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放养鸡无抗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017-04-11 11:32李冬红梁宇杨黄伟明梁醒玲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应用

李冬红++梁宇杨++黄伟明++梁醒玲++王燕红

摘 要:该文针对现阶段畜产品滥用抗生素引发的食品安全的问题,从放养鸡无抗养殖技术内容、取得的成果、效益等出发,分析了放养鸡无抗养殖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放养鸡;无抗养殖;应用

中图分类号 S83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6-0155-02

1 放养鸡无抗养殖技术研究的背景

长期使用抗生素添加剂,会导致动物体内致病微生物的耐药性不断增加,对疫病的抵抗力越来越差,导致治疗抗生素剂量越来越大,形成恶性循环。近年来,随着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保健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养殖环节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性,限制养殖环节滥用抗生素的呼声日益高涨。欧盟已于2006年1月起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全面推行无抗养殖。无抗养殖,是指养殖生产企业在养殖过程中全程不添加任何抗生素。我国农业部规定氯霉素、万古霉素、喹乙醇等药物不准用于饲料添加剂,从而拉开了限制抗生素使用的序幕。在此背景下,寻求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已成为整个饲料、养殖行业的研究热点,无抗养殖技术已是大势所趋,是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畜禽产品需求的必然途径。

笔者从2009年1月开始开展无抗养殖技术研究,与梅州市水木雨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和梅州市梅江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技术骨干组建了技术研发和推广服务团队、精心选取试验原料,有效保证了产品品质的稳定和研发项目的实施。制定放养鸡无抗养殖技术示范方案,保障技术示范获得成功实施开展项目的应用实验和推广应用,运用中兽医学理论,结合家禽的生理特点和疾病防治要求,研制出预防各种鸡病的中草药和生物制剂,并通过试验示范获得成功。以中草药替代抗生素预防鸡病,提高鸡的免疫力、成活率及肉品质量,降低料肉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 放养鸡无抗养殖技术的主要内容

梅州市放养鸡无抗养殖技术是将养殖与中药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它是根据中兽医“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理论,以中兽医“治未病”的思路,结合鸡的生长发育特点,即1~7日龄主要生长免疫器官,8~14日龄主要生长五脏六腑等特性,针对禽类消化道短,饲料在体内停留时间不长,营养吸收率低等特点,给鸡制定中草药保健方案。在放养鸡饲养过程中,不改变原有饲料配方和动物疫病免疫程序,解决如何运用天然中草药配方技术在养殖场预防鸡病的问题,并以中草药进行鸡只保健,提高鸡的免疫力,激发非特异性T细胞的活性,产生干扰素,促进淋巴细胞的分泌,减少T-辅助细胞,降低T-辅助细胞与抑制因子比值,实现鸡的健康生长,提高鸡的成活率,提升鸡肉品质。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2.1 在育雏阶段以补益、提升阳气类的中药为主

2.1.1 中药汤剂 1~5日龄、15~20日龄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按2g/kg体重饮水,提高鸡的免疫力和预防鸡垂直传播的疫病如鸡的白血病、支原体等。“补中益气汤”主要功能为补气升阳,调补脾胃,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抗肿瘤、抗感染作用,还有解热、保护胃黏膜等作用。《景岳全书》中云:“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遂在“补中益气汤”为组方基础,加生地等中药以达于阴求阳之功效。8~10日龄、25~29日龄、42~45日龄用“四黄汤合白头翁汤”加减按2g/kg体重饮水,预防鸡的肠道病。中医认为肠炎、球虫为湿热泄泻。湿热泄泻,又称肠黄,系湿热或热毒蕴结肠中引起的以暴泻、粪中混有黏液、血丝为特征的病征。多因天气炎热,环境湿度过大,饮喂失时,使湿热郁结胃肠,致使脾胃失调,传导失职,清浊不分,造成泄泻。中医治法:清热利湿,凉血解毒。遂用四黄汤合白头翁汤加减,来预防鸡的肠道疾病。36~40日龄、51~54日龄用“化痰止咳汤”加减按2g/kg体重饮水,预防鸡呼吸道病。中医认为,呼吸道病系风邪侵袭,卫表失常,肺卫失司而至恶寒、发热、流涕或咳嗽、食欲减退、皮温不均的病症。根据“气顺则痰消,痰消则咳自止”的中医理论,遂用“化痰止咳汤”加减,来预防呼吸道病。

2.1.2 中药拌料 1~42日龄用2%“雏鸡宝”拌料,预防鸡的肠道病(如鸡的白痢、大肠杆菌、球虫等)。“雏鸡宝”由淫羊藿、大蒜、生姜、苍术、山楂等中药组成。用淫羊藿等中药来提高疫苗的应答水平和增强免疫能力,用大蒜、生姜、等中药来由预防肠道疾病,用苍术、山楂等中药来运脾化湿,增长食欲。

2.2 全程益生菌拌料保健 1~120日龄全程按2‰拌料添加益生菌。益生菌能够在数量或种类上补充肠道内减少或缺乏的正常微生物,有益微生物在体内可产生各种消化酶,从而提高饲料转化率和畜禽生产性能,具有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无残留、低成本、效果显著等特点。全程无添加抗生素,确保生态调节机体的微生物环境,从而达到健康、绿色养殖的目的。

3 放养鸡无抗养殖技术的创新点与特点分析

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应用,表明放养鸡无抗养殖技术具有技术应用科学方便,组方稳定的特点,可以有效推广。

3.1 技术创新 与传统意义上的放养鸡养殖方法相比,“无抗养殖”具有如下创新点:(1)以中草药替代抗生素进行鸡病预防保健,该技术为我市首创,国内领先。(2)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饮水,预防鸡垂直传播疫病。(3)采用“四黄汤合白头翁汤”加减饮水,预防鸡的肠道病。(4)采用“化痰止咳汤”加减饮水,预防鸡呼吸道病。(5)采用“雏鸡宝”拌料,预防鸡的肠道病。(6)1~120日龄全程按2‰拌料添加益生菌,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转化,提高饲料转化率和畜禽生产性能。

3.2 特点 (1)当前常规养殖方式普遍采用抗生素防病治病,而“无抗养殖”是采用天然中草药和生态制剂,鸡肉无抗生素、化学药物残留,对保护本地环境、使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疫抗体合格率维持高水平(分别为100%和86.7%),预防鸡病等效果更明显。(2)本技术可提高饲料转化率和鸡生产性能,具有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无残留、低成本、效果显著等特点。

4 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 经实践证明,实施放养鸡无抗养殖技术,按每出栏上市1只肉鸡多盈利20元计算,可实现直接增收490万元以上。平均料肉比为3.2∶1,与目前传统饲养方法的3.8∶1相比,降低了15个百分点,按推广总量24.5万只计算,合计节约饲料170t,有效地减少了粮食消耗。

4.2 社会效益 (1)该技术填补了养鸡业技术空白。放养鸡无抗养殖技术为梅州市首创,国内领先,填补了梅州市养鸡技术空白,推动了梅州市养鸡业技术发展。(2)通过“无抗养殖”技术的实施,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也降低了养殖业的污染排放,实现了社会效益。(3)提高了鸡肉品质。通过“无抗养殖”,提高肉鸡免疫抗病力,从而减少药物投入,杜绝药物残留,保障了鸡肉质量安全。

4.3 生态效益 “无抗养殖”技术采用精准的中草药和益生菌添加的配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同时显著降低氮、磷排泄,减少污染,改善环境,是高品质环保型无公害养鸡技术。按照料肉比降低6%蛋白计算,可以降低粪氮18%以上,减少6%粪便排放,具有明显的环保效应。采样“无抗养殖”技术饲养的鸡采食丰富,减少了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了耐药性,且长速快,肉质达到无公害化,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

5 结语

放养鸡“无抗养殖”技术的应用为养殖业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保障,该技术具有广泛的社会应用价值,社会效益特别显著。但生产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中草药、益生菌粉剂制备、生态提取技术,达到配方精准化有一定难度,推广资金不夠,科研、教育、技术成本的制约等,今后要加强研究,予以解决。由本文可知,通过放养鸡无抗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导农民选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肉鸡免疫抗病力,从而减少药物投入,杜绝药物残留,保障了鸡肉质量安全,带动本地及周边地区养鸡发展,确保人们吃上放心畜产品。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