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要的就是安全感

2017-04-11 21:10李梦君
人人健康 2017年6期
关键词:无原则家暴男友

李梦君

前段时间的一则“旧闻”引爆了舆论场,留学英国的24岁姑娘毕某因被英国男友暴力殴打而不幸殒命。而在这之前,毕姑娘已频繁遭到外籍男友的家庭暴力。

很多人会心生疑问,一个家境优越的姑娘,为什么陷入一段糟糕的恋爱关系而不能自拔?她在遭遇前几次暴力殴打后,完全可以逃离这段糟糕的关系。

事实上,像毕姑娘这样的情形在生活中并不罕见,她所遭遇的只不过比较极端罢了。很多从小就缺乏安全感的姑娘,在恋爱关系中就很可能成为无原则隐忍迁就的一方。

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些长期遭受家暴的女性,大多数情况下与其从小成长历程中所获得的安全感匮乏有关。一个女孩,从一出生开始与母亲的互动,以及接下来在童年、青春期与父母的互动中来获得安全感,并且成为人格的一部分,这被称为“依恋类型”。

多数情况下,女孩在正常家庭生活中会发展出安全型的依恋类型来。这种女孩,即使在恋爱中遇人不淑,也不大可能长期忍受暴力而一声不吭;反之,则会发展出回避型依恋类型。

從学术角度看,可以用两个维度来区分人们不同的依恋类型。其一是回避亲密的程度;其二是忧虑被抛弃的程度。安全型依恋的女孩在亲密关系中,既不回避亲密,也不忧虑被弃,所以她们在关系中遭遇到第一次家暴,很容易作出积极的反应,如暂时离开家暴的男友,或对关系是否维系下去重新作出估量;即便要维系关系,也会明确双方的行为边界。

现实中,很多女性由于过度担忧被抛弃,所以对第一次家暴采取了消极的隐忍迁就。她们往往担心,一旦表示出强烈的抵制或者暂时离开,这段关系就可能失去。正是因为对分手的恐惧超过承受的一次次暴力殴打,她们的男友或者丈夫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施暴。事实上,恋爱关系中的任何模式都是两个人彼此互动而发展起来的,一方的肆无忌惮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无原则隐忍迁就。

心理学上一直认为,一个女孩在成长历程中是否能发展出足够的安全感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亲角色的陪伴。当女人长大,妈妈已经不能再给她这样的满足。于是她需要从其他地方获得:工作、男人或者其他。可以这么说,无论她的家境多么优越,母亲多么贤惠,若成长过程中缺乏父亲角色的陪伴,长大后都很可能无法轻松面对一段糟糕的男女关系。缺乏安全感的本质就是害怕。害怕自己被抛弃,害怕自己有危险,害怕自己不值得被满足,而自己又无力承担面对这个世界。

安全感=真爱?

女人天生就缺乏安全感,小时候安全感来自父亲宽厚的肩膀结实的背脊,父亲是家是天。长大后安全感来自所爱的人,女人渴求一个真正爱她、疼她、懂她、宠她的男人呵护;对她耐心多一点,笑容多一点,女人需要一份属于自己的安全感。

现在的都市女性,看了太多的悲欢离合,安全感似乎成为奢侈品,于是她们真正需要的也许只是一个男人对她的真爱。女人真正想要的不是男人痛定思痛的承诺、华丽的外表;而是生活中点滴的关心、细心的呵护轻声的叮咛,是信任是体贴是理解是包容,是不论年轻貌美时还是容颜渐老时都能在爱她的男人怀里哭闹放肆。

猜你喜欢
无原则家暴男友
要勇于向家暴说不
选男友
犬系男友与猫系男友
中国式宽容
the boyfriend look 装男友
并非受伤才定为家暴
反家暴立法二十年
这样向家暴说“不”
“无原则”还是“新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