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同住“三大法则”求和谐

2017-04-06 19:52本刊编辑部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小雯女婿老妈

老少同住“三大法则”求和谐

著名作家梁晓声提倡,“一个家庭需要抱团儿取暖”。这话没错。可假如真的老少几代同住一个屋下,抱团是没错,取暖却未必。

法则一:找准定位各司其责

小雯婚后与父母和早年丧偶的婆婆同住。在他们家,小雯是采购员,其父是主厨,丈夫是后勤部长,婆婆年事已高,偶尔帮忙大家“打打杂”。小雯妈的角色更多,生活顾问、缝纫师……这些年,家里每个成员都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发生分歧时,开个民主大会,把问题明面上摆一摆,集思广益。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法则二:调整重心自得其乐

小雯花钱比较奢侈,常被老妈唠叨。婆婆却想得开,“年轻人自己挣钱自己花,他老公也愿意,你心疼啥。”老妈常唠叨女婿穿衣服少,吃菜挑食,担心他的健康,婆婆却说,“都是大人了,知道自己对自己负责,别替他们操心。”在婆婆的感召下,如今小雯妈也学得超脱,天天唱歌跳舞,不再整天围着女儿女婿转了。老人有了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视线就自然转移,年轻人也过得自在多了。

法则三:不偏不倚平衡相处

因为和两家老人住一起,小雯在与两家老人相处时也很注意“一碗水端平”,买什么都一人一套不偏不倚。从不偷偷摸摸往娘家塞东西。一切摆在明面儿上,彼此都平衡。

专家说法:年轻人不喜欢跟老人住,老人要从自身找原因。嫌我们是老古董?还是受不了我们的唠叨?你得把准年轻人的脉,对症下药。

和年轻人住,老人的重心要回归自身,建立自己的业余生活。生活重心全在孩子们身上,费力又不讨好。辛苦一辈子,老了要为自己活一回。

不能因为观念差异,子女就放弃和老人的零距离接触。老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们身上的经验和智慧能带给年轻人很多“正能量”。至于观念问题,只要秉持“求同存异”的原则,谁也不强迫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就能赢得和谐的家庭氛围。

(据《金色年代》)

猜你喜欢
小雯女婿老妈
爱逛街的老妈
“精明”的老妈
“快点儿”老妈
妈妈的担心
神奇的秀逗
为智障女儿找个健康女婿
亲“女婿”莫丢“儿子”
藏族女婿杨昌林 一辈子的援藏坚守
做个新版老妈
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