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研究综述

2017-04-10 16:23宋歌
决策探索 2017年6期
关键词:共产主义马克思阶段

宋歌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唯物史观,马克思对社会发展规律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把握,提出了共产主义思想。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是关于人类解放和发展的学说,也是共产主义理论体系、未来社会制度和共产主义的现实运动的逻辑统一。在关于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本文是对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情况进行的梳理与总结。

一、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来源与发展阶段

在研究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来源方面,从整体上讲,国内外学界普遍认可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三大来源定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观点。

目前,国外学者对于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来源方面的研究关注较少,国内学者对此问题有所关注。

第一,国内一些学者认可上述提到的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三大来源,并在此基础之上,从单个人物的角度出发,对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来源进行了更为具体和细致的探究。陈东英论述了赫斯对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并表示,赫斯结合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与德国哲学来论证共产主义,对马克思以德国哲学立场接受共产主义思想起到了中介的作用。李文成认为,马克思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德萨米的共产主义观点。

第二,国内一些学者表示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来源并不仅仅是上述的三大来源,并通过研究取得了进展。朱忆天认为,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产生受到了席勒思想的影响,席勒思想可以看作是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一大理论来源。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以及马克思个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入手,朱忆天认为,马克思全面的接纳了席勒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人性和谐、发达的美感等观点,并且从外部形态上看,马克思所描绘的共产主义社会与席勒的审美王国十分相似,对共产主义的相关论述也与席勒的情怀相呼应。通过分析,朱忆天认为,在一些方面,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受到了席勒的直接影响,同时,也在总体上实现了对席勒思想的批判性继承。

在研究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阶段方面,国外学者认为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在发展阶段中存在着哲学共产主义阶段,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有罗伯特·查尔斯·塔克和斯坦利·穆尔。塔克认为,马克思一直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的思想都还是属于哲学共产主义阶段,虽然在此时期,马克思已经对资本主义现实进行批判,但很多概念的提出仍然仅仅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对问题的思考依然追求对本质探索并未真正立足实践与现实。穆尔认为,马克思处于哲学共产主义阶段时间较长,一直到1847年,哲学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共产主义才真正联系结合。他评价马克思在哲学共产主义阶段对现实的批判只是道德层面的批判,并没有真正达到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彻底批判。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國内学者同样谈到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发展阶段中存在哲学共产主义阶段的观点,并有着自己的见解。王金福和庄友刚认为,在马克思、恩格斯从空想共产主义转变为科学共产主义的过程中,经历了自己的一个哲学共产主义阶段。当马克思、恩格斯最终形成科学共产主义时,不仅完成了对空想共产主义的超越,也同时实现了对自身哲学共产主义的扬弃。他们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共产主义阶段是他们的思想处于“哲学阶段”的产物,在此阶段,马克思、恩格斯运用某种哲学原则来理解和分析共产主义相关问题,之后,马克思、恩格斯才离开“哲学基地”,创立了新唯物主义世界观。

第二,国内一些学者对于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阶段有着较为清晰的界定。焦坤和邓福庆表示,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依次经历了四个阶段:理性共产主义、人本共产主义、世俗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在不断的深化。李红波认为,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经历了由理性共产主义到人本共产主义再到科学共产主义的阶段。

第三,国内一些学者研究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整体发展,并关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转折点。韩金峰和赵玉华认为,马克思经历了由激进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完全的、科学的共产主义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不断发展,并且他们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发表是青年马克思完成向科学的共产主义者转变的标志。

二、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内涵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内涵丰富,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解读,能加深对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认识,也能丰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对于此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较多,并能够站在不同的视角上来论述对于此问题的理解,因此,得到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并且显示出独到的视角和自身的见解。

国外相关研究主要从两个视角对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内涵进行了解读。

第一,从革命的角度进行解读,代表人物是罗伯特·查尔斯·塔克和雅克·泰克西埃。塔克关注马克思共产主义革命的建设性和主要指向,具体而言,塔克指出,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来说,共产主义革命像一切先前的社会革命一样,本质上是生产方式的变化。而且,共产主义革命不仅仅是破坏性的,同时也是建设性的,因为共产主义革命取而代之建立新的生产方式。塔克进一步指出,马克思理解的共产主义自身,与那时的而且与现在的大多数社会主义者的观点即主张社会主义关心分配问题,形成了本质的对照,因为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革命主要是指向生产。雅克·泰克西埃在《马克思恩格斯论革命与民主》一书中,关注马克思共产主义革命是暴力革命的相关论述,从文本出发,引用《共产党宣言》中如“现存社会内部或多或少隐藏着国内战争”“这个战争转变为公开的革命,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统治”等语句,通过自身的理解和对整部书的认识,得出结论:“整部《宣言》在为共产主义革命是一场暴力革命的思想辩护。”

第二,从运动与发展角度进行解读,代表人物是鲍·斯拉文。他强调马克思共产主义是一场运动,这场运动并未结束历史,而是开创历史,完成了人类由自发阶段向自觉阶段的转变。他把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解为一种运动,而并非是停滞的状态,并认为共产主义作为运动的使命,一方面是结束人类发展的自发阶段,另一方面,它为每一个个体和整个社会都开创了自由和自觉发展的新纪元。这个新纪元就是人类“真正的历史”的开端。同时进一步指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指的不是僵死的、而是不断变化的人道主义或‘人的社会。它所结束的不是人类历史,而是人类历史的某个自发发展阶段,并且开辟了人类社会自觉发展(自我发展)的阶段。在人类进化的最高阶段上,这个社会开始根据周围自然环境的改变、人的生产力的变化、人的需求、消费和能力的变化经常改变自己和进行自我革新。”

国内相关研究主要从四个视角对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内涵进行了解读。

第一,从性质角度进行解读,代表人物是陈寿灿和张奎良。陈寿灿将马克思共产主义作为社会制度和历史运动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他认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作为社会制度,是最合乎人类发展本质的制度安排,给人类提供了理想的生活方式。马克思共产主义作为历史运动,不仅是一种理论运动,更是伟大的实践运动。张奎良认为马克思共产主义是实体境界、形上境界、实践境界的三维合一,这三个境界体现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性质:实体性平台、哲学共产主义境界和实践活动。

第二,从目标的角度进行解读,俞可平认为,马克思共产主义的崇高目标是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具体而言是在经济和政治上,消灭人类社会的压迫和剥削,解放工人阶级从而最终解放全人类,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个性的彻底解放和人性的完全复归。

第三,从意义与价值的角度进行解读,侯惠勤阐述了共产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解读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与价值,他指出,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以及所有传统哲学划清了界限,使得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同各路的实践哲学划清了界限。同时,侯惠勤表示,共产主义思想的科学阐发是马克思完成从抽象的人向现实的人转变的关键性环节,因而是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形成的重要基石。

第四,从现实角度进行解读,安启念联系现实的社会发展,对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进行了理解,他将马克思关于消灭三大差别、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工作日的缩短的共产主义思想论述,与现实的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从现实出发,表明共产主义正在我们身边成为现实。

三、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

马克思对构想未来共产主义社会采取了严肃而谨慎的态度,马克思所要揭示的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而非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具体发展规划,因此,马克思并未对未来社会进行确定详尽的描述,对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描述也是较为模糊的,只有一个大致的轮廓,没有具体的细节。这就给国内外学界以很多思考的空间和讨论的内容,并且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研究较感兴趣,因此,国内外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

国际学术界对马克思共产主义的特征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第一,研究马克思对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特征。塔克从现代化与共产主义方面进行阐述,他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充裕的社会,马克思基本上不根据经济的增長设想共产主义。他指出,虽然马克思确实区分了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但是从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推进,不会包含工业化或者类似的长期经济发展过程。由于工人经过革命注定要赢得的世界,将已经是高度工业化的,尤其是主要地正被谈论的先进国家。因此,无产阶级将继承一个成熟充裕的世界”。并且进一步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充裕社会进行分析,他认为:“共产主义社会也将是一个充裕的社会这一事实是重要的但也是次要的:这一事实是重要的是由于如果人不得不为身体上的需要操心,人就不能充分自由地致力于生产事务;这一事实是次要的是由于这些需要的满足仅仅是达到历史目标的一个前提,而不是目标本身。”同时,他也明确表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将进一步人性化,把人与自身和自然重新统一起来,使人共同成为“环境的统治者”。

第二,从共产主义与人的关系方面讨论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奥尔曼在《异化:马克思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概念》一书中,从共产主义与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从对人的本质的占有方面看,“共产主义社会是全面的个人占有的时代”;从人的社会性上看,他认为“个人总是社会性的,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更是如此,在那里我们所了解到的竞争已经为我们仍要不得不学习的合作所取代了”。“正如人与他的同伙之间的关系一样,也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这些关系中的潜能才能够全面实现”;从人的类特性上看,他认为“在说明人的类特性的时候,马克思转向了对共产主义社会中生命活动的描述,因为只有在那时,个体才能够发展成为一个全面的类存在,只有在那时人与动物世界之间的差异变成了它们之间所有可能存在的差异”;人的活动方面看,他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生命活动的本质是‘自由。”

第三,分析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塔克对马克思划分共产主义社会阶段特征有着自己的研究。他认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划清了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界限。在共产主义社会存在着短暂的过渡阶段(后来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成为‘社会主义)和超过此阶段的‘高级阶段。”塔克进一步分析说:“马克思继续辩论道: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资产阶级权利原则上仍将流行。尽管为利润而生产大概会停止,但是交换仍会基于商品等价物:一种形式(劳动)的一定量劳动同另一种形式(消费品)的同量劳动相交换。”“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终于可能或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人们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詹姆斯·劳勒对马克思共产主义的阶段特征有着自己的分析和理解。他认为,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描述可划分为三大阶段:资本主义之中的共产主义、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共产主义、严格意义的共产主义,并且每一大阶段又都包括一个较低级的小阶段和一个较高级的小阶段。

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共产主义的特征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第一,对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整体特征的分析。荆学民在从批判、建设、信仰三个维度来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的同时,也认为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实现了对他之前的旧共产主义学说以及对资本主义现实的双重性批判;马克思系统地论述了共产主义理论体系,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表达了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建设性,并且这种建设性不仅仅存在于理论中,而且是实践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描绘的社会理想具有科学性,终极是一种植根于现实有限的“无限的过程”。

第二,研究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环境的特征。李文成认为,马克思将“和谐”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他谈到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环境的一大特征是和谐,并将其称为和谐的共产主义。他认为和谐的共产主义是在以往社会的基础上,继承了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建立的,是人的真正的“社会”本质的“复归”,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第三,对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国家制度方面的特征的理解。赵家祥谈到,我国学术理论界一些人把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讲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制度”理解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的。他认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从国家制度发展特点上看,存在过渡时期,即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到进入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这段时间为过渡时期。

四、马克思共产主义方法论的理解与运用

研究马克思共产主义观所蕴含的方法论对理解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其方法论也为国内外学者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指导和借鉴。因此,对于马克思共产主义方法论的理解很有价值,对其方法的进一步运用更加难得。目前,国内外学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相比较而言,国内学者倾向于理论层面的深入探索以求达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国外学者更倾向于结合国家与资本主义现实,分析社会现状并探讨未来发展。

国外相关研究的代表人物是詹姆斯·劳勒和奥尔曼。詹姆斯·劳勒是“辩证法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2004年5月,他在中国人民大学作了题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阶段理论》的讲演,其中,他提到,在关于共产主义的研究方面,存在两种根本对立的方法:虚无主义的方法和辩证的方法。前者信奉的要么是资本主义要么是共产主义这样一种抽象的、非此即彼的逻辑,否认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其结果是“虚无主义的共产主义”;后者认为共产主义形成于资本主义的母体之中,其结果便是“辩证的共产主义”。劳勒坚持认为,在哲学层次上,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构想是“辩证的”而不是“虚无主义的”。他认为:“共产主义新世界的母体是资本主义自身。成长于资本主义母体中的婴儿是共产主义,它是逐渐在其母体中形成并从其母体获取力量的。”奥尔曼采用辩证的方法研究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内在关系的辩证法”中“逆向研究历史”的方法探究了当代资本主义的起源和走向,在这种“逆向研究”中把握住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脉络,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仍然必将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命运,再次论证了马克思的“两个必然”论。奥尔曼“内在关系的辩证法”不仅在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更是在发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同时,奥尔曼像马克思那样沿着“现在—过去—未来—现在”的路径来探究当代资本主义,特别是从未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角度反观当代资本主义时,认识到当代资本主义之中的社会主义“潜在”比马克思当年所要看到的更为“巨大”。

在国内相关研究中,王怀超认为唯物主义辩证法在马克思研究共产主义社会中得到了实际的运用。他具体对此观点进行了分析:马克思依据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分析对未来社会做出理性预测,而且不具体规定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具体细节,马克思运用科学的抽象法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运用最彻底的发展论描述未来社会的发展,同时,通过对不同社会形态的比较研究预测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并且强调共产主义学说的基本原理同各地具体实际相结合。王怀超肯定了马克思研究共产主义社会的方法。高惠珠在《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建设理论的当代解读——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研究>》一书中论述了关于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方法论。高惠珠指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是其最鲜明的方法论特征。并从三个具体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遵循“生活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生活”的方法论原则,从分析生活中的基本矛盾出发,揭示共产主义产生的必然性;第二,坚持历史辩证法,把共产主义视为从现实出发的一个历史过程;第三,始终把推进和提高人的发展水平放在理论创造的首位。

五、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研究现状的评价与发展趋势

关于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研究,学界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与见解。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内涵及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关注较多,善于结合马克思主义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进行理解和分析,同时,在马克思共产主义的来源、发展阶段以及马克思共产主义方法论的理解与运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研究的切入点上看,国内外学者在宏观上对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整体性研究有一些把握,同时,也善于从不同的视角对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进行解读。目前,学界在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目前,学界对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把握不足,一些关于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内在逻辑关系方面的探讨至今未有定论,国内外學者虽然对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在整体上有一定的研究,但对其理论发展过程中内在逻辑关系的研究较为欠缺。学术界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有待突破。

第二,虽然国内外学者能够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寻求依据,但目前学界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关于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研究缺乏系统性。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经历了一个由不成熟到不断完善的过程,它是随着历史不断丰富的,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的把握也是在不断发展的,而这一发展过程,在经典著作中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未来,相关研究可着重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保证从整体上、从历史上去把握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发展的脉络,对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进行系统性的研究。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是极为丰富和深刻的,也是不断发展的,需要学界不懈努力和深入研究,从中探索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此问题的研究同样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于我国而言,重视对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研究能对中国的发展给予诸多启迪。对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研究是必要的更是重要的,相信经过国内外学界的共同努力,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能够受到更多的关注,能给予理论发展和社会进步以更多的意义与价值。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猜你喜欢
共产主义马克思阶段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