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成绩和荣誉的枷锁获得心灵的自在与解脱

2017-04-08 19:28学诚法师
董事会 2017年2期
关键词:苦乐佛法顶尖

学诚法师

人类需要创造,但创造更需要信仰。仅仅依靠科学、仰赖技术,无法让人获得心灵的幸福安宁。信仰的力量可以启发我们创新的动能,智慧的光明能够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利他的大愿为我们带来“众生一体”的喜悦

所谓顶尖创新型人才,往往是站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某一学科发展最前沿,能够推动该领域发展进步的卓有成就者。在世人眼中,这样的人是成功人士、精英人才,是令大众羡慕和仰望的对象。不过,用佛法的眼光看,再多的成绩、再多的光环,世间种种的赞誉、名望、技能、才华等等,终究无关人内心的苦乐。

顶尖创新型人才也不例外。

担心付出得不到回报,是苦;

担心在竞争中被同行赶超,是苦;

担心目标不能如期实现,是苦;

担心达不到预期的结果,是苦;

担心自己创新能力退失,是苦;

……

因为种种追求、种种不确定、种种担心、种种挂碍,心灵被牵缠、束缚乃至逼迫,不得自在。

人们往往认为,自己想要的东西追求到了,就会拥有美好的生活、快乐的心境。殊不知,当一个人把自己的苦乐情绪寄托于外在事物时,就会遭遇这样的尴尬:求不得是苦,所求愿满依然是苦。求得与求不得,我们的心都不会自在。如果沉心静气地反思,就能体会到:世间一切难得易失!人们在追求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多少困难、付出多少艰辛,甚至是超越常人的努力?但得到的结果又会不断变化、消散,终归于梦幻泡影。然而人心却总是在一种不停追逐的状态,没有的要去获取,得到的害怕失去。

人生的种种痛苦、生命的种种不自在,从佛法的观念看来,都源自于错误的知见和偏执的欲求。知见与欲求的错误偏执,是心灵的桎梏,是生命的绳索,让人不得解脱。因此,要想获得自在、自如的心境,就要建立起认识人生、看待世界、明了自心的正确知见,也就是我们佛法中常常提到的“正知见”;除此而外,还要树立起崇高的人生目标,广发大愿,让理想信念为心灵导航。

一要认识无常。世间一切本来无常,无常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是天地万物的规律,无时不无常、无事不无常。我们所感受到的人生“不确定性”,便是无常的一种体现。对顶尖创新型人才来说,无常可能意味着,今天你取得了成功,并不意味着你明天还能取得同样的成功;现在你处于某行业、某学科的领先地位,但不见得你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如果我们在暂时的成就和领先中误认为自己会永远保持优势,不能接受被别人超越,更无法承受自己的失败,那么,苦恼便会随之而来。因为一切都在永无止息地发展变化,或者你不断地自我超越,或者你能够接受和欢迎被别人超越,否则只能在拼命竞争的状态中被患得患失的焦虑感所包围。只有真正地认识了无常,才会获得不断自我超越的良性动力,也会获得接纳被别人超越的宽广胸怀。尚未被超越的时候不会骄傲自满,知道自己终将被超越;已经被超越的時候不会遗憾失落,知道推陈出新是历史的必然。这样才会活得洒脱,过得自在。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唯有无常才是恒常的。如果说学会面对无常的人间、面对人生的种种不确定性,是每个人的必修课,那么作为顶尖创新型人才,更有必要把它当成高级研修课程,去学习佛法的智慧,去观察人生、思考真理。

唯有参透无常,才能获得真正的心灵解放与自由。

二要认识“无我”。如果你坚定地认为,某个成绩是我通过个人努力奋斗取得的,我应该获得相应的酬劳、回报,那么一旦没有如愿以偿或者虽然暂时得到又很快失去,内心就会纠结失衡、不得自在。佛法认为,我们的世界是一个缘起共生的世界,自己与他人、个体与这个世界是相依共存的。任何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前人的努力,任何人的生存、生活、发展都离不开无数人的默默奉献。比如我们的吃穿住行、所学的知识、所擅长的技术,乃至创新的需求,其实都来自于前人、来自于社会大众。如果没有老师的教导、前辈的提携,我们的创新从何而来?如果没有大众的需求,创新又为谁而创、有何用武之地?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一切成绩的取得都依靠于社会大众、功德也应回归于社会大众。因此,越是顶尖的人才,越是要放下个人的得失之心、名利之心,提起感恩之心、报恩之心,无私、忘我,才能拥有广大的心胸格局,才能拥有良好的人生心态。

报恩,需要培养社会责任感、建立自利利他的人生大格局。创新是一种力量,我们要让这种力量流到哪里去?它能不能发挥正面、积极的作用?这是非常值得深入思考的话题。自己的创新方向是不是经过深思熟虑,是不是能够利益大众,是不是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新的成果对自己、对别人、对社会、对环境、对现在、对未来,会产生什么影响?如果能够给自他、给社会、给自然、给现在和未来的人们都带来利益,那就是最“顶尖”的创新。问心无愧,可以使我们一路坚持,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心安,便会自在。

三要认识因果。缘起因果,是佛法看待事物的角度。我们的苦乐和成败,只是现在的一种状态、一种结果,与其纠缠于结果,不如探寻其原因。把握了苦乐成败的因缘条件,不仅能洞彻现在的生活迷雾,更能找到通往未来的光明道路。怎么种下快乐的种子、成功的种子?这跟人的福报有关系,跟人的智慧有关系,也跟人的愿力有关系。愿力决定一个人的始终,智慧决定一个人的成败;思路决定一个人的出路,格局决定一个人的结局。要收获理想中的果实,就要激发大愿、明因识果、福慧双修。胸怀天下、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默默奉献,福报自然丰厚;观察人生、思维苦乐、体会无常、感悟无我,智慧渐渐增长。具备了福报和智慧,世间的成就我们会如愿取得,出世间的自在解脱我们亦会拥有。

只是,我们往往把关注点放在了对结果的执著追求上,不知何为因,何为果,内心焦灼在所难免。如果把自己的热情投放在努力的过程本身,就会有不一样的心态:任何一个果相的呈现都是众缘和合所致,只要一个因缘不具足,都可能导致预期的结果不能实现。从这个角度看,努力的确是有风险的。但反过来说,正因为外在缘起难以把握,我们能把握的其实只有自己的主观努力。所以,要用平常心、长远心去积极种因、不懈努力。有了平常心,就不会在成败得失之际高低起伏;有了长远心,就能在灯火阑珊处依然坚持不懈、耐得寂寞。

因为不明因果,所以觉得很多事情难以把握——不知过去何种因感得现在的果,也不知现在的果会成为将来的什么因。实际上,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人的一切苦乐成败都是自己一手造就的。只是我们往往习惯于看眼前、看局部、看外在、看表面,看不到、看不清那些甚深广大的缘起和因果无尽的相续。如果懂得了生命的因果相续,就会珍惜每一个当下、謹慎每一次言行、把握每一种心态——每一个当下既是以前生命的果,又是未来生命的因。所以,人生的每一个当下都是新的,是不定的。如果我们执著于固定不变,就会产生“不确定”感、不安全感;如果我们积极把握自己的命运,就会产生无穷的动力、无尽的创造力。

理解了因果,就不必担心自己的努力会付诸东流,就不会担心空耗光阴与热忱而一无所得,因为当下的每一点努力都是在种因。即便自己一时没有达成目标、没有取得成果,那么还可以用失败的经验启发别人,至少可以向别人表明,怎样做是不成功的。能够成为他人的借鉴,也是一种贡献,是愿意成就他人的“成就”。明识因果、勘破无常,取得成绩时,就能站在台前坦然迎接掌声;没有成绩时,也能隐于幕后安心默默耕耘。取得成绩是因为自己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没有成绩也能够作为别人的肩膀、成为后人向上的阶梯。无论如何,在正确的方向上努力就有意义。掌声随起随落,转瞬即逝,然而一代一代永不放弃的努力,才能将整个人类带向光明和希望。

认识了无常、无我,掌握了因果的规律,滚滚红尘中的人们才能获得看破的智慧、放下的勇气。看破不是放弃责任,而是透视心中的烦恼执著,看清外在的瞬息万变,从而拥有清醒的智慧和自由的心灵;放下也不是放弃努力,而是放下身心的负累,放下莫名的躁动,体验不需要鲜花和掌声的恒久安乐,获得不执著结果的自在解脱。

在这个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能够将人类推向太空,但很可能走不出自己内心的困境。人类需要创造,但创造更需要信仰。仅仅依靠科学、仰赖技术,无法让人获得心灵的幸福安宁。信仰的力量可以启发我们创新的动能,智慧的光明能够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利他的大愿为我们带来“众生一体”的喜悦。祝愿各领域顶尖创新人才,以信仰来确立人生高远的宗旨,以智慧规划人生美好的前景,以慈悲感受人生有爱的欢喜,则世出世间通达无碍、游刃有余。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宗教界和平

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猜你喜欢
苦乐佛法顶尖
夜登牧师塔
MODERN FAMILY
知交如亲
带孙吟
法雨辰??吕逸雪??贾欣悦等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圆珠笔上的“顶尖”技术
吉祥“三宝”棕胸佛法僧、蓝胸佛法僧、三宝鸟
2016年美国公立学校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