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峰:中国应该充分利用国际舞台分享生态文明理念

2017-04-10 14:05李鹏辉
世界环境 2017年1期
关键词:李俊世博会化石

■文/李鹏辉

李俊峰:中国应该充分利用国际舞台分享生态文明理念

Li Junfeng: China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international arena to shar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文/李鹏辉

随着《巴黎协定》签署和生效,全球进入落实《巴黎协定》的新征程。一些国际活动纷纷把新能源、气候变化列入重要议题,2017年世博会也将“未来的能源”定为主题。近日,《世界环境》就相关话题,专访了国家应对气侯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

《世界环境》:2017年6月10日至9月10日,世博会将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斯塔纳举办,把主题定为“未来的能源”,主要关注传统能源、新能源的科学开发和利用。您觉得国际会议、展会可以为推动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带来哪些价值?

李俊峰:现在世界处于一个转型阶段,包括增长方式、能源系统和消费模式的转型,很重要的一个推动力就是气候变化、低碳发展。因此,增长方式的低碳转型、能源系统的低碳转型和消费模式的低碳转型的最大驱动技术就是能源的变革,所以现在以能源变革为议题的国际会议、展会都特别多。

2017年世博会在哈萨克斯坦召开,把主题定为“未来的能源”很契合目前的发展和能源系统变革的要求,也符合当今世界潮流。另外一方面,能源变革主要是推动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过渡。在这一点上,卡塔尔、阿联酋等中东国家,特别是沙特最近发布了“未来2030能源愿景”,提出来要面对石油后时代能源的应对问题。

哈萨克斯坦在中亚地区,是煤炭和石油都比较丰富的国家,又是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国。他们现在讨论能源转型,对其他国家是一个很重要的刺激和推动。所以2017年世博会把主题定为“未来的能源”很有意义的。

《世界环境》:据了解,中国已经把2017年世博会中国馆的主题定为“未来能源,绿色丝路”,您觉得这将给中国带来哪些重要的价值意义?

李俊峰:世博会预示着未来,每届世博会都会展示对未来发展有突破性的技术和新的发展理念。哈萨克斯坦是我国“一带一路”特别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一个支点。通过世博会来展示中国的能源转型理念,特别是展示中国企业在未来能源技术方面的实力和能力,对于推动我国“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希望2017年世博会中国馆有更多新能源、清洁煤、核能的中国企业去展示新技术、理念和能力。

《世界环境》:在能源可持续发展实践上,您觉得中国有哪些经验或设想可以借助国际的平台和外界分享?

李俊峰:首先是思想的分享,即分享发展观念。中国以前不太重视思想的分享,英国提出低碳经济理念、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能源革命,这些理念都在国际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要提出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应该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分享出去,包括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以及在“一带一路”上环境保护的理念,在未来能源发展中如何减少环境的影响,这样的理念都应在国际平台上分享。

在过去一段时间中,我国在宣传“一带一路”建设时常说转移过剩产能或推销优势产能,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要提倡一个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理念,造福于当地人民,乃至对全球的环境保护做出贡献,促进当地的发展,更要促进可持续发展。这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经常谈到的命运共同体。

《世界环境》:您期待在2017年举办世博会时有哪些能源领域的重要议题进行探讨?

李俊峰:建议聚焦在传统能源的清洁化利用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展示,包括经济性、技术、安全性的展示。因为现在全球非化石能源所占能源消耗的比例不到20%,化石能源还是超过了80%。能源正在转型,但在很长的时期内可能还是以化石能源为主,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是很重要的方面。更重要的是对太阳能、风能等未来的能源技术的展示。包括系统的展示、应用系统的展示和应用模型、应用方式,也包括金融创新模式等。

《世界环境》:中国在巴黎气候大会提的目标是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60-65%。您觉得从中国的角度来讲,从哪几个重点方向来实施才能达到这个目标?

李俊峰:中国和全球面临的问题都是一样的,因为二氧化碳减排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巴黎协定》的基本要求。

减排基本均由气候变化、减排温室气体或减排二氧化碳来推动的,中国也必须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型、能源系统的转型和消费模式的转型,才能做到这一点,单靠一个转型是做不到的。换句话说,首先要大幅度提高经济增长或增长中的能源利用效率,也就是碳强度降低的幅度要进一步提高,不仅仅是60-65%,可能要更高才能满足减排要求。同时要优化能源结构,使能源更加低碳化,也就是大幅度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第三就是消费模式的改变,要改变公众的生活方式,过去中国是自行车王国,现在荷兰、丹麦则成了自行车王国。这种消费理念的转变、消费模式的转变,必须要有低碳化的思想。中国只有确确实实完成这三个转变,才能引领世界和未来的发展。

《世界环境》:有专家说中国目前是世界上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您怎么看?

李俊峰:我一直不认同这个观点。中国号称是第一节能大国,但是能源消费量是全球增长最快的。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一直到2013年,中国的能源消费量持续高速增长。

第二,单位GDP能耗不仅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甚至高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如印度。

第三,目前拥有许多过剩的产能和落后产能,是和节能导向有关系的,比如经常说的抓大放小,钢铁行业不准上马300万吨以下产业,都上马1000万吨。发电厂也是如此。导致产能严重过剩,造成了经济上巨大的浪费。

要客观评价节能工作,那么节能真正做好了是什么样呢?GDP能源强度应该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接近,至少在发展中国家里是领先的,要用这个标准去衡量。不要核算节了多少能,不能和落后指标比较,而我们现在所谓的节能是在和落后指标去做比较。我国单位GDP能耗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很多的发展中国家,这就说明了节能评价上出了问题。

说中国是可再生能源利用大国,是因为我国总量很大,但人均量很低。美国的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利用占能源消耗总量已超过了5%,而我国现在不到3%,和欧盟相比的差距更大了。

我国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但是还不符合、不适应大国发展的需要,更赶不上世界的潮流和水平。温家宝总理在退休之前说“经济出现了不协调、不平衡和不可持续的矛盾”,这证明能源转型工作做得还不够好,我们还有很多的挑战要面对。

《世界环境》:节约能源、新能源利用方面,国际上有哪些先进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

李俊峰:现在国际社会是从全系统、全区域的来考虑节能问题,系统地分析整个能源体系的能源效率,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是现在国际节能的重要趋势。在做系统能源管理,如一个城市的节能或整个工厂的系统节能。

国外并不只是新能源开发利用,而是能源转型。全球的目标是到本世纪末用非化石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这是一个理念的转变。理念的大转变就是要看到一个大的趋势,如全球煤炭的消费比例现在不包括中国是17%左右,加上中国是31%,中国一个国家就抬高了全球14个百分点。欧洲煤炭消费不到20%,美国是低于20%,日本是低于25%。在这种前提下,中国的能源要看大势,要跟上国际潮流。

我国提出到2020年实现小康社会,到2050年全面实现现代化。实现现代化必须要在各个方面达到现代化,比如PM2.5必须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10ppm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煤炭消费量就不能是60%,这样生态环境也不会良好。所以说能源系统是全方位的。能源转型就是从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大的趋势面前必须跟上去,才能真正改变你所有的东西,否则就改变不了。

猜你喜欢
李俊世博会化石
为申办2030世博会,釜山将全力以赴
吹画
李俊彦
A Brief Analysis On How To Improv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Enthusiasm In Classroom
李俊邑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晚清世博会参展棉纺织品的分析
喜游世博会
世博会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