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客舱安全》课程改革探索

2017-04-08 17:58宋桂娟刘小娟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乘务客舱职业

宋桂娟++刘小娟

摘要:安全是一切民航工作的前提,特别是8.24伊春空难后,民航局将客舱安全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视高度。作为客舱安全的管理者、实施者,客舱乘务人员必须要掌握并严格执行中国民航局做出的有关保证飞行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正确、熟练操作机上应急设备;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果断地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旅客和飞机的安全。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技能,使学生进入航空公司后能很快适应岗位需求,本文对《客舱安全》课程教学改革进行阐述。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一定提高。

关键字:职业能力课程改革客舱安全实践教学

【分类号】F560-4;C961

一、目前国内客舱安全现状--迫切需要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职业素养

自美国9.11事件以来的一系列空难,公众对民航业的关注从呼吁提高服务质量逐步转移到确保飞行安全,客舱安全作为飞行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多得到政府部门、从业人员及乘务培训机构的普遍重视。但是,目前国内个别公司仍然存在盲目追求“顾客是上帝”、重服务、轻安全的错误理念。航空公司在对乘务员初始培训时注重机上应急设备的使用和特殊情况的应急处置,而忽视了安全规章和机组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培训。航空公司采取多种渠道招聘空中服务人员,如乘务院校招聘、电视台选秀、面向社会非空乘院校招聘等,招聘的人员中大多数不具有专业基础知识,进入公司后经过两个半月至三个月时间进行岗前培训后上岗,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职业认同感不强。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飞机的设计制造技術越来成熟,飞机系统的可靠性逐步提高,由飞机本身故障引起的飞行事故越来越少,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安全因素越来越多。根据2013年《中国航空运输业发展蓝皮书》中指出在2012年中非自然原因造成的不安全事件比例为58.37%,其中由机组原因造成的不安全事件比例为6.63%,由机组原因造成的事故征候为5.86%。不安全事件类型中空中颠簸占2.26%,事故征候类型中空中颠簸占1.38%,客舱释压占1.03%。因此,提高民航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在紧急情况下,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将危险指数降到最低至关重要。

二、空中乘务学生培养的特点

(一)培养对象特点-接受新鲜事物快,自我学习能力弱

空中乘务专业属于专科层次教育,且部分学生属于艺术类考生,学生入学成绩较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积极主动性。九零后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协作能力。但她(他)们接受新事物能力快,活泼、开朗、敢想、崇尚自由平等,易于接受鼓励教育,因此,我们在教育中多利用独生子女的积极因素,开展引导教育,促使其健康发展。

(二)培养目标特点-注重能力和技能培养

空中乘务专业属于高等职业教育,它区别与本科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学生在掌握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三)培养方法与手段特点-方法灵活多样内容延展性浅

高等职业教育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主要途径是构建课程实验实训、专业实训和技能综合实训。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倡导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由于学生文化基础不扎实,某些议题无法进行深入浅出展开,未能达到预期理想教学效果。

三、《客舱安全》改革内容

(一)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提高教学质量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队伍建设依据“走出去、请进来”原则,密切教师与民航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建立教师实践基地,一方面所有任课教师都到基地参加培训学习;并建立常态化联系,互相探讨生产过程中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共同探讨找到解决问题方法和措施,做到教学指导实践,实践反馈到教学中,形成闭环反馈系统,使教学与一线生产无缝对接。另一方面,聘请具有丰富飞行工作经历的专家指导教学。打造一支政治思想过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掌握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既能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能够始终紧跟行业发展需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更好的服务教学工作。

(二)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培养学生岗位实务能力

空中乘务专业学生要求有安全的生产服务理念,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和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根据职业能力要求,以“实用、够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如图1-1所示),将职业标准融入到教学内容体系中。

图1-1 课程内容与培养能力的对应关系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情景模拟灭火、跳滑梯训练和紧急撤离程序演练等实践教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职业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另一方面克服了部分同学在面对危急情况的畏惧心理,提高学生岗位任职能力,达到与企业无缝隙衔接。

(四)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结合乘务专业学生特点,更新教学观念,教学中老师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职业能力设计的引导者和训练师。在教学中,依托所开发的“文字教材——学习辅助光盘——自主学习资源——技能实训”“四位一体”的立体教学资源,积极开展案例分析及点评、情景模拟、讨论、实训等教学方法;以组长负责制、课前准备分析资料的方法克服学习基础弱的问题。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在模拟舱上课时学生扮演机长、乘务长、乘务员和旅客等不同角色,模拟整个撤离过程。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由于每次角色不同让学生们懂得了换位思考和团结协作,增强了责任感。

(五)探索多元化考核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客舱安全》课程突破单一的考核模式,采用理论与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模式。建立了试题库,涉及近1000个知识点,开发机考软件,与试题库结合用于学生理论部分考核,学生采取随机答题的形式。一方面更加客观全面的检验了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以考带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教师阅卷的工作效率。

实践考核侧重于学生关键职业技能考核,包括应急设备操作、跳滑梯、安全姿势和应急撤离口令四部分。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理论与实践结合,培训了操作技能,另一方面通过跳滑梯和撤离训练,加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意识培养,更好的诠释了客舱机组人员的职业责任和素质。

通过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客舱安全》课程改革,实现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庆胜中国航空运输业发展蓝皮书 [M].中国民航出版社,2013: 60

[2]姜大源.基于全面发展的能力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3]陈蕾,李金明,谷荣.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7,(35).

[4] 焦金雷.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比较研究[ J] .教育研究, 2003, (9):23

[5]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6]《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

猜你喜欢
乘务客舱职业
飞机客舱内的空气循环
高职《乘务基础》教学方法初探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地铁乘务司机交路安排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