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流动儿童社会适应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2017-04-07 08:11陈冰赛
大观 2017年2期
关键词:流动儿童社会支持

陈冰赛

贸易职业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探讨流动儿童社会适应性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儿童社会适应力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郑州市236例流动儿童和207例郑州市儿童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流动儿童在人际交往能力、应急反应能力、挫折承受能力上显著低于城市儿童(P<0.05),在独立生活能力上显著高于城市儿童(P<0.05),且社会适应力总分显著低于城市儿童(P<0.05)。2.流动和城市儿童在客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两个维度及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3.除社会适应中挫折承受能力与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独立生活能力与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利用度及总分上不存在显著相关外,其余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论:1.流动儿童社会适应力较城市儿童低。2.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流动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在人际交往能力、应急反应能力方面尤为突显。

关键词:流动儿童;社会适应力;社会支持

近年来,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都市区,郑州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迅速,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郑州市的流动人口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流动儿童是指6至14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的儿童少年。流动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他们的心理适应状况能反映出他们在不同的环境变化中的心理健康适应水平。本文以郑州市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探讨流动儿童社会适应性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该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本研究在郑州市中原区和二七区分层随机抽取流动儿童236名,郑州市儿童207名。所有被试均为汉族,年龄8-14岁,智力无异常,无严重的身体疾病。两组儿童在性别及年龄上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受试者及其监护人书面知情同意。

(二)测评工具

测评工具:自编儿童一般情况调查表,儿童社会适应力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修订版)。

自编儿童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是否随父/母来郑州,来郑州居住的时间。

社会适应力调查表:该问卷一共有55个测试题目,其中插入题5项,测谎题10项,社会适应能力测试项35项,正反向题与插入题混合编排。量表由4个分量表组成,分别为独立生活、人际交往、应急反应和挫折承受量表。社会适应力总分满分为35分,得分越高表明被试社会适应水平越高。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修订版):由肖水源于1986年编制,该量表共有十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三个维度,用于测量个体的社会支持度。该量表经长期使用验证,有效、简便、易于理解,无歧义,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重测信度为0.92,各条目的一致性在0.89~0.94之间,适合我国人群使用。该量表在国内许多研究中被应用,信效度良好,但考虑到本研究调查对象为儿童,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一些调整。

施测方法:全部问卷匿名填写,由专业测量人员指导完成答题,测试前由主试宣读统一的指导语及注意事项,强调保密原则,在确认被试完全理解后开始施测。要求被试独立作答,施測完成后当场收回问卷。对纸质问卷整理后编码建数据库,利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使用的统计方法有描述性统计、t检验和相关分析等,检验水准α=0.05。

二、结果

(一)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社会适应力特点研究差异比较

流动儿童在人际交往能力、应急反应能力、挫折承受能力上显著低于城市儿童(P<0.05);而在独立生活能力上显著高于城市儿童(P<0.05);两组比较流动儿童社会适应力显著低于城市儿童社会适应力(P<0.05)。

(二)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社会支持的差异比较

流动儿童在客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两个维度及总分上显著低于城市儿童(P<0.05)。说明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比城市儿童差。

(三)流动儿童社会适应力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研究发现,社会适应中人际交往能力、应急反应能力及总分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及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挫折承受能力与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和总分及独立生活能力与客观支持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力于流动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在人际交往能力、应急反应能力方面尤为突显。

三、讨论

(一)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社会适应力差异的比较

就社会适应力各维度及总分来看,流动儿童除在独立生活能力上显著高于城市儿童外,在其他维度及总分上均显著低于城市儿童。流动儿童随父母和家庭流入城市,要面对和接受与家乡不同的文化环境、生活习俗,学习生活等等,面临着对城市的适应及社会化的问题,而这一时期的流动儿童正处于身心发育和接受教育的重要时期,成长环境的改变使其适应更加困难,在人际交往能力、应急反应能力、挫折承受能力较低上均有体现。在城市生活和教育中,如能够给流动儿童创造较好的条件和环境,积极促进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的交往和交流,用开放的心态来接纳他们融入城市生活,提高他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帮助他们尽快走出适应困难的阴影。本研究还发现,流动儿童在独立生活能力因子上得分显著地高于城市儿童,这说明流动儿童到陌生城市,有其适应优势,环境的改变会促使流动儿童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这提示我们在教育中,要发现和发挥流动儿童的优点,帮助他们与本地城市儿童多多交流沟通,建立友谊,从而形成相互帮助的良好关系。

(二)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社会支持上的差异

本研究发现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在客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在各个维度中,t均为负值,说明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显著低于城市儿童,提示急需提高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改善并提高其成长质量。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是个人能赖以获得各种资源支持的社会网络,其对个人的生活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良好的社会支持有益于减缓生活压力,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人幸福,有助于减轻对社会的不满,缓冲个人与社会的冲突,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而社会支持网络的缺乏,则会导致个人的身心疾病,使个人的日常生活的维持出现困难。流动儿童在城市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是帮助其完成社会适应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我国流动儿童数量日益增多,现实生活中他们的社会支持较低,缺乏一定的城市归属感,给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甚至可能导致他们对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流动儿童社会适应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社会适应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程度越高,社会适应能力越好,社会支持程度越低,社会适应能力越弱。

从本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对流动社会适应具有调节作用,这与邹泓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研究指出同伴支持低的处境不利儿童的社会适应。这是因为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主要来源于其所处的社会关系环境。在这种社会关系环境为其提供较多的情感、工具支持情况下,个体在其适应中的人际交往困难就会相对减少,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也与许松芽关于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的研究一致,其研究发现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能够影响心理适应性,同时,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具有紧密的动态联系,不仅社会支持会影响个体对外部压力环境的感知和应对,而且个体对外部压力环境的感知和应对也可能影响个体从社会关系环境中获取后续的社会支持。因此,从客观方面对流动儿童提供更好的社会支持,提高流动儿童的主观感知、应对及利用社会支持的能力均能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发展,帮助其更好地成长、发展。

对新环境的适应不良会引起流动儿童情绪体验的低落,降低其对客观社会环境的感知度和满意度。良好的社会支持既可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作用,又能维持个体良好的情绪体验网。拥有社会支持较多的个体和与家庭成员及朋友关系更为亲密的个体,较少产生抑郁体验。总之,良好的社会支持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能够缓解生活压力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是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的保护性因素,同时也帮助个体与社会状态相适应和自身的心理健康。城市生活对流动儿童的心理成长带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生活环境的改变、家庭收入水平的高低、父母受教育程度悬殊、就读学校条件的优劣、城市人员对流动儿童的冷暖等等,对流动儿童心理适应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如何使流动儿童在城市中更好地发展,尽快消除影响他们社会化的消极因素,需要政府、社会、流动儿童及其父母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公安部发布.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1998-3-2.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7-131.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15-120.

[4]李孟泽.我国流动儿童主要心理问题及干预策略[J].科教导刊,2013(15):160-161.

[5]邹泓,屈智勇,叶苑.中小学生的师生关系与其学校适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04):77-82.

[6]许松芽.流动儿童心理适应性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6):59-63.

[7]张梦迪.青少年心理处境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和社会适應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3.

[8] Bergeron L,Valla JP,Smolla N,et al. Correlates of depressive disorders in the Quebec general population 6 to 14 years of age[J].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2007(35):459-474.

猜你喜欢
流动儿童社会支持
关于流动儿童融入体育课堂的研究
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探析
对流动儿童竖笛校本教材内容选择的思考
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我的关怀德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