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绕家丧葬文化的表现形式

2017-04-09 18:59罗青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10期

【摘要】据《百苗图》(博甲本)、《大清一统制》《黔南识略》等有记载,夭苗“……人死不葬,以藤蔓束于树间”,再有《都匀县志稿》(民国)记载,夭家“……亲丧则富者宰牛马,次者宰猪,贫者宰鸡为死者开路,布衣木棺而葬。”根据绕河中心校校长许明礼介绍,许家支系迁徙到绕河已有9代人的记载(按一代30年计算,距今有270年)。其丧葬文化与周边文化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关键词】绕河村;绕家人;丧葬;文化形式

【中图分类号】K892.22 【文献标识码】A

饶河村位于都匀经济开发区东北部,绕河沿河有自然村寨19个,其中绕家村寨18个和1个布依族村寨(上河头寨)绕河村共有村民组8个,自燃寨19个,坡脚寨即这19个自然寨之一。坡脚寨现有村户33户,共计149人。

一、正常死亡

绕家人认为,人的自然老死为正常死亡,这类人的死亡除个别家庭会请先生专门根据老人的生辰八字来选择吉日外,大多数家庭会采用“急葬三天”的方式为老人举办葬礼。

绕家人会根据家中老人的身体状况提前为老人准备衣物,在老人落气前将其移到堂屋,主人家会在堂屋会放一张柳床,柳床摆放的位置一般是男左女右。老人落气时家中孝子会将一个银元放入死者口中即为落气钱。

老人落气后要有专人为其净身,男性死者一般由家中的孝子为其净身,女性死者一般由家中的媳妇或者女儿为其净身。若家中子女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则会由本家有这方面经验的人来为老人净身。净身后为老人穿上早已准备好的寿衣,寿衣穿单不穿双。

为老人穿好寿衣后,鸣铁炮三响,以示老人过逝。穿寿衣的同时将木棺抬入堂屋,木棺摆放的位置为头朝香火,脚朝大门方向,将老人用兜单抬入木棺,鸣铁炮三响。本家听到铁炮声后会提上事先准备好的熟糯米饭和酒到死者家中奔丧,并帮忙办理丧事。

绕家人的丧事仪式中,保卦公的第一件事是“买水”。掌坛人将银元用线绑好,并做3个纸标挂于一根竹竿上,手持空碗一个,香三柱,钱纸三张,带领保卦公们来到河边。掌坛人用空碗从河中取水并念“买水词”并烧香、钱纸。然后拿着取水的碗一路念“买水词”往主人家走。

将老人口中的硬币拿出并用三张钱纸盖住其面部,将其本家的女儿送来的上盖和兜单等为老人盖上,并同时念送物词然后是买棺词,大致内容是“这是***给你的衣物,这是***为你从哪里买来的木棺”。送物词和买棺词是说明后辈子孙对老人的尊重与孝心。然后由保卦公们将木棺盖合上,然后用竹条将棺材捆成三段,寓意老人到了阴间可以有三间屋子居住。

开路,即念开路词,帮助老人的灵魂能够刽祖宗居住的地方。开路时掌坛人手持大刀站在棺材头部其它保卦公分站在两边念开路棺材头放小桌并放三个空碗,尾部放火盆用来烧钱纸,棺材下放长明灯。掌坛人念到交鸡时,将鸡头砸向棺头,取事先准备好的纸灯与鸡绑好封在墙上(男性死者用公鸡,女性死者用母鸡),开路要三碗,每晚一只鸡,这三只鸡头一只要送给舅舅家,另外两只送给女婿家。交鸡后掌坛人分别在三只空碗中放上酒、米饭和菜,放好之后念开路词,同时由保卦公用手将酒、米饭、菜象征性的绑地上,绕家人认为将酒、米饭和菜放在地上祖宗才能吃到。掌坛人用竹篾搭成拱桥的样子放在棺材头部,并用染色的青土布盖住,并在棺材一头一尾,头部盖在青色土布上并用碗反过来压在白布上。

开吊一般为杀猪祭奠亡人,因此会念“买猪词”。绕家人一般会杀两头猪,一头是主家女儿送来的祭猪,一头是主人家准备的用来招待宾客的。在开吊时杀的第一头猪由谁杀没有讲究,而第二头必须由舅爷亲自动手宰杀,然后用钱纸沾上猪血,拿到棺材钱烧掉。开吊所用物品根据主家经济条件决定,条件好的会有杀牛、杀马、杀狗、杀鸭等等,并有相应的“送物词”。

杀猪后,掌坛人将摆放在棺材尾的火盆取走,摆放方桌一张,碗筷八付。由保卦公念孝子、孝女一般包长孝帕。孙辈包短孝帕(孝帕贴上用红纸剪好的圆形红纸,宠孙辈贴绿纸)。结束后唢呐手吹奏唢呐以迎接亲友,热闹灵堂。绕家举行家祭的同时还要举行祭饭仪式。

绕家人祭饭必须从舅爷家开始。由掌事者叫名字后,将其带来的祭品摆在灵桌上,由保卦公念祭词,同时将客人带来的糯米饭用手拿一点给客人,给客人倒一碗酒,客人将一部分糯米饭和酒丢在棺材下,与亡者同食。这样就完成了一位客人的祭饭,以此类推,时间不计,祭完为止。

家祭结束唱孝歌,歌师唱孝歌的内容主要为:首先唱老人生前的功绩,后又因病或其他原因而逝世,其次唱后人为老人的丧事操劳(即丧事的内容)。最后唱主人家对老人的孝顺、以及唱一些祝福语以努力安慰主家。

唱孝歌时带头的歌师先在棺材前烧钱纸,然后拿出主人家准备好的白布条分给各位歌师,绑在每位歌师的左手手臂上,同时主人家在棺材上放8个碗,其中4个装着豆腐或肉,另外4个空的叠放在棺材盖上,待歌唱到口渴了用来喝酒。唱孝歌时由带头的歌师起头唱,两个一组,按顺序接唱按逆时针绕棺。一般持续2-3小时,在唱孝歌接近尾,主人家的妇女们会给歌师们打“花猫”(用锅底的锅底兑水,现多用墨汁代替)。一般画四笔,额头、鼻梁、脸颊或下巴。

歌师们唱完孝歌后,保卦公会重新念开路词。会有专门的人念祭词,主人家准备一个簸箕,放一些白纸,钱纸和一个容器装满大米。祭词内容大致为***老人在身前都做了什么好事,子女有多孝顺,每念到一个人时会将手中的竹卦掷出顺卦(一阴一阳),再开始下一件事或者下一个人。念到接近尾聲主人家会拿来半边事先准备好的猪头,念到交猪时,主持者会将猪头狠狠砸向木棺,然后丢出大门,越远越好,然后在木棺前烧纸钱以示仪式结束,而后主人家会将簸箕中的钱、米以及猪头装好让其带走。

绕家人发引一般在凌晨三点左右,发引前保卦公将木棺盖上的物品撤下,此时保卦公们不再绕棺而是站在木棺旁边念开路词,开路词结束之前还要进行打卦,卦相需为双阴或双阳,如果卦相不如意的话,则由掌坛人用力跺手中的刀,然后将卦相改过来,以示强行将亡灵驱赶出去,越是接近尾声,开路词唱腔的频率就会越高。最后族人在一声吆喝下齐力将木棺抬出堂屋,同时主人家燃放鞭炮,由家中妇女用松柏枝迅速打扰家里,以示扫掉家里不好的东西。抬出来的木棺要抬到与家有一段距离的地方放下,在木棺前方烧香,在距离木棺一米左右的地方生一堆火,主人家会安排家人轮流守夜直至上山。

上山前,由舅爷在抬棺队伍前点火引路,其后由一个人提装有贡品的篮子,一个人负责抛洒钱纸(买路钱),抬棺队的两旁是亡者直系亲属跪在两旁磕头,待木棺抬起后又跑到木棺前方不远的地方再跪下准备好,等木棺经过时磕头,反复三次即可。

绕家人没有为死者看风水选择墓地的习惯,死者一般葬于家族的坟山上。但是墓地方位一般由舅爷在开吊前为逝者选好,并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挖四锄,接下一个草柄,待死者入土包坟后用来压在坟头顶上,用来插坟标之用。

上山回来当天,必须由保卦公砍下一棵桃枝,由主人家将打好的糍粑捏成桃子的形状,桃子内包有一线谷穗,挂在桃树上,一般挂9个,绕家人认为谷穗里有祖先的魂,这样可以连接阴阳。

“隔冬”仪式与“过冬”仪式相同,“隔冬”时保卦公会为死者逐一念家人和组人给祖先的贡品,让祖先享用,念完之后,孝子会戴上一顶破斗笠,手持木棍,从家门出发朝河边走,走到河边偏僻的地方,就将手中的木棍折断,并口里念“拐棍也断了,斗笠也破了,路还远,我就不送了,你自己走好啊!”然后将斗笠和木棍一起丢入河里,然后转身往家里走。

绕家“隔冬”要过三次,除了第一次是在上山回来当天晚上之外,之后两次均在“过冬”当天祭祖之前进行“隔冬”。绕家人认为只有完成三次“隔冬”才能让死去的人才能成为“族老”享受后辈的香火,在之后的“过冬”祭祖仪式中都是由其引领祖宗的灵魂接受后辈的香火供奉,直到下一位逝者出现。

二、非正常死亡

绕家人面对非正常死亡的人,如上吊、淹死、车祸等,如果逝者是成年人会为其准备木棺,准备简单仪式。如果是小孩,一般不准备木棺,而是用床单等包好找个地方掩埋,多以杀鸡祭祀,不会杀牛马大祭。成年人死亡会请保卦公,但在开路时不会将其引到家族墓地,而是交代其到哪里去谋生,好好投胎做人,非正常死亡者不要过“隔冬”。

参考文献:

[1]宋荣凯,许明礼,许厚任.贵州绕家语言特点及其功能探析[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36(3):14-18.

[2]宋榮凯,许明礼,许兴华.贵州都匀绕家“冬节”的社会功能[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34(3):16-19.

作者简介:罗青(1990-),女,在校研究生,贵州民族大学,研究方向:南方少数民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