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热议中国体育投资热

2017-04-12 10:04青木张怡
环球时报 2017-04-12
关键词:体育产业泡沫足球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本报记者 张怡然 ●卢戈

中国企业在全球体育界“爆买”近期趋于降温,外媒认为中国的“体育泡沫”正在破灭。但也有分析认为,中国体育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成长空间巨大,“泡沫破裂”可能言之过早。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曹和平11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体育产业投资过热的情况不只存在于中国,如果不想让自己的体育资产缩水,中企就要不断去挖掘和投资新的东西。

“爆买”体育产业升级

《日本经济新闻》11日报道称,此前在全球体育产业并购中担当“旗手”的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近日公开表示,买欧洲足球俱乐部“赚不到钱”,暗示将转变投资方针。报道称,在体育产业方面,中国国内的过热投资正在降温,中国的“体育泡沫”或将走向破裂。

日本《东洋经济周刊》称,近5年来,中国体育经济的“爆买”现象不断升级,其中又以足球领域最为典型,投资者抢购俱乐部、球员、教练、媒体资产等,并对球队高调赞助。2016年,意甲“米兰双雄”即AC米兰和国际米兰,分别被中资财团和苏宁出资收购。在国内足球方面,由于国内资本推动,中超版权卖出5年80亿元人民币的天价。中国央行副行长潘功胜上月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专门“点名批评”有中国企业借债收购国外足球俱乐部。

在“爆买”的热潮过去后,投资者们在反思,这样一味“砸钱”似乎并未提高企业有效知名度,反而让企业陷入困境。《日本经济新闻》称,最近一两年,中企加强了与国际体育组织如国际奥委会、国际足联等的合作。阿里巴巴与国际奥委会签署了合作协议,并计划将橄榄球世界杯引入中国。这或许表明中资的“爆买”并未结束,反而从过去购买人才、俱乐部和赛事,进入新阶段。

投资需要长远规划

“体育产业,中国新的泡沫?”德国财经网则表示,中国最新的消费数据显示,体育产业成为少数几个强势增长的领域,尤其在体育服装上。原因是中国体育市场正方兴未艾,消费者们越来越具备健康意识。不过,中国企业的许多投资项目,不符合经济规则。足球领域已经出现投资过热现象。

德国《经济周刊》认为,中国企业出现“一窝蜂”的体育投资热,与中国国内经济缺乏热点有关。体育经济成为中国的朝阳经济。欧洲经济专家认为,中国企业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资金、国家政策支持等优势,但却缺乏长远的投资规划。中企对投资欧洲体育公司也缺乏了解,尤其是对当地体育文化缺乏深入的调查。

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曹和平11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前体育经济确实存在泡沫,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投资者仍然将希望寄托于传统体育资产创造的价值上。事实上,随着现代技术的变化,整个体育产业的收益模式已悄然改变。譬如,如今广告的价值更多是通过微信圈、移动终端、网络直播等途径完成的。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投资者仍然投资传统传媒资产,或许目前看起来还不错,能够引起很大的关注,但在本质上是用一个高价格去购买未来价值不断降低的资产。

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国体育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化程度偏低,各种项目产业化参差不齐。这也预示着它的发展仍有巨大空间。美国研究机构PlunkettResearch估算认为,目前美国体育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美元,占全球总规模1/3。中国体育产业规模现在仅为美国的约40%。

《日本经济新闻》称,中国的体育产业并不缺乏投资魅力,比如,中国体育节目的网络转播和网络销售的数字化比日本更发达。向体育运动投资能获得潜在客户的大数据,这对于企业是一大吸引力。▲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泡沫足球
废弃的泡沫盒
我国体育产业政策演进与效果评价
有趣的泡沫小实验
体育产业之篮球
泡沫轴使用有门道
让足球动起来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少年快乐足球
认识足球(一)
我国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