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部联合经阴道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7-04-10 11:07高艳蕊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腺肌病敏感度腹部

高艳蕊

(濮阳市华龙区人民医院 河南 濮阳 457001)

经腹部联合经阴道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高艳蕊

(濮阳市华龙区人民医院 河南 濮阳 457001)

目的 分析经腹部联合经阴道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濮阳市华龙区人民医院79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单一经腹部超声检查,观察组行经腹部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观察比较两组诊断结果及动脉阻力指数、血流量、动脉搏动指数。结果 观察组诊断准确率(87.50%)、敏感度(87.50%)均高于对照组(66.67%、66.67%),漏诊率(12.50%)低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检查联合经腹部检查对子宫腺肌病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准确率、敏感度高,漏诊率低。

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异位,侵入子宫肌层,进而引发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病变。临床多表现为经量增多、痛经、月经失调、阴道不规则流血,严重者甚至诱发失血性贫血,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故及早诊断并予以相应治疗对子宫腺肌病尤为重要。彩色多普勒超声为临床诊断子宫腺肌病的首选方案,其以经阴道检查及经腹部超声检查为主,但两种不同诊断方法存在一定差异,为此本研究选取濮阳市华龙区人民医院79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分为两组,并实施不同诊断方法,分析经腹部联合经阴道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濮阳市华龙区人民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79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随机分组,对照组39例,年龄为23~45岁,平均(36.48±5.32)岁,病程为5个月~3 a,平均(2.28±0.71)a;观察组40例,年龄为25~43岁,平均(37.51±5.29)岁,病程为0.5~4 a,平均(2.82±1.01)a。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检查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日本东芝,SSA-790A)。对照组行经腹部超声检查:探头频率为2~5 MHz,患者检查前2 h饮水,充盈膀胱,取仰卧位,显露下腹,将耦合剂涂抹于下腹部,对子宫纵断面、横断面、底部及卵巢、双侧附件行纵、横、斜3个切面观察,对肌壁病变部位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观察子宫大小、位置及宫壁厚度等。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加用经阴道检查:4~8 MHz的探头频率,排空膀胱,行膀胱截石位,将探头推送至阴道处穹隆位,对纵切面、横切面、半环形进行扫描,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壁厚度,仔细观察病变部位,观察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数。若患者出现不均匀切面回声,子宫增大,边界模糊不清,无包膜出现,子宫前后壁有弱回声或强回声或不规则回声区出现,则确诊为子宫腺肌病。

1.3 观察指标 统计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及漏诊率。观察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动脉阻力指数、血流量及动脉搏动指数)水平。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均较高,漏诊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诊断结果比较(%)

2.2 血流动力学指标 两组动脉阻力指数、动脉搏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s)

3 讨论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多发于25~45岁女性的妇科疾病,其发病率高达10%~15%[2],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经腹部超声检查操作较为简单,为临床诊断子宫腺肌病常用诊断方法,但该病出现的经期延长、腹部不适、经量大等症状与其他疾病较为相似,极易导致漏诊、误诊,延误患者治疗时机,且腹部超声作用于患者腹部,极易受腹部脂肪等影响,进而影响诊断结果,增加漏诊率,不利于治疗[3]。

李元成[4]等在采用经腹部超声检查的基础上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发现子宫腺肌病诊断符合率高达87.25%。经阴道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探头频率,其声像图较为清晰,医生可直观明确地观察评估患者病灶,利于对疾病做出准确诊断,且其几乎不受肥胖、肠气、腹部脂肪等因素干扰,可较为清晰地显示患者是否存在假包膜等现象;此外经阴道超声诊断对细微病灶具有较高敏感度。单纯经腹部超声诊断对患者子宫动脉血流情况敏感性较差,极易被误诊为子宫肌瘤,而经阴道超声检查声像图可清晰显示患者动脉血流情况,利于医生诊治疾病,弥补了经腹部超声检查的缺憾,提高了准确率。但阴道超声检查的高分辨率导致其聚焦区距离缩短,难以完全显示体积较大的盆腔包块,且患者阴道出血时期无法实施检查,不适用于性病、阴道炎症患者,同时其对位置具有较高要求,而腹部超声检查可完全清晰显示出患者宫底部较大盆腔包块,适用于横位子宫患者,不受患者身体状况及阴道炎症等疾病影响,有效弥补了经阴道超声检查的缺憾[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均高于对照组,漏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子宫腺肌病患者给予经腹部超声与经阴道超声联合检查,敏感度高,可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观察组血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经腹部超声配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可有效反映患者子宫动脉血流情况,利于医生诊治疾病。

综上,经阴道超声联合经腹部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诊断准确率、灵敏度高,漏诊率低,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 白爱芳,万高琴,张建蕾,等.经阴道与经腹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8):1012-1013.

[2] 冯涛,陈群英.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1):115-117.

[3] 戴振强,窦发坦,郑琦,等.经阴道超声及经腹部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J].医学综述,2014,20(17):3231-3233.

[4] 李元成,许映斌,丁莹.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与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5):738-740.

[5] 许莉华,严玮,张薏.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与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6,25(5):48-50.

R 711.71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3.049

2016-05-01)

猜你喜欢
腺肌病敏感度腹部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一种基于属性的两级敏感度计算模型
猕猴子宫腺肌病动物模型建立初探
中成药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电视台记者新闻敏感度培养策略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对比观察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100例临床观察
下尿路感染患者菌群分布及对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敏感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