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2017-04-11 00:50汤威徐同友高建民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粳稻生育期新品种

汤威+徐同友+高建民

摘 要:溧水区和凤镇历年来水稻种植面积较大,是全区水稻生产重镇。为筛选一批适宜该地区种植的优质、综合性状协调的高产优质品种,为大面积生产确定适宜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于2016年在和凤镇开展了粳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武运粳31号、武运粳30号、镇稻18号和南粳46等品种综合性状较好,可以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關键词:粳稻;新品种;生育期;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6-0063-0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溧水区和凤镇吴存桥村公正稻米种植专业合作社,该片区域地力中等偏上,且较均匀一致,土壤为潴育型河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15.67g/kg、全氮含量为0.99g/kg、速效磷16.68mg/kg,速效钾55mg/kg、pH5.64。试验田块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交通便利,无前茬作物。

1.2 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为溧水区目前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早熟晚粳南粳5055、镇稻18号、武运粳23号、武运粳30号、武运粳31,中熟晚粳南粳46及迟熟中粳南粳52共7个品种。

1.3 试验设计 试验品种随机排列,共设7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处理面积1 000m2,随机区组排列。试验面积共21 000m2。

1.4 主要栽培技术 本试验统一于2016年5月21日下午开始浸种,5月24日播种,硬盘避雨育苗,用种量60kg/hm2。6月14日机械栽插,移栽叶龄在3.8叶左右。机械栽插规格为30cm×12.5cm,栽插26.7万穴/hm2,基本苗102万/hm2左右。基肥和茎蘖肥比6∶4,基肥每1hm2用有机肥1 500kg加40%(15-10-15)复合肥600kg撒施,分蘖肥结合除草于栽后7d后每1hm2用46%尿素90kg撒施,穗肥于拔节期及倒4叶期分2次撒施46%尿素225kg/hm2。采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方法进行水浆管理,前期浅水活棵促分蘖,当群体总茎蘖数达到穗数苗的80%左右开始搁田,控制群体高峰苗,水稻进入扬花期后,进行浅水灌溉,干干湿湿、干湿交替,促进水稻灌浆。统一病虫草害防治,于6月5日使用50%丙草胺进行大田封闭式化除,全生育期共用药4次防治病虫害,分别是7月26日、8月9日、8月24日、9月18日。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的抗逆性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从分蘖性上看,以武运粳30最强,其次是南粳46、南粳5055、武运粳23,最差的是南粳52、武运粳31;从抗病性上看,没有高感品种,南粳5055、南粳52、武运粳23抗病性稍差;从株型上看,南粳46、南粳52、镇稻18紧凑,其他品种稍松散;抗倒性上看,以南粳46和镇稻18最弱,南粳46株高最高、镇稻18也比较高,这2个品种有少许倒伏现象。综合抗逆性上看,以武运粳30和武运粳31最强,其次是镇稻18和南粳46,最差的是武运粳23。

2.2 不同品种的生育期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迟熟中粳南粳52、早熟晚粳南粳5055抽穗较早,中熟晚粳南粳46抽穗期较迟,其他品种抽穗期相当。最短生育期155d、最长生育期165d,前后相差10d,对于重茬种植的田块有明显的影响。

2.3 不同品种的群体生长动态比较 参试品种统一用种量,使用同一播种机进行育苗,在同一生长环境下,培育出的参试品种幼苗相差无几,大田基本苗在102万/hm2左右。由表3可知:武运粳31的基本苗最多,武运粳30的基本苗最少,分别为106.8万/hm2和86.1万/hm2;高峰苗相差也不明显,在450万/hm2左右。南粳5055高峰苗最高,在480.75万/hm2左右,南粳52高峰苗最低,在416.25万/hm2左右;南粳5055的有效穗和成穗率都是最高,武运粳31、武运粳30的有效穗和成穗率较低。

2.4 不同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比较 我区2016年在水稻生长前阶段出现长时间阴雨天气,水稻根系长时间浸泡在深水中,对前期秧苗生长有一定影响。在水稻生长中后阶段气温适宜,阳光充足,有利于灌浆结实,试验品种在有效穗、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方面都比较理想。由表4可知,不同试验品种,在每穗粒数上有很大差异,形成上下两级分化,武运粳31、武运粳30、镇稻18穗型较大,形状比较接近,每穗粒数在160粒左右,南粳5055、南粳52、武运粳23、南粳46穗型较小,每穗粒数在110粒左右。在结实率方面,所有品种的结实率都超过90%,结实率比较接近,其中南粳52的结实率最高95.5%,武运粳30的结实率最低为90.8%。在千粒重方面,所有品种也比较接近,在26g左右,武运粳31的千粒重最高为26.7g,南粳5055的千粒重最低为24.8g。

从表4还可以看出,镇稻18的理论产量最高为12 117.6kg/hm2,武运粳31次之,武运粳23、南粳52的理论产量较低,分别为8 918.4kg/hm2和8 841.9kg/hm2,其他品种的产量在9 750~11 250kg/hm2;通过实产测定验证得到,镇稻18、武运粳31、武运粳30的产量位列前3名,与理论测产一致,南粳52、武运粳23产量最低,与理论测产也一致。

3 讨论与结论

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在155~165d,我区小麦适宜在11月10日前播种,种植南粳46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下一茬作物的适期播,通过对群体指标统计及产量构成统计,镇稻18、运粳31的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较理想,具体到产量构成因素,这2个品种除了在每1hm2有效穗上的因素不是很明显以外,其他因素都比较突出。

通过本次试验表明,镇稻18和运粳31、武运粳30的综合性状和产量比较理想,建议在生产中扩大面积种植,但镇稻18在后期因施肥量大易引起倒伏,应适当加大钾肥用量以壮大茎秆,才能获得高产。南粳46、南粳5055的产量也较高,且这2个品种的米质和口感较好,以南粳46最佳,适宜作为优质稻米供货商种植。但南粳46生育期较长,生育期达165d,如果遇到早霜年份,会影响后期结实率和千粒重,需要适当早播,才能获得高产。

参考文献

[1]汤峰.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3(23).

[2]孙同林,尤和平,殷建华,等.水稻品比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学,2010(03).

[3]朱仁武,赵雄成.2014年和县粳稻新品种比较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5(02).

[4]梅丛友,洪芳,王明霞,等.水稻品比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2007(04).

[5]党姝,王伯伦,张振宇,等.不同穗重型水稻品种产量与品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12).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粳稻生育期新品种
青菜新品种介绍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氮素积累特性研究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豫南粳稻机械化适应品种筛选及利用研究
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对烤烟干物质积累与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基于作物生育期的潜在蒸散的时空演变特征及R/S 分析
2013-2014年度二二二团冬小麦各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