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诱人的生态“春梦”

2017-04-12 17:30王昕
市场观察 2017年3期
关键词:春梦生态

王昕

自去年11月以来,本来就声响不断的乐视,持续出现了一系列负面新闻,比如被供应商集体讨债、贾跃亭发内部信进行反思、乐视网股价暴跌、被美国官员质疑庞氏骗局、乐视体育大幅裁员、乐视网二股东表达不满等等,乐视也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即使元旦后得到融创的巨额融资,质疑依然没有停止。

其实,大家对于乐视的质疑一直存在,乐视,或者说贾跃亭,一直以一种非常高傲甚至傲慢的姿态对待各方面的质疑,所以这次受到如此强烈的舆论冲击,可能也是很多人的幸灾乐祸结果。长期以来,乐视一直以打造生态自居,逐步演化出内容、手机、体育、大屏、汽车、金融、云这所谓七大生态,标榜自己是新物种,与传统企业不一样,与互联网企业也不太一样。通过一次次发布会和一张张PPT,乐视一直试图给我们勾勒出一幅眼花缭乱的商业创新景象,他到底有没有前景?他做成的难度有多大?

乐视想要的生态的确很美好

说实话,对于乐视这个自诩的新物种,对于乐视搞的什么七大生态、生态化,我一直怀有一种敬而远之的心态。他的模式不能用传统的多元化战略理论来描述,叠床架屋的生态结构,既不是简单的横向延伸,也不是纯粹的纵向整合;说他是相关多元化,好像各业务之间都有相关性,可他的业务之间跨度又太大;他好像一直在讲故事,又吸引各路精英聚集;但说他什么事都没干,又明显是冤枉他。所以像我这样总抱着经典管理理论不放的人,总觉得乐视很奇怪。但如果单论前景,肯定有,而且大得很。看着乐视的种种生态,我不由地想起来《三体》中刘慈欣对于200多年后社会生活的描述,屋子的墙面、餐厅的桌子、路边的广告牌,人们身旁的一切都是可点击的显示屏,人们随时在线,如果未来果真是这样,那乐视岂不是太牛了?他现在就要用手机、电视、汽车占据我们现在所有的屏幕,用罗振宇的话来讲叫占据我们所有的时间,不管我们是看视频还是买东西,我们都在用乐视,可能是手机,可能是电视,反正都是他,这还了得?

所以,乐视给我们讲述了一个貌似比BAT更宏大的故事,BAT已经成为了互联网经济的基础设施,如果继续在线上折腾,乐视网与优酷土豆、爱奇艺等视频网站竞争并没有明显优势,同时这些视频网站的背后又是各种互联网巨头、传统电视巨头甚至广电机构的影子,乐视先前搞电视盒子时就曾被当头棒喝。因此,乐视要想赢得竞争,就要跳出面对面竞争的这个维度,不是进行视频网站的竞争,甚至不是进行互联网流量的竞争,因为在流量的维度上他依然不是BAT的对手。乐视可以说是走了一条“互联网+”的道路,只不过不是传统企业加互联网,而是互联网加终端,线上搞不定我就走线下,去卡住人们上线的入口,去做BAT的基础设施,这远比表面上的业务之间的流量互补或者有更多渠道卖广告更厉害。

那么基于乐视网,贾跃亭之后的一系列運作就比较清楚了,也正是由于拥有这样一种比BAT更具有入口意义的发展前景,乐视可以成为人才市场的“航母”,成为资本市场的“妖股”,据第一财经计算乐视近年来先后已经融资超过800亿。危机之后,融创仍然肯拿出160多亿真金白银来支持他。

这就是乐视所谓的生态,看上去很好,也并不复杂。

生态不是你想做,想做就能做

诱人前景下,其实乐视的问题也很明显。生态战略下,单纯地评价乐视手机和华为、小米手机孰优孰劣,或者智能电视与小米或创维的电视孰优孰劣,对于乐视来讲都是没有意义的:你说他的产品不够好,他说你不懂他的战略,因为他的竞争力本就不在于他的产品,而是他的生态。但问题在于,对于用户来讲,偏偏重要的还是产品,说白了,我为什么买乐视手机而不买华为或小米?难道为了看乐视网上的剧就一定要买乐视手机?我随便用个什么牌子手机,看优酷不行吗?

到底是生态孕育产品还是产品构成生态,好像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但实际上判断起来并不复杂:如果有成熟的生态,当然可以孵化适应此生态的产品,或者进行跨领域的布局,从而进一步优化生态、扩大生态;如果还没有成熟的生态,当然得先把物种聚起来,让物种类型不断丰富,让互动不断多样化,逐渐实现平衡和持续的发展。互联网巨头的战略布局大多是前者,比如阿里投资新浪微博、百度发力外卖;小米生态属于后者,有了小米手机做爆品后,依靠积累的用户口碑和营销渠道,加之资本的手段,开发电视等电器产品,打造小米之家。乐视觉得自己应该是前者,但除了高远的目标之外,生态还远未形成,根本不具备孵化效应,相反在所谓子生态中,真正做出的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到目前看好像只有智能电视而已,而电视是何等惨烈的战场,相信稍有商业见闻的人就可想而知。

乐视的视频网站在巨资购买版权和打造自制剧的努力下,面对优酷土豆、爱奇艺、PPTV这些背靠巨头的竞争对手,至多算是寡头之一,那么乐视能做生态,为啥优酷土豆不能做呢?人家背后还站着阿里呢。乐视的手机头顶上有华为、OPPO加VIVO、小米,更不用说本已自成生态的苹果,既没有颠覆性技术,也没有渠道和品牌优势,恐怕还要长期在巨头瓜分后余下的30%市场份额中,与魅族、锤子等惨烈厮杀,华为一年几千亿的营收,为啥不做生态呢?体育产业本就自成生态,乐视从赛事直播入手,传统赛事方面干不过电视台,英超干不过新英,之后还有苏宁,只好发力高尔夫或者网球这样受众十分有限的赛事,至于举办线下赛事以及开发运动设备更是需要有一个过程,如果CCTV5去做,恐怕比乐视还更有优势。水草丰美才能吸引牛羊,牛羊成群才有狼,狼又是草原上的老鼠、野兔的天敌,生态是一环扣一环、内部动态平衡的系统,乐视的子生态里,有哪片算得上水草丰美?靠着融来的巨资,买了草木种子,买了牛羊仔,草没长出来,牛羊就饿死了。

从传统观点看,乐视做了很多事,但没有一件足以在本领域成为霸主的,甚至连寡头都不是,没有一项业务能持续盈利,除了不断融资,根本无法支撑各项业务的运营,而且各项业务目前看来实现较好盈利的难度还很大,同时也看不出在技术上的、管理上有任何后发制人的可能。乐视有的只是循环论证,比如“因为我做这些,所以我能做生态”,“因为我要做生态,所以我可以做这些”;再比如,如果你说他内容带不起终端,他就说可以用终端来带内容,如果你说他终端带不起内容,他又说可以用内容来带终端,反正都是他有理。

从创新观点看,乐视的成功关键在于可以将不同领域的积累有效地叠加起来,形成1+1>2的效果,那么乐视拿什么把各领域的积累串联起来呢?一个是终端,但前面说了,这个很难,造车就更不用说了,技术和模式都成熟得多的特斯拉到现在仍在亏损,更平民化的特斯拉3的交付日期不断推迟,如果说乐视或法拉第未来能迅速形成规模化、市场化的产能,就算他再怎么开发布会,反正我是不信的,短期内盈利更不现实;另一个是内容,IP在互联网条件下很有爆发力,但同样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内容的产出本就是高度碎片化的,而评价的标准又是非常主观化的,想用内容把那么多生态串起来,恐怕可能性微乎其微。毕竟即使在电视时代,强如央视也远不能把全部优质内容垄断起来,到了互联网时代,资源更加分散,观众话语权更大,乐视想获取优质内容出口的地位,很大程度怕是痴人说梦。而《长城》受到差评时,乐视影业还要发律师函给影评人,足见砸出银子容易,而收不回来时,会有多么气急败坏了。

所以,即使乐视获得了足够的资金,把子生态做好的难度依然很大,而将各个子生态有效地串联起来,实现真正的生态效应,则更是难上加难。我说我对乐视有困惑,不是说我看不懂他,其实我们一旦把他自说自话的那些概念抛开,他干的事并不难理解,只不过打着模式创新的旗号,做了一件违背我们传统商业认知的事。确实,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对于新事物,我们理应有敬畏之心,但对于基本的商业规律,我们还是要保留足够的自信。

乐视生态的本质上还是资本游戏

想来从90年代开始,特别是隨着股份制改革的启动,当初多少人对所谓资本运作津津乐道,把资本运作当作企业做大做强的灵丹妙药,似乎资本可以包治百病、起死回生。当时唐万新兄弟和德隆盛极一时,拿着各种渠道融来的钱四处并购,好像无论是多烂的企业,一旦获得资本支持就可以彻底翻身,但事实证明,资本运作的天才和危害四方的骗子,其实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至于到底是哪一面,说到底还是看业务是不是真正搞好,能不能持续盈利,否则就只是5个盖子7口锅的游戏,缺口总是遮不住的,这就是商业的本质规律。

乐视有自己运营的实体业务,他确实在干事,这是他与德隆的最大区别,但乐视今天的资本游戏比起德隆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乐视的资产资金往来又极其复杂,粗略分析,就有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区别、有贾跃亭私人资产和公司资产的区别、有国内资产和国外资产的区别,整个体系之中有多少个兜、每个兜里有多少钱、兜里的钱到底是谁的、有多少钱是左兜进右兜,恐怕乐视内部也没多少人能讲清楚。对于这样的企业,融到的钱到底用在哪里,公布出的营业收入等财务数据有多大水分,大家真得仔细掂量。

而且,由于业务不盈利,更谈不上谷歌、BAT那样的现金牛业务,盈利的增长跟不上融资的成本,乐视需要不断融资,为了融资,就要不断讲出新的故事,讲了故事就要干事,所以乐视的摊子铺得越来越大是必然的,这时乐视的生意不仅有融资的成本,时刻保持复杂的资金链挺得住,而且又要拿出真金白银开发新业务,用对未来的更大期待遮蔽当下的明显不足,可谓资本与业务风险的双重叠加,看似膀大腰圆,其实无比脆弱。

回看我们短短30余年的企业史,那些由于吃得太多、跑得太快而迅速破败的明星企业大有人在。贾跃亭在去年11月时的内部信中,已经把跑得过快的问题分析了很透彻,而融创的孙宏斌也本就是资本运作的高手,在乐视重获希望的今天,也正是到了要把已有业务精耕细作的时候。我时常会想,如果没有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时代背书,可能乐视已经倒掉了,现在真是一个创新的好时代。乐视想赢得未来,最重要的其实就是四个字:少说多做。但做出的业绩能不能受得住前期融资带来的压力,自身创造的现金流能不能抵得住没有新故事后股价下跌的压力,我们还要拭目以待。

2017年,一个继续保持不确定性、并被注入更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年份。看看OPPO,看看乐视,祝愿企业家们,创业者们认认真真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成,有更大的收获。

猜你喜欢
春梦生态
《春梦六解》(书影)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生态养生”娱晚年
枕上片时春梦中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香港:城寨春梦
吴玉亮《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