折磨得痛苦不堪。

我们科有一个住了10年的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四肢瘫痪,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全身只有头颈部可以动。可这个常年卧床的“倒霉”的人,乐观开朗,习惯了用气声交流、讲笑话,甚至可以配合呼吸治疗师试用新机型并描述试用的感受。每次查房,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他就非常礼貌地跟我们说,“我没事,你们去忙吧。”这个躺在床上的“废人”,不仅写书,还教了好几个顽皮的孩子读书,是我们眼中受人尊重的奇人。他的处病哲学彻底改变了疾病强加给他的人生,强大的精神力量让疾病也奈何他不得。

自助,得过且过

疾病已然如此,你是自暴自弃还是做最好的自己?如果时日无多,医生也会建议“想干啥就干啥”。但是如果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要有“得过且过”的打算。

我有个帕金森病的患者,七十岁上下了,病了六七年了,吃着好几种治疗帕金森病的药。就是这样一个有功能障碍的患者,一有机会就去旅行。来复诊时总带着来自各地的礼物:斯里兰卡的红茶、威尼斯的玻璃摆件……他总是感谢我替他安排了有效的治疗,但我觉得他最应该感谢他自己。如果不是他自己决定要出去看看,治得再好又如何呢?

前面说的那位运动神经元病的先生,在漫长的卧床生活中,掌握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技巧。比如怎么表示需要挠痒痒,怎么让保姆知道他想掏耳朵,保姆还为他制作了简易的书托以方便他阅读。他的经历充分说明,人必先自助,而后人助之。

在美国访学期间,每当实验室的同事遇到问题,老板总是说,“It’s not the end of the world”,这总让我想起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或许这就是对处病哲学的最好诠释吧!

(王含/文,摘自《健康时报》)

猜你喜欢
运动神经元抗争运气
运气
Enabling the Movement
Enabling the Movement
A Miracle of Love
龙年生人三之气运气养生
没有横空出世的运气,只有不为人知的努力
顺命或抗争,接着《天注定》往下讲
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分析
氧化巴西苏木素对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中NF-кB表达的影响
岂止是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