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观察

2017-04-10 11:07陈元庆李冬冬牛垚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腰段融合术后路

陈元庆 李冬冬 牛垚

(永城市人民医院 骨科 河南 商丘 476600)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观察

陈元庆 李冬冬 牛垚

(永城市人民医院 骨科 河南 商丘 476600)

目的 探究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永城市人民医院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64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后路组与前路组,各32例。前路组患者予以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后路组患者予以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留院观察时间及临床效果。结果 后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留院观察时间均少于前路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前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予以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可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及术后留院观察时间,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脊柱胸腰段骨折;前路内固定融合术

脊柱骨折近年来发病率呈稳步上升趋势,骨折后易累及腰椎及胸椎,导致胸腰段骨折。脊柱胸腰段骨折是多由压伤、交通事故伤及坠落伤等因素造成的脊柱损伤,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1]。脊柱胸腰段骨折一旦发生,可导致脊柱不稳定,同时还会对脊髓神经造成压迫,使并发症发生率上升,对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2]。目前,手术为临床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首选治疗手段,其主要通过解除占位压迫、稳定脊柱、改善神经功能缺陷、纠正脊柱畸形,达到加快骨折愈合的治疗目的。本研究选取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通过分组,对比分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永城市人民医院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64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行MRI、CT或X线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诊断,均符合脊柱胸腰段骨折相关诊断标准[3],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后路组与前路组,各32例。后路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为21~61岁,平均年龄(43.42±2.65)岁;Frankel分级:A级17例,B级7例,C级5例,D级3例;致伤原因:坠落伤15例,交通事故伤10例,压伤7例。前路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为21~63岁,平均年龄(44.15±2.26)岁;Frankel分级:A级18例,B级8例,C级4例,D级2例;致伤原因:坠落伤16例,交通事故伤11例,压伤5例。两组患者均具有手术指征,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肝、心、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缺陷或衰竭者、无法定时复查配合完成本研究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合并重大免疫系统疾病、感染疾病者。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且本研究经永城市人民医院伦理协会审核同意。

1.2 治疗方法 前路组患者予以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患者保持侧卧体位,暴露椎体前、侧方,将受伤椎体切除,同时切除椎间盘中后部骨质,并清除前方致压物,行椎体管前方减压后,植入髂骨,予以内固定处理,应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后路组患者予以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患者保持俯卧体位,予以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C型臂X线透视状态下操作,以骨折椎体位置为中心,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参考患者实际情况选取植骨,横突间或椎间板植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手术完成后,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展开康复训练。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 a。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留院观察时间及临床效果。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效果判定,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彻底消失,X线检查显示椎体及其功能均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较为显著,X线检查显示椎体恢复至60%以上,且功能趋于正常;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4]。

2 结果

2.1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留院观察时间 后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留院观察时间均少于前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临床效果 后路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前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留院观察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n,%)

3 讨论

脊柱胸腰段为人体骨折多发部位,在临床治疗中脊柱胸腰段骨折发生率较高,且青壮年群体所占比例较高。脊柱胸腰段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所致,如车祸、坠落伤等。近年来,脊柱胸腰段骨折受伤机制逐渐趋向于复杂化,且发生率日益增长,骨折对患者身心造成伤害同时,还给患者带来沉重经济负担。人体胸腰段是固定及活动腰椎接触点,其局部易发生应力集中现象,在外力作用下而导致脊柱损伤、骨折,造成脊柱不稳定、神经压迫,最终发生脊柱骨折。

目前,手术为脊柱胸腰段骨折治疗的首选手段,且临床治疗中多以脊柱稳定性及神经压迫解除为依据选择手术方式。现阶段,前路手术及后路手术为临床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主要术式。本研究对比两种术式,结果显示后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留院观察时间均少于前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说明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予以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可明显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及术后留院观察时间。前路手术虽具有手术彻底的优势,但其存在较大风险,手术操作者需具备娴熟的技术,而后路手术具有明显心理美学效果,且住院时间较短,可有效降低手术费用,手术风险较小,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痛苦。后路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前路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张有明等[5]研究报告中,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予以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其临床总有效率(88.24%)远高于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67.6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提示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予以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效果。这可能是由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可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脊柱融合术中存在的问题,如下腰痛、腰椎不稳定等,可通过改变脊柱运动节段传递负荷方式减轻患者疼痛,且可使椎体高度恢复正常,降低脊柱压迫,改善其稳定性,同时具有患者满意度较高、创伤小及恢复快的优势,最大限度提高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予以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可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及术后留院观察时间,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1] 秦玉坤.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5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8):56-57.

[2] 俞海亮,胡优威,谭益云.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49(6):103-104.

[3] 李日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5):710-713.

[4] 李艳青.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4,20(19):2961-2962.

[5] 张有明,秦冬菊,郭峰.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48-50.

R 687.3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3.088

2016-04-22)

猜你喜欢
腰段融合术后路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蚕宝宝流浪记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分析
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探析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关节融合术治疗Lisfranc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的预后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