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文化元素在景观雕塑中的运用探析

2017-04-11 11:26李许钰何鸿芳李丽凤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探析

李许钰++何鸿芳++李丽凤

摘要:广西壮族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壮族人民文化智慧的结晶。将壮族文化元素进行衍生、重构和转化形成富有文化内涵的景观雕塑形式,既能美化环境,又能让人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民族气息的氛围中,同时在传承和保护壮族文化的基础上,也能发展壮族文化的精髓。

关键词:壮族文化元素;景观雕塑;探析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6-0145-03

The Application of Zhuang 's Cultural Elements in Landscape Sculpture

Li Xuyu1 et al.

(1Fuzhou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Fuzhou 35000,China)

Abstract:Guangxi Zhuang cultural elemen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inese n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elements,which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wisdom of the Zhuang people's culture.Through deriving,reconstructting and transforming the Zhuang culture elements,it form a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landscape sculpture.It can not only beautify the environment,and can make people live in an atmosphere full of ethnic flavor.On the basis of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Zhuang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also can develop the essence of Zhuang culture.

Key words:Zhuang culture element;Landscape sculpture; Explore

廣西是一个壮族聚居的地方,用景观雕塑来表现壮族文化元素的丰富多彩,用雕塑来传达壮族文化的精神和魅力,这是当代景观设计中传承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景观设计中运用壮族文化元素和景观雕塑结合,从而创造了一个不但是在环境上的享受也更是精神上和视觉上的享受。结合景观环境营造一个具有民族特色文化景观环境景观特色,从而增强了一个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整体形象。

1 壮族文化元素在景观雕塑中运用的意义

壮族是一个平和、宽容、开放的民族。壮族文化丰富多样、在运用时要注重与时代结合,与环境景观雕塑的结合。广西最富特色的文化元素来源于壮乡生活环境,是地域特色和本土文化的综合体现[1]。吊脚楼、五色糯米饭、酒文化、牛魂节、苗族的服饰文化、铜鼓文化、绣球文化、壮锦文化等融合到景观雕塑中,通过对壮族文化元素的应用、转化和组合从而创造出一个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新面貌,同时也有利于通过景观雕塑这一媒介来传承中华民族的精髓,利于后代子孙的学习和传承,而与景观雕塑的紧密配合,创造出一个与时代、与城市面貌、与人的精神视觉享受于一体的城市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环境景观雕塑中,要注重壮族文化元素的表达形式,或简单、或繁复、或直接体现、或抽象都应把其所要传达的精神用适合的手法表现出来。

为了保护、传承和发展壮族优秀传统文化,把壮族文化打造成最具广西壮族特色的文化品牌,促进地方壮族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对广西壮族文化元素应用在景观雕塑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传承壮族文化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群众在参与传承壮族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并加以创新,同时也借助景观雕塑来展示壮族优秀文化的特色,推动壮族文化的和谐发展,既满足了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又美化了当地景观的环境,为传承壮族文化、保护壮族文化和发展壮族文化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舞台。

2 壮族文化元素在景观雕塑中运用分析

2.1 壮锦在景观雕塑中运用 与云锦、蜀锦、宋锦齐名的中国四大名锦之一壮锦,从最开始的起源到现在的闻名世界,经过时间的洗涤,历史的冲刷,从最初的简单单一到现在的图案的丰富、制作过程的繁复和技艺的精湛无不体现出一个壮族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不断趋向于成熟,不断地体现出一个民族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竞争中不断发展不断成长不断壮大,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这个伟大的民族,甚至是成为这个世界中不可缺少的文化精华。在壮锦文化发展过程中,早先的壮族人民生活都是自给自足,壮族人民勤劳、淳朴、善良,在他们的壮锦图案大多数都是表现出一种祥和、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姿态,广西壮锦取材于大自然,其丰富多彩的图案库也取材于大自然。

广西壮族的壮锦在广西的文化中扮演着很不可或缺的角色,壮锦图案丰富多样,或简单、或繁复,将其运用到景观雕塑中,通过对壮锦图案的转化、引用到景观雕塑设计,用景观雕塑艺术来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壮锦文化。

在景观雕塑中运用几何纹进行装饰。几何纹有:连勾云纹、雷纹、水波纹、编织纹、同心圆纹、回字纹、羽状纹、弧纹、方格纹、字纹等,而且这些装饰纹大多数与动植物图案结合,还有复合几何纹组合在一起从而突出了雕塑的特色,也体现了壮锦的装饰是一个丰富的图案库。

将壮锦丰富的图案运用到景观雕塑中,通过对原有的图案进行转化或提取而应用到景观环境中,为景观环境增添光彩和营造一种和谐、文明、健康、舒适、充满活力、具有民族特色的景观环境。这不仅仅装饰了景观环境,同时也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壮族文化。

如图1,雕塑中间是一个倒过来“福”,运用壮锦的纹饰图案来装饰“福”雕塑的周围,颜色鲜艳,可设置在公园草坪上或居住区景观绿地中,体现出一股浓浓的壮锦文化。

2.2 铜鼓在景观雕塑中运用 铜鼓是我国南方濮、越人创造的一种打击乐器[2]。广西是我国著名的“铜鼓之乡”,它是广西壮族及其先民集冶金、铸造技术、美术雕刻、音乐文化于一体,精心铸造的一种礼乐器。将铜鼓文化运用到景观雕塑中,不仅仅丰富景观环境,而且在景观雕塑的种类上也有所提升,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也是一个时代所必然的结果。

如图2,纹饰繁复的铜鼓与打鼓者之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铜鼓的稳重和打鼓者的动感,动与静的结合,一动一静,以动致静,铜鼓的精细与人物的符号化,体现出了壮族文化由简单到复杂由复杂到简单的一种过程,也体现出了铜鼓文化的博大精深。、

2.3 绣球在景观雕塑中运用 与壮锦、铜鼓一样,绣球也是广西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壮族文化元素之一。绣球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壮族文化中绣球文化是壮族文化元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绣球是球形的,有绣花、有图案、有流苏、色泽鲜艳等[3],绣球上的图案生动形象。壮族绣球制作过程复杂,颜色鲜艳、结构独特、图案丰富多彩,绣球12瓣的构型,表征1年12个月的风调雨顺和幸福安康。反映出壮族人民的勤劳、淳朴、善良、好客的品质。广西绣球图案丰富、颜色艳丽,在景观雕塑的纹案中运用花鸟图案、蛙图腾、稻作农耕图等,体现壮族民间宗教信仰和对动植物崇拜。将其运用到景观雕塑中,不仅丰富景观雕塑的形式多样,还可美化景观环境,这在一个城市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体现出的是一种悠然、淳朴、相忘于江湖的一种情怀,而壮族的刺绣纹饰,都是来源于生活,他们习惯把美好的事物记录在绣球上,通过刺绣来突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如图3中,把扇形作为一个雕塑造型,扇形的周围雕刻简单的纹案,中间雕刻着菊花和壮族的图腾信仰--神鸟雕刻在雕塑上,体现出了刺绣文化在其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的结果。

2.4 壮族舞蹈元素在景观雕塑中的体现 壮族是一个善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是通过一代代的壮族子孙不断地传承,所传达出的是一种纯朴、快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早先的壮族舞蹈是通过模仿其劳动动作,而在壮族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壮族人民不断地去完善本身的民族舞蹈,使其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那么和谐,那么优美的文化舞蹈。在景观雕塑中,用壮族舞蹈的精髓进行展现,其表达的不仅仅是一种舞蹈,同时还是这个民族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生生不息的精神。

如图4,丰富的人物表情,悦耳动听的乐器声,配上无声的肢体语言,一人跪坐在地上,把二胡放在一边,所传达出的是他的胡没有地方拉得好,所以他虚心地向比他拉得好的人学习;右边的人弓着腰微微蹲下手拿二胡尽情的拉犹如一匹脱僵的野马尽情地奔腾着、咆哮着;一人跨坐在上面,身体微微往前倾,双腿自然地扣住他同伴的大腿,这样的组合所表现出的是一种纯朴、乐观、积极向上的舞蹈精神,它把壮族人民的精神通过舞蹈来演绎得淋漓尽致,表达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壮族青年男女喜欢通过歌声来寻找自己的另一半,隔岸对歌、面对面对歌、或隔着门帘对歌,他们习惯用歌声来征服对方。如图5,互相中意的一对青年男女,通过歌声来吸引对方,男青年的自信与从容,女青年的羞涩和欲拒还迎都体现出了壮族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憧憬。用景观雕塑来承载壮族元素,从而能更好地体现壮族文化。圆的中间镂空,目的是漏景,使壮族景观雕塑与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景观效果(图5)。

2.5 壮族花山壁画在景观雕塑中的运用 “知识之门”的灵感来自壮族特色花山壁画中的“小人”提炼而来,框架是书本的形。壮族文化元素的练兵习武,犹如狂舞欢歌犹如校园内的莘莘学子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知识的满足与憧憬。其寓意又为:学子们进入知识之门满腔热火的同时又能跨越知识之门去领略更多不一样的风景,知识之门雕塑可用于校园内教学区景观雕塑。见图6。

“动与静”的景观雕塑也是从花山壁画提炼而来,正面的“小人”两手高举,两脚叉开成立马式姿态。侧面“小人”两手平伸,两腿微蹲成跳跃式。“动与静”景观雕塑可用于校园体育馆或跑道、球场等运动场所(图7)。

3 结语

在广西壮族的优秀文化中,壮族文化元素以各式各样的符号化形式出现在景观雕塑设计中,具有独特的现代审美意识,同时也巧妙地继承和弘扬了壮族文化,并且以全新的审美形式融合到景观环境的公共空间中,具有时代意义,这也使景观雕塑的达到一个质的提升和飞跃,从而丰富了景观空间设计的内容。通过对壮族文化元素的重构和转化而应用在景观雕塑中,在景观中诠释壮族文化的精髓,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肖万娟.广西壮族文化元素的挖掘及应用手法研究 [J].湖北农业科学,2013,8(52):1872-1879.

[2]石丽琳.桂西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探微[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11.

[3]熊晓庆.绣球:广西壮族文化符号的表征[J].柳州师专学报,2010,6(25):24-27.

(責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探析
自杀参与行为可罚性之探析
VR阅读探析
基于CAD/CAM的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HTTPS探析
VPLS组网技术探析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探析
血分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