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

2017-04-11 05:50中共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委党校调研员副教授
社会主义论坛 2017年9期
关键词:初级阶段民生阶段

中共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委党校调研员、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科学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深刻阐述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对其中三个重大问题谈一些学习体会。

把更好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住重点带动面上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全局工作的重点”是不同的。在当前和今后,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点是什么、怎样抓住这个重点带动全局工作,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关键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要求,把更好改善民生作为全局工作的重点,以此带动全局工作、推动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民生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要注意,民生改善没有止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是相对的。社会发展进步的实际过程就是民生水平层次不断提高的过程,也可以说,不断改善民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目标。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上升到更高的水平,民生需要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这是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突出表现。把握这个重要特征,把更好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但不能把“为民”抽象化空洞化,“为民”的实质就是“为民生”,民生得不到保障、民生不能改善,所谓“为民”就是一句空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同样要注意,不能把“以人民为中心”仅仅作为一个政治口号、一种理论观点,要把它具体化、实践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质就是坚持以民生为中心。当前和今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把更好改善民生作为全局工作的重点,进一步解决好民生问题。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表现。

在发展问题上,既要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确立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重大转移。得益于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民生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推动我国发展理论的创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形成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在坚持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强调以经济建设为发展的重点,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提供物质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了发展的根本目的,不是为发展而发展、不是为经济而经济,而是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发展。人民利益具体表现为民生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点,民生问题解决不好,解决其他问题没有意义。发展是手段,民生是目的,发展为了民生,民生促进发展,离开民生谈发展、离开发展谈民生,都是片面的。

科学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又分为不同的阶段,由于在不同阶段上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变化,事物在阶段上必然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不可能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保持同样的特征。针对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特征,人们应该形成对事物的不同认识,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去解决不同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结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这个长期过程的不同阶段上,必然会出现不同的特征。所谓不同的特征就是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机遇、不同的问题,针对这些不同的特征,要提出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战略、不同的举措,才能有效推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

关于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特别指出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更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不能用静止的、僵化的眼光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要用变化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于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主要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是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二是要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相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来讲的,是相对社会主义发展的中级阶段、高级阶段来讲的。由于我国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较低,所以还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本身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个长期过程也包含不同的发展阶段,就是说初级阶段还可以分为不同阶段或不同层次。同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不断变化的特点,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本身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它的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样来看待、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其重要意义就在于,坚持从“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出发的基础上,根据不断变化的特点,制定新的方针、设计新的战略、作出新的决策,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不断促进我国社会发展进步。就是强调必须注意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过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长期实践探索和努力奋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一个新的重大科学判断,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重要表现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重大成就,其重大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历史意义。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站起来”就是经过长期革命斗争,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富起来”就是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强起来”就是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正在走向国际政治舞台中心,在世界发展大局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二个是时代意义。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重大意义。第三个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通过探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国家快速发展、社会快速进步,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取得重大成就,历史、现实和未来都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途径。这条途径不仅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对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可以探索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国家顺利走向现代化。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世界意义。

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其重要意义在于,全党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现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重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就显得更重要,要把局部问题和全局问题、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综合起来考虑。当前,在新的历史阶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依据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

猜你喜欢
初级阶段民生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基于语料库的初级阶段泰国学生“把”字句习得考察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多元智能理论对制定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培养方案的启示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