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肌下骨瓣开颅与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脑疝对比研究

2017-04-10 11:07何天义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颞肌骨瓣开颅

何天义

(长葛市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河南 许昌 461500)

颞肌下骨瓣开颅与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脑疝对比研究

何天义

(长葛市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河南 许昌 461500)

目的 探讨颞肌下骨瓣开颅与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脑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长葛市人民医院69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脑疝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4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颞肌下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肿清除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脑疝患者颞肌下骨瓣开颅术治疗效果显著,血肿清除率高。

颞肌下骨瓣开颅;大骨瓣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脑疝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一种多发于50~70岁老年人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我国HICH患者占脑卒中总患病率的21%~48%[1]。患者颅内压持续增高,形成压力差,导致部分脑组织移位,进而引发脑疝,多表现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血压升高,严重者甚至出现意识障碍、呼吸衰竭、呼吸停止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大骨瓣开颅术为临床治疗HICH早期脑疝常用术式,取得一定效果,但该术式创伤大、手术风险大、预后差,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本研究选取长葛市人民医院69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脑疝患者,通过分组对比,观察颞肌下骨瓣开颅与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脑疝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长葛市人民医院2013年4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9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脑疝患者,均符合《神经病学》[3]中脑疝相关诊断标准,随机分组。对照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为45~80岁,平均(60.21±8.25)岁;观察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为47~77岁,平均(61.45±8.21)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大骨瓣开颅术:自颧弓处耳屏前约1 cm处,向耳廓后方、上方至顶骨关节行切口,并沿正中线向前直至发际内额中线旁,肌皮瓣向颅底处翻起,于顶部骨瓣旁开2~3 cm正中线,骨窗为12 cm×14 cm左右,将部分顶骨及额颞骨去除,尽量避开功能区,在血肿距离皮层最近处实施造瘘,清除血肿,对硬膜予以扩大缝合,去骨瓣减压。观察组行颞肌下骨瓣开颅术:于患侧颞肌下骨瓣行C形切口(自额部发际内直至耳廓后上部),切口距颞上线3 cm左右处并与之平行,肌皮瓣向颅底处翻起,约15 cm,采用铣刀将骨瓣铣下,颞肌附着范围6 cm×7 cm左右,颞底部为骨窗下缘,骨窗前1/3处为外侧裂恰,于显微镜下将硬膜剪开,对侧裂池蛛网膜予以打开,分离外侧裂,充分暴露岛叶,岛叶切口位置根据血肿位置而定,进入血肿腔,于显微镜下吸除前部血肿,电凝止血,并将神经内镜引入,以吸引器对剩余血肿予以清除,出血停止后扩大并缝合硬膜,去骨减压,关闭颅腔。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术后经CT检查发现患者残留血肿增加或血肿残留≥50%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50%以下为无效;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51%~85%或残留血肿<50%为好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85%,未见残留血肿为显效[4]。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观察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血肿清除率 观察组血肿清除率为(80.71±2.59)%,高于对照组的(76.49±3.60)%(t=5.602,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及生活方式改变,HICH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进而提高HICH早期脑疝发病率。HICH合并脑疝为神经外科常见危重症,具有较高致残、致死率,颅脑出血及急性血肿引起的高颅内压压迫损害患者血管及邻近脑组织,进而引发一系列病理变化,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采取科学、有效手术术式降低颅内压、清除血肿、恢复受压神经元为临床治疗HICH早期脑疝之关键。

既往临床多采用传统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可在短时间内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清除脑内血肿,但研究指出其术后水肿反应较为严重,致残率高且病死率高达30%[5],此外传统大骨瓣开颅术术中出血量大、手术时间长,创伤大,进而增加手术风险性,同时患者术后需行颅骨修补术,进一步提高风险性,加重患者经济负担,不利于术后恢复。黄孝国等[6]采用颞肌下骨瓣开颅术治疗HICH早期脑疝,结果发现其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1.9%。颞肌下骨瓣开颅术应用于HICH早期脑疝患者具有以下优势:①骨窗处于颞肌下,可有效减少硬膜下积液及脑脊液漏发生,且术后骨缺损程度轻,可有效保护颞肌,术后无需行颅骨修补手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使手术风险降至最小化;②手术时间短,可使患者于最佳治疗时间内实施减压,骨窗位置低,且均为有效部位,便于直接减压,并未缩小有效减压窗,减少不必要的脑组织显露及不良反应,增加术后患者脑组织稳定性;③经岛叶皮层实施造瘘,便于止血且利于血肿的清除;④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应激反应轻,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HICH早期脑疝患者予以颞肌下骨瓣开颅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颅内高压,清除血肿。观察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颞肌下骨瓣开颅术治疗HICH早期脑疝血肿清除率高。

综上,应用颞肌下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脑疝可有效清除患者颅内血肿,提高疗效,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 郭德江,李钊,赵美刚.小骨窗与标准大骨瓣开颅超早期治疗Ⅲ级以上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4):3813-3815.

[2] 曲新国,罗俊杰.额颞小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22):2449-2451.

[3] 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92.

[4] 胡海成,黄好峰,李习珍,等.不同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4):458-460.

[5] 张浩,孙新梅,徐静.小骨窗开颅术与大骨瓣开颅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20(10):634-635.

[6] 黄孝国,徐青,孟祥靖.颞肌下骨瓣开颅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脑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综合临床,2016,32(8):701-703.

R 651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3.051

2016-05-09)

猜你喜欢
颞肌骨瓣开颅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颞肌外和颞肌下钛网修补术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的效果对比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三维钛网行颞肌下或颞肌外颅骨修补的比较分析
颞肌下半剥离颅骨修补术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颞肌外与颞肌下颅骨修补方法早期并发症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