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泗河综合开发的几点建议

2017-04-07 06:29张长芝闫继栋
山东水利 2017年5期
关键词:泗河沿河济宁市

张长芝,陆 平,闫继栋

(1.济宁市泗河管理处,山东 济宁 272100;2.嘉祥县大张楼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嘉祥 272403;3.济宁市洙赵新河管理处,山东 济宁 272100)

济宁泗河综合开发的几点建议

张长芝1,陆 平2,闫继栋3

(1.济宁市泗河管理处,山东 济宁 272100;2.嘉祥县大张楼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嘉祥 272403;3.济宁市洙赵新河管理处,山东 济宁 272100)

分析了泗河综合开发的必要性,从统筹防洪、水环境、水资源利用、文化旅游等几方面提出开发建议。

济宁市;泗河流域;综合开发;建议

泗河是山东省15条大中型河道之一,发源于新泰市太平顶山西,全长159.0 km,流域面积为2 357 km2,流经泗水、曲阜、兖州、邹城微山、济宁高新区、济宁太白湖新区,于济宁太白湖新区的石桥镇新闸村入南阳湖。

1 泗河综合开发的必要性

1.1 提高防洪能力,加大雨洪资源利用

泗河是山洪河道,河道比降上陡下缓,弯曲多变,河道比降1/1 000~1/4 500,泗河下游8.0 km在1992年治理完成后,经过十几年的运行,湖口淤积较为严重;加之沿河各煤矿河下采煤,造成河道堤防沉陷;部分河段仍然存在堤身单薄、防洪标准偏低等问题;上游河段堤防不连续,甚至无堤防,堤防筑堤土质混杂,砂堤砂基段较多,堤防透水性极强,这些都会导致雨季时出现不同程度的涝灾,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泗河的防汛保障任务艰巨。泗河综合开发将全面提升泗河的防洪减灾能力,确保泗河防洪安全。

泗河流域水资源特别是雨洪资源常年较为充沛,年均径流量4.4亿m3,但由于没有系统完备的配套设施,一直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泗河综合开发将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宝贵的雨洪资源,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战略资源保障,实现地区水安全。

1.2 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河道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污水不断增多,但污水回收处理体系却仍然不健全,水质不断恶化,雨污混流现象严重,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城市里大量的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超过了河水本来的纳污能力,使河水基本丧失自净能力。泗河综合开发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河道及其两岸环境现状,提高沿河区域的生态抵抗能力和恢复能力,岸坡的绿化可以美化人们的居住环境,净化空气,提高沿岸群众居住的幸福指数。

1.3 进一步推动沿河区域经济发展

泗河流域内集聚了丰富的经济、文化、生态资源,一直是济宁市经济发展最具实力和活力的区域。2013年泗河流域生产总值为2 380.6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75.28亿元,分别占济宁市的68%和58%,在济宁市经济发展大格局中举足轻重。2014年,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把“泗河生态河道治理工程”列入生态建设重点工程。通过泗河综合开发,可以改善和提升沿河区域生态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宜居宜游的生活休闲场所,实现供给侧结构改革,更好地走出工业化、城镇化“两化并进”的路子,进一步提升济宁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地方经济实力。

1.4 发掘沿河文化遗存,打造文化旅游长廊

泗河是济宁的母亲河,是儒家文化发源地,泗河流域风景名胜众多,既有历史文化名人孔、孟、颜、曾、子思五大圣人以及墨子、仲子等众多先贤,又有历史悠久的金口坝,还有结合塌陷治理的邹鲁湿地公园等,两岸文化底蕴深厚。实施泗河综合开发,有利于挖掘其丰富的文化积淀,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构建起沿河文化旅游长廊,向世人展示泗河文化魅力。

2 综合开发的几点建议

2.1 突出防洪、生态功能,构建安全生态河道

1)全面提高泗河防洪标准。泗河从曲阜防山镇韩家铺以上基本没有堤防,韩家铺以下堤防堤身单薄,土质差,大部分为土包砂,入湖口淤积,阻水严重。同时,泗河因违规采砂、地下采煤导致河道流势改变、土地塌陷、堤防沉陷,河道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因此,泗河治理应在确保沿岸引水、排水涵洞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干流整体的防洪标准,使干流的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

2)保持泗河干流的良好水质。泗河流域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匀,加之闸坝工程层层拦蓄,其下游段河道非汛期流量较小、水质较差,大部分中小型河道未全面进行治理,污染严重,极大地影响水质。因此,在泗河综合开发中,应严格管理好污染源,确保泗河入湖口段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努力改善河道水环境,使泗河成为名符其实的生态河道。

3)充分利用好泗河雨洪资源。泗河年均水资源量4.4亿m3,而水库蓄水总量仅约1.5亿m3。除了面上的小型蓄水设施外,整个流域的水资源利用量并不高。为此,应根据泗河水资源总量合理规划配置,在山丘间搞好水土保持,多建闸、塘坝、小型蓄水工程,充分拦蓄雨洪资源,做好大中型水库及河道的水量调配工作,使泗河水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

2.2 合理规划道路,构建畅通快捷路网

1)路网规划建设与河道开发同步进行。规划道路参照二级公路设计标准,按照标准断面、城镇段、塌陷区段和上游段4类道路断面划分,标准断面为堤路结合,城镇段考虑泗水县城滨水段和兖州城区滨水段现状,结合具体情况设计断面,塌陷区段考虑未来旅游交通需求,规划双向四车道,与堤顶构成双向四车道的复合特色道路,泗河上游段,沿河两岸与堤岸同一高程,结合自然地貌植被灵活处置,以服务旅游项目为主,兼顾沿线村镇发展。

2)道路建设紧扣河道实际。在沿河道路规划设计过程中,一是应具备防洪功能。使其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二是应具备旅游交通功能,结合沿泗河旗舰项目布局,为旅游交通服务。三是应具备景观功能,提升沿河景观环境,塑造高品质的出行环境。四是应具备区域交通功能,在修建特色道路时,系统考虑区域交通通道,满足过境交通功能。

3)坚持畅通、快捷的标准。充分考虑道路的线位、线形、半径问题,做到与河堤协调、一致、美观。前期重点加强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打造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现代化交通网络,进一步提升泗河流域生态观光旅游带形象。

2.3 系统开发理念,构建文化生态旅游

1)深入挖掘、系统整理泗河文化和生态资源。加强泗水、曲阜、兖州、邹城、任城、微山等沿河县(市、区)的人文和生态资源,并进行统化和深层次的研究,创意策划综合业态产品,不仅体现水利、交通、生态等功能,也充分体现旅游功能,建设成为多业态汇集的生态旅游带,为市民服务的同时,也为游客服务,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的中长远规划,加强社会情况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充分掌握周边地区的旅游开发情况,在此基础上取长补短,准确定位泗河旅游标准,体现泗河的特色。

2)开发拓展特色产品。借鉴外地河流沿岸开发,重视绿化带、景观带建设,泗河开发不仅要考虑地域文化特色,还要结合儒家文化等传统文化,开发系列特色产品,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多业态相融合的生态旅游综合体。

3)加强区域协作和市场营销。泗河生态旅游带建成后,不仅串连泗河沿线景区景点,还要加强与周边一些有影响力的景区协作联合,保持互动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同时,科学制订营销计划,创新营销手段,提升泗河的对外影响力,积极开拓省内外、国内外旅游消费市场。

(责任编辑崔春梅)

TV85

B

1009-6159(2017)-05-0015-02

2017-02-22

张长芝(1974—),女,工程师

猜你喜欢
泗河沿河济宁市
辽宁红沿河核电站6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
红沿河核电站6号机组完成首次核燃料组件装载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九九歌
山东省济宁市明珠中心小学活动掠影
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提标工程规划报告审查会议召开
生态护坡在泗河修复治理中的运用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九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