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与开放性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癌的临床效果比较

2017-04-10 11:07贾世鹏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根治性肾癌开放性

贾世鹏

(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 普外科 河南 济源 454600)

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与开放性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癌的临床效果比较

贾世鹏

(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 普外科 河南 济源 454600)

目的 比较研究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与开放性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7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70例肾癌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1)。观察组采用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性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小,开始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放性根治性肾切除术相比,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可有效降低肾癌患者术中出血量,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肾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开放性根治性肾切除术

肾癌又称肾细胞癌或肾腺癌,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的恶性肿瘤[1]。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肾癌发病人数约占实体肿瘤的3%,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2]。手术切除是肾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根治性肾切除术是肾癌的标准手术方法。本研究选取70例肾癌患者,分别采用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与开放性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7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70例肾癌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1)。观察组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30~72岁,平均(53.39±6.57)岁;对照组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31~71岁,平均(53.88±6.7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观察组 全麻,取健侧卧位,升高腰桥,建立3处腰部操作通道,确定侧椎筋膜和腹膜反折线的解剖位置,经输尿管和腔静脉向上分离,分离肾蒂周围结缔组织,使肾动脉显露,于近心端放置2个Hemolok,于远心端放置1个Hemolok,将肾动脉切断。肾静脉处理方法与肾动脉处理方法相同。锐性分离肾周筋膜组织,游离肾脏前壁,使用超声刀将肾周筋膜上极从内侧分离至肾蒂,放置钛夹,游离输尿管,将肾标本从操作孔中取出。

1.2.2 对照组 全麻,取健侧卧位,经第11肋间入路,切开皮下组织,分离肾周筋膜,仔细分离肾动静脉,将近端双重结扎,将肾动脉和肾静脉切断,经肾下极下方将肾脂肪囊和输尿管切断,并向上游离,切除肾脏和脂肪囊,给予止血,并关闭切口。两组术后均给予抗感染处理。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开始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并记录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复发情况、肿瘤向远处转移情况、病死情况)。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小,开始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比较±s)

2.2 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不良事件 观察组中1例肿瘤向远处转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6%(1/39);对照组中1例肿瘤向远处转移,1例死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45%(2/31)。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肾癌可发于任何年龄,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且男性多于女性[3]。据我国卫生部和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统计资料显示,我国肾癌的发病率逐年攀升[4]。肾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抽烟等有关,早期肾癌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可伴有腰痛、血尿、贫血、血沉增快、骨痛、咳血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5]。

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开放性根治性肾切除术。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小,开始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说明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可有效降低肾癌患者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其原因可能为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经腹膜后入路,可直达腹膜后器官,对腹腔内各脏器和肠道的影响较小,且术野清晰,可掌握血管和出血点的位置,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损伤,并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能够直接且快速到达肾门,可较好地处理肾蒂,避免对腹腔造成污染。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接受两种术式治疗的患者预后相当。

综上所述,与开放性根治性肾切除术相比,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可有效降低肾癌患者术中出血量,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1] 戢金瓯,成萍.保留肾单位手术与根治性肾切除术对T1b期肾癌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12):1724-1726.

[2] 冉茂彪.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与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癌疗效比较[J]. 现代医药卫生,2015,31(14):2159-2160.

[3] 蒋峥,米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术与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疗效比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32(2):286-288.

[4] 肖茂林.腹腔镜和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T2期肾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1(4):327-328.

[5] 王庆杰,刘贵中,王勇,等.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a期肾细胞癌32例报告[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3,19(6):484-486.

R 737.11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3.018

2016-06-19)

猜你喜欢
根治性肾癌开放性
根治性肝切除与外囊摘除治疗肝包虫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对比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背下方入路肾蒂处理技术在经腹腔途径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后肠梗阻的防治策略
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期间引发高血压的分析
自噬与肾癌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小肾癌诊断的对比研究
VEGF165b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寻求开放性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