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肿瘤抗原致敏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2017-04-10 11:07柳家荣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控制率自体腺癌

柳家荣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 肿瘤科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自体肿瘤抗原致敏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柳家荣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 肿瘤科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目的 探讨自体肿瘤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1例晚期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1例),对照组实施化疗治疗,观察组实施自体肿瘤抗原致敏DC-CIK联合化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疾病客观缓解率、控制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疾病客观缓解率及控制率分别为56.67%、83.87%,均高于对照组30.00%、5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晚期肺腺癌患者行自体肿瘤抗原致敏DC-CIK、化疗联合治疗,可有效控制、缓解疾病,且安全性高。

自体肿瘤抗原致敏DC-CIK;化疗;晚期肺腺癌

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为肺癌常见类型,其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确诊时多已是肺腺癌晚期,增加治疗难度,降低患者生存率,且预后效果极差,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晚期肺腺癌患者多无法实施手术切除,临床以放、化疗为主,取得一定近期疗效,但毒副反应大,部分患者难以完成化疗,近年来新型分子靶向治疗被越来越多应用于晚期肺腺癌,但其突变率较低,统计发现[1],患者5年生存率低至15%以下,且费用昂贵,不适用于所有患者。本研究旨在探讨自体肿瘤抗原致敏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1例晚期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MRI或CT确诊为肺腺癌,均符合国际抗癌联盟第5版分期标准[2],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25~70岁,平均(59.78±6.02)岁;观察组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29~75岁,平均(61.67±6.1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化疗治疗:第1、8天静脉滴注1 000 mg/m2吉西他滨(远大医药黄石飞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194),第1~3天静脉滴注40 mg/m2顺铂(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2236)治疗,疗程6周。观察组于以上治疗基础上实施自体肿瘤抗原致敏DC-CIK治疗:①使用生理盐水(0.9%)洗涤2 g新鲜肺癌组织2次,研磨成浆,制成细胞悬液。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对细胞悬液进行分离,分离所得细胞加入RPMI1640培养液,获取所需细胞数,于-80℃冰箱中冷冻后复温至37 ℃(反复冻融3次),以3 000 r/min转速离心5 min,收集上清液,过滤灭菌,于-80 ℃保存。②以50 ml生理盐水稀释50 ml外周静脉血,并混匀,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离心获取PBMC细胞,以生理盐水洗涤,X-VIVO15培养液中接种沉淀细胞,于5%二氧化碳(37 ℃)培养箱中静置2 h后,吸出悬浮细胞悬浮于培养液中,加入IFN-γ 1 000 U/ml,于培养箱中培养;培养液中加入贴壁细胞,于培养箱中培养;DC细胞每间隔1 d补加1 000 U/ml GM-CSF及500 U/ml IL-4并半量换液,自体肺腺癌裂解物(5 μg/ml)于第5天加入DC细胞,培养1周。于CIK细胞中加入自体肿瘤抗原致敏DC细胞,培养1周,于化疗结束后第5天输注DC-CIK,1次/d,输注3 d。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3]:有新病灶出现或基线病灶长径总和增加为20%及以上为病情进展;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30%以下或增加20%以下为病情稳定;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为30%及以上为部分缓解;目标病灶基本消失为完全缓解。疾病控制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情稳定)/总例数×100%。客观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统计两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疾病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不良反应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肺癌为全球范围内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极高,居恶性肿瘤首位,包含小细胞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肺腺癌为非小细胞肺癌常见类型,约占肺癌总患病人数的50%[4],且病情发展快、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转移、反复发作,患者病情若未得到及时控制,将导致肺癌急速恶化,引发支气管阻塞、胸闷、胸痛、胸水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影响患者正常呼吸,危及生命。因此采取科学、有效措施控制病情恶化,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延长其生存时间,改善预后,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DC细胞是一种抗原提呈细胞,可提呈肿瘤抗原,促使机体产生杀伤效应。D细胞进入机体肿瘤组织,于化学因子及趋化因子影响下发生定向迁徙,且DC细胞数量越多,患者预后越好,相关报道显示[5],DC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数量与患者5 a生存率密切相关,自体肿瘤抗原致敏DC,为多价抗原,采用患者自身肿瘤细胞制备而成,更能体现个体化及特异性治疗,提高DC细胞识别能力,杀灭肿瘤细胞,控制疾病进展。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疾病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较高(P<0.05),提示对晚期肺腺癌患者予以自体肿瘤抗原致敏DC-CIK、化疗联合治疗,可有效控制疾病恶化,缓解患者临床症状,CIK细胞是一种新型免疫活性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中1%~5%为CIK细胞,其表面既存在T细胞表面标志,亦有NK细胞表面标志,不但具有杀瘤特点,且具有较强T淋巴细胞抗瘤活性,进而控制疾病发展,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自体肿瘤抗原致敏DC-CIK治疗,通过联合培养DC、CIK细胞,发挥协同作用,增强CIK细胞溶瘤活性,增强抗肿瘤作用,进而提高疾病缓解率及控制率。同时本研究发现,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提示对晚期肺腺癌患者给予自体肿瘤抗原致敏DC-CIK联合化疗治疗,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自体肿瘤抗原致敏DC-CIK联合化疗应用于晚期肺腺癌患者,可有效提高疾病控制率及缓解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 马秦榕,郑锦花,钟玲玲,等.肺腺癌患者胸水中肿瘤耐药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3):3193-3195.

[2] 范开杰.肺腺癌DNA修复通路与NF-κB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

[3] 董秋霞,潘贤英,马吉成,等.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PC化疗方案对晚期肺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4):3468-3470.

[4] 牛奔,崔立云,王世寿,等.DC-CIK联合化疗治疗Ⅲ/Ⅳ期肺腺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12):1487-1489.

[5] 杨佳,顾国民,王秀丽,等.自体肿瘤抗原致敏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6,23(1):83-88.

R 734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3.039

2016-03-14)

猜你喜欢
控制率自体腺癌
自体血清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益肺解毒方联合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影响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HIF-1a和VEGF-A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脂肪推土机 Bulldozer “自体脂肪填充”大揭秘!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的临床观察
GSNO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
郑州市某三甲医院职工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急性并发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