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九成医生认同琼瑶式『尊严死』

2017-04-06 23:09本刊编辑部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黄伟琼瑶过度

近九成医生认同琼瑶式『尊严死』

日前,79岁的台湾知名作家琼瑶突然通过个人“脸书”账号,发表了一封有关自己身后事的公开信,叮嘱儿子儿媳,声明“无论她生什么重病,都不动大手术、不送加护病房、绝不插鼻胃管,各种急救措施也不需要”,只要让她没痛苦地死去就好。随着这篇长文在网上热传,“尊严死”的话题再次引起舆论关注。琼瑶式“尊严死”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认同呢?有没有实行的可能性呢?记者为此做了一番调查。

很多医生都和琼瑶一样立下“三不”声明

解放军第101医院重症病房副主任医师杨理坤介绍,他自己和周围很多医生都曾立下“三不”声明。何为“三不”?简单来说就是“不插管、不导尿、不抢救”。因为长期工作在重症病房,杨医生亲眼目睹奄奄一息的病人气管被切开,插上导管,并被不停地灌药的痛苦。他认为,医学的现有水平可以延缓死亡的进程,但很难说一定是临终病人的福音。既然无法帮助病人在临终前选择平静地离去,那么他希望自己能在生命的终点保持尊严。他也曾多次和同事谈论这个话题,发现很多医生和他有一样的想法。曾有一家杂志社调查超过一千名医生,88%的医生希望在自己临终前执行“不许抢救”的指令。

中国传统的孝心思维,让“不抢救”很少发生

尽管如此,但在现实中,“不抢救”的做法依然很少。据江苏省无锡市三院急诊科主任医师黄伟介绍,传统观念认为,能多活一天是一天。除了经济困难的少数家庭,对危重亲人做出不抢救决定的人很少。

尽管医生告知治疗价值可能不大,但对于家属来说,不抢救就是一丝希望都没有。同时,在很多人的固有观念中,不抢救等于不孝顺,等于冷漠自私、没有亲情,会受到来自舆论的压力,最终大部分人会选择不惜一切代价抢救。而作为医生,只能按家属说的做,进行各项治疗和抢救,不然会有医患矛盾。

我国医疗行为中存在大量的过度医疗和无效医疗

从另一个角度看,高技术、高代价的抢救中也屡屡发生无效医疗。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教授霍勇估计,医院内1/3的危重症病人,对其进行抢救是无谓的。这些人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同时还要遭受各种手术带来的痛苦。而黄伟估计,我国的无效医疗和过度医疗非常严重,其数量还不止三成。

曾任卫生部副部长、协和医院肝胆外科著名医生黄洁夫在今年“两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医院是以创收为导向的,目前我国的医疗行为中,存在大量的过度医疗、无效医疗。很多药不是该吃的,却在吃;很多治疗是不需要的,却在做;很多手术会使病人更痛苦,却挥之不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医生这个群体能成为“三不”的拥趸者?他们很清楚医学的局限性,知道临终前的“抢救”基本没有意义,他们认为死并不可怕,就像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一样自然,只希望人生在终结时,不要痛苦害怕,而是以平和安详的态度去面对!

(小涨/文,摘自《江南保健报》)

猜你喜欢
黄伟琼瑶过度
编委风采
——黄伟教授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过度减肥导致闭经?
琼瑶 从灰色成长中生发粉色浪漫
汽车制动抖动分析研究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Effect of modified Qing Long Bai Wei needling on the levels of IL-1β, IL-6 and INF-α in synovial fluid of knee osteoarthritis patients
降落伞最小弹射分离速度的计算方法
过度加班,咋就停不下来?
重大报道中的“微表达”——以湖北日报《琼瑶话调水》专栏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