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技术哲学思想

2017-04-10 19:30杜英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5期
关键词:自然界手稿异化

杜英璐

A811

虽然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并没有公开提出技术的概念,更没有明确阐述技术哲学,但他的哲学思想中却包含着丰富的技术思想。

一、马克思技术观的形成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哲学的真正诞生地,自此技术问题开始真正进入马克思的哲学视野。

1.马克思眼中的技术

随着启蒙运动对宗教力量的消解,技术进步开始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所生活的十九世纪,以技术为基础的“工业以至于整个经济界和政治界的关系是现代的主要问题之一。” 马克思深深地感到了对技术以及工业进行研究的必要。在他看来,技术并不仅仅作为社会组织的一种静态组成部分,技术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在于满足社会生产的要求和人类社会的需要。因此,在马克思眼中的技术从来都不是一个死物,而是自始至终同对人的现实生活世界、人的整体生存发展的关注结合起来。由此,马克思对技术问题的思考开始进入哲学视野,进而彰显其特有的价值魅力。

2.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技术观形成的起点

在马克思看来,人与自然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一方面作为肉体的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他必须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以维持其生命。在这个意义上,“人直接地就是自然存在物。” “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人又具有自己内在的尺度,即通过主体的自我意识把自身从自在世界中提升出来。在此意义上,“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就是说,是自为地存在着的存在物,因而是类存在物。他必须既在自己的存在中也在自己的知识中确证并表现自身。” 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人的这种类的生活即是“创造生命的生活,”正是在这种创造过程中,人把自己从动物界中提升出来。这种创造首先就表现为生产实践,即技术。在马克思看来,技术是连接人与自然的桥梁,人的本质只有在技术活动中才能得以展现。

3.马克思对技术本质的阐述

在《手稿》中,马克思对技术的本质作了明确论述。马克思认为,劳动是理解人类历史的一把钥匙,正是劳动打开了人类历史的大门。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技术就寓于劳动之中,是迄今为止全部人的活动。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利用了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在天然自然中创造了人工自然。他指出“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生成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对这种心理学人们至今还没有从它同人的本质的联系,而总是仅仅从外在的有用性這种关系来理解。” 工业是人的本质的最现实、最有内容的成果,是最容易感知的和最容易理解的部分,尽管它“以异化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但却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性活动形式。马克思指出,如果人们仅仅从有用性、从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这种外在关系上来理解,而没有从技术同人的本质的联系上加以把握,技术就失去了其所独特的人文内涵。因此,必须研究人的感性劳动及其创造物,必须研究生产和工业,才能真正理解人的本质和力量,使关于人的理论成为“内容确实丰富的和真正的科学。”马克思强调,要认识人的问题,就必须从工业(技术)这一最基本的形式入手,其他的诸如宗教、政治、文学和艺术等形式都是以此为基础的,甚至包括自然科学这一形式,也只有通过工业这一中介环节,才能发挥其历史作用。

二、马克思技术批判的焦点:技术异化论

马克思在《手稿》中对异化劳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1.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

这是一种物的异化。马克思指出,劳动产品是工人对象化劳动的结果,它作为工人劳动的结晶,本应属于劳动者自己所有。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 也就是说,工人同其劳动产品是一种完全敌对的、异己的关系。

2.劳动者同劳动本身相异化。

这是人的自我异化。按马克思的观点,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人的智慧和体力都获得了发展,同时劳动者还在劳动实践中感到一种创造的幸福和愉悦。然而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却使劳动变成外在于人的东西。“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 劳动由从出于劳动者自身的一种自愿活动,变成一种外在于劳动者的,不受劳动者支配的被迫的活动。以至于“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

3.人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

在马克思看来,人是一种类存在物,人的本质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就是人不断超越有限性达到无限性。这种自由自觉性构成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动物只能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来创造东西,人却可以突破自身物种的局限,站在万物尺度上去劳动。人是有意识的,动物是本能的;人是全面的,动物是片面的;人是自由的,动物是被动的。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变成仅仅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于是造成人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的类本质变成人的异己本质,人变成丧失类本质的人。

三、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手稿》中蕴涵着马克思丰富的技术哲学思想,虽然还不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之作,仍具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但其中对技术问题的思考具有较为深刻的见解,对技术问题的解决也提供了相对中肯的方案,为马克思技术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年

[3]张成岗,《现代技术问题研究——技术、现代性与人类未来》[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4]安德鲁.芬伯格(著),韩连庆、曹观法(译)[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5]乔瑞金,《马克思技术批判思想的精神实质简析》[J].哲学研究,2001,(10)

[6]王滑冰,赵后刚,《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看马克思的技术哲学思想》[J].消费导刊,2008,(11)

[7]于春玲,李兆友,《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技术观——基于文化哲学视角的阐释》[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12)

猜你喜欢
自然界手稿异化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探析
作家手稿
天价手稿
罗丹手稿
盘点自然界中你没见过的怪异生物
盘点自然界最土豪的动物
漫画
“社会主义异化”论与精神污染
费尔列希特《异化:从过去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