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四川藏区青少年体育发展对策研究

2017-04-11 13:24马杰华
四川体育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藏区四川青少年

马杰华



促进四川藏区青少年体育发展对策研究

马杰华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四川藏区的青少年体育如何抓住机遇期实现自我发展,以及发挥自己在国家整体战略目标中的特殊作用?文章从四川藏区青少年体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政策层面的积极表达与支持;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齐抓共管;加强体育与教育的合作,也需要主动争取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财政倾斜与自我创新发展,改善体育教师待遇和体育场地器材缺乏状况的发展对策。

四川藏区;青少年;体育发展

“十三五”时期是青少年体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时期,也是体育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为促进我国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充分发挥体育在建设健康中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文化竞争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提高全国各区域体育的协调共同发展势在必行,四川藏区青少年体育的发展理应包含其中。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在此背景下,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组织专家团队经过多轮调研和研讨,起草了《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2016-2020),该计划已经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体育部门的相关内容。

在上面的两个重大背景下,笔者在前一篇文章《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四川藏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研究》的基础上,再次提出促进四川藏区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这是关系国家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国民幸福安康,关系国家未来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

在上篇文章中,笔者指出四川藏区的公共体育服务在资金供给、公共体育设施供给、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不足,这一现实状况也直接影响到了该区域青少年体育的发展。面对这种资源分配区域差异较大,四川藏区青少年体育发展资源不足的情况,如何抓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时期,抓紧切实快速发展四川藏区青少年体育是当前国家发展中的大事情,也是地方政府应着力发展的大事情。本文就四川藏区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现状,影响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四川藏区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对策。

1 四川藏区青少年体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四川藏区包括甘孜州藏族自治州18个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3个县和凉山州木里1个县,总面积24.97万平方公里,约占四川省总面积的51.49%,总人口187万,其中藏族人口124万,是全国第二大藏区(康巴藏区)。其中甘孜藏区总面积约15.2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藏区的主体和核心地区。

根据我国的界定,本文中的青少年指满7周岁但不满17周岁的人群,即在藏区读书的中小学生。据统计,四川藏区总人口近200万,土地面积25万平方公里[1]。截止2015年,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学生共计30余万[2]。目前,四川藏区青少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5%[3]。据笔者所查阅资料来看,四川藏区中小学的入学率没有数据显示。

据资料显示,四川藏区青少年体育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学校的体育设施不足,据曾伟2012年统计,四川藏区农村学校体育设施,主要的运动场如田径场、排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台分别为0,0.32,1.12,0.64块(个),国家的基本标准为1,1,2,1块(个)。篮球、足球、排球和垫子的个数分别为10.2,2.36,1.96,2.12个,国家的基本标准为20,20,20,26个。由此可以看出,都不达标,甚至差距很大。体育师资数量严重不足。据曾伟调查显示,四川藏区农村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师生比为1:176.8,与国家规定的中小学师生比1:20左右相差极大。我们知道,一所学校是否好,重要的是看学校是否有好的教师,因为一个好的教师会影响一群人。学校若教师都没有,或者教师数量远远不足,一个教师教几百个学生,教师能有那么足够的精力去实施教学吗?体育教师与体育设施的严重不足,严重地影响了四川藏区青少年的体育发展。资金匮乏严重,体育教师待遇低,用于体育教育的资金所占比例较少,也是严重阻碍该区域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四川藏区,由于地理条件的局限和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脱贫成为发展为一目标。再加上人们的科学文化素养以及信息获取量的不足,外面世界飞速发展与当地社会缓慢的进步形成鲜明对比,使得四川藏区的人们着实感受到自己与生活所在地的诸多不足,他们向往外面世界的发展,向往外面世界的精彩。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反应出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上更偏重文化知识的教育,盼望他们能学习好文化课,考出好的成绩,跳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去,可以说这是家长和老师们的唯一“殷切”希望。在此盼望下,必然造成对体育教育的重视不够,体育在不能改变四川藏区青少年命运的人生天平上,必然微不足道了。笔者在甘孜州的康定中学调研时就发现,老师喜欢的学生是文化课成绩好的学生,体育好与否都不大重要,除非是体育很突出的特长生,可以通过体育改变命运的除外。总之,他们更看重改变学生人生命运的教育,不太注重是不是全面发展与青少年体质健康。观念意识导向的不正确对学生全面发展、对体育教育的发展影响是重大的,也造成了一系列与体育相关因素的重视不足。

2 提升四川藏区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对策

“健康中国”重大发展战略的提出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文的通过,这不仅表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非常重视和关心全民的体质健康,而且也表明党中央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执政风格和执政本色,它既是党中央及时顺应民众关切、推进民众福祉的全面部署,也是新时期党的“大健康”战略意图的行动逻辑和政策表达,它还是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的“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3]的“民之所望,政之所为”的治国方略的行动路径和治理逻辑的深刻体现。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升四川藏区青少年体育符合国家健康中国主旨的急切需要,是体现民众福祉的具体行为。

2.1 政策层面的积极表达与支持

“健康中国”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其本质内涵就是增强全民的体质健康。要增强全民的体质健康,尤其是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增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离不开学校体育的政策表达与积极支持。

体育尤其是学校体育如何及时地从政策层面回应和落实“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以彰显学校体育的正当性价值,是我国体育和学校体育政策调整、制定的基本方针和主要指导思想。为了进一步推动四川藏区学校体育治理的现代化,对其学校体育在“健康中国”战略下的政策表达路径进行了分析[4]。

具体为:(1)在整个学校体育的发展的政策目标的维度上,需要将学校体育的总体目标多元化(丰富化)、具体目标操作化以及实施目标绩效化,以形成完善的学校体育政策目标体系;制定特殊地区学校体育发展计划与目标,如四川藏区的学校体育目标。(2)在政策工具的维度上,“健康中国”视域下我国学校体育政策工具进一步形塑的路径是,加快促进学校体育政策权威工具的法定化、激励工具的多元化以及能力工具的制度化(健全化)构建,这是发挥学校体育在“健康中国”进程中积极作用的关键举措。在此基础上,制定特殊地区的学校体育政策权威工具。

2.2 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齐抓共管

已经上学的适龄儿童,学校则可以在发展青少年体育方面发挥充分的促进作用。没有上学的适龄青少年,则应纳入社区治理,利用社区开展体育教育与活动,如利用牧民定居点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体育活动,发展体育。青少年活动中心具有组织、服务、培训、关爱和文娱五大功能。在团省委的关照下,四川藏区的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功能设置及建设标准予以规范。比如,按照所辐射的青少年数量,各青少年活动中心将配备数量不等的电视、亲情电话、青少年读物,体育设施等。四川藏区的基础行政组织应利用好这个平台,发展好本地区未上学青少年的体育教育。无论是社区还是学校,都可以主动与社会组织与企事业单位联系,形成藏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示范对接点,建立互联网+体育资源教育平台,给予提供各项体育支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展本地区的青少年体育[5]。

2.3 加强体育与教育的合作,也需要主动争取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

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应纳入教育的轨道,利用教育系统的平台和资源,尤其是四川藏区的青少年体育发展更应如此。在四川藏区的调研可知,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主要体现为文化课的教育,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体现得不够,体育课在很多学校甚至连专职的体育教师都没有,体育课的上课量也极大不足。在这种状况下,要想发展学生的体育,很有必要把体育放在教育的整体系统中去强调和考虑,加强体育与教育的结合,做到体育与教育的融合发展,发展全面素质的高规格人才,否则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力量很受限。除了积极加强与教育的合作外,主动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与参与也是重要途径。对于四川藏区这样的全国欠发达地区来说,要想抓住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的发展机遇和健康中国发展大背景加速发展,除了国家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外,必须还要主动寻找发展的机会,推进自己的发展,也就是要主动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和发展参与。今年,团省委已经启动的“帐篷新生活行动”志愿服务,累计组织3 300余名志愿者,深入藏区牧民定居点开展服务,受到党委政府和牧区群众的好评。

2.4 财政倾斜与自我创新发展,改善体育教师待遇和体育场地器材缺乏现状

四川藏区的青少年体育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因教师待遇不高导致教师缺乏,体育建设资金不足导致体育场地器材欠缺,严重不达标。要想改变这个现状,只有增加财政支持,给予特殊地区一定的特殊支持政策,同时要与自我创新发展相结合,主动想办法,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如与外面的城市中小学达成友好学校,建立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学习教育交流,派教师和学生到外面学习与交流,都是比较好的方式。再如利用建党、国庆、五四、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等重大纪念日、节假日为契机,大力开展各类主题体育教育活动,服务引导广大藏区青少年。

3 结 语

四川藏区是中华版图的有机组成部分,四川藏区的儿女和青少年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组成,四川藏区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关系到他们的全面发展、健康中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通过探索与实践四川藏区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有效路径,提高该民族地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提升该民族地区人们的体育认识水平,甚至改善他们的教育观和人生观,促进他们科学合理教育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是笔者研究四川藏区青少年体育的主旨。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重点关注和支持,也需要四川藏区人们的自觉创新性发展与坚持。

[1] 曾 伟.四川藏区农村学校体育现状及发展探析[J].四川民族学院,2012(05):176~177.

[2] 四川藏区30万学生今年春季起免费上学[EB/OL].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http://www.seac.gov.cn.

[3] 解读2015年四川藏区六大民生工程计划:住新居免学费[N/OL].四川日报网http://politics.scdaily.cn:2015~03~25.

[4]赵文韬.四川甘孜藏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硕士论文,2012~12~24.

[5] 刘进彬,何小军.四川藏区牧民定居后的体育文化生活之变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07):83~86.

Study on Countermeasures of Promoting Sports Development for Adolescents in Sichuan Tibetan Areas

MA Jiehua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Sichuan Chengdu, 610041, China.

In the period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how will sports for adolescents in Sichuan Tibetan areas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achieve self-development and to play its special role in the overall national strategic goal? This present paper, beginning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sports for adolescents in Sichuan Tibetan areas, analyses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be taken, which include: to adopt supporting polic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sports and community sports in a concerted way; to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to encourage social force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undertaking;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of teachers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resolve the shortage of sports equipment through fiscal favors and self innovation.

Sichuan Tibetan areas; Adolescents; Sports development

1007―6891(2017)04―0117―03

10.13932/j.cnki.sctykx.2017.04.27

G812.7

A

2017-02-24

2017-03-30

四川省教育厅课题,项目编号:D6003090g。

猜你喜欢
藏区四川青少年
A gift I treasure
青少年发明家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论藏区社会控制与赔命价习惯法的治理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