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现状及成因分析

2017-04-12 03:40骆绍烨庄美连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教学课堂

骆绍烨,庄美连

(莆田学院a.信息工程学院;b.文化与传播学院,福建莆田351100)

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现状及成因分析

骆绍烨a,庄美连b

(莆田学院a.信息工程学院;b.文化与传播学院,福建莆田351100)

手机对于大学课堂教学有促进的一面,但过度及不良的手机使用必然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在福建一所本科高校实施的关于大学生手机使用和课堂手机依赖情况的网络问卷调查显示,当前高校课堂手机依赖情况较为严重,已影响到了正常的课堂学习。文章详细分析了造成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的教学、学生、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为防控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提供理论支持。

手机依赖;课堂教学;现状;原因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的功能从简单的电话和短信扩展到了众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这些新的应用和功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使手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要工具。与此同时,手机依赖症也随之出现。手机依赖指的是过度滥用甚至沉湎于游戏、网络、短信、拍照等手机功能,并因此危害了工作、学习等正常生活和心理健康,手机依赖实际上是一种“行为成瘾”。[1]作为大学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也深受手机的冲击和影响。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已是高校中的普遍现象,但课堂上手机的过度或不当使用必然分散学生的学习投入,[2]降低学习效率和效果,加重“手机瘾”,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手机对于大学课堂的影响

手机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如何使用。一方面,手机的部分功能和应用可以对课堂教学起到辅助作用;另一方面,过度及不良的课堂手机使用必然影响学生学习和课堂教学。因此,手机进入课堂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

(一)积极作用

记录功能:利用手机记录电子教案或课堂实验。当前的大学课堂广泛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由于课件播放速度等原因,学生往往很难及时记录多媒体课件上的重要知识点。而一些操作性的知识点,比如实验过程、软件的使用操作步骤等,纸质记录更是无法实现。手机的拍照、摄像功能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既方便又形象。不但能记录课件及操作,还包含了教师的过程讲解,对于学生的课后复习有良好的帮助作用。

检索功能:利用手机上网功能进行信息检索。学生在课堂上时常会因教学内容突然涉及一些不了解的知识点或内容而影响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如今的大学教室大都配备了校园WIFI,发达的移动通信网络使得手机上网更加便捷,通过手机上网检索可以及时便捷地获取答案,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交互功能:利用手机上的各种应用实现课堂教学辅助功能。当前大学生使用的手机绝大多数是智能手机,它们除了拥有自身所携带的丰富功能之外,还可以下载安装各式各样的应用,其中的一些功能和应用同样可以为课堂教学服务。例如,可以利用手机的蓝牙功能实现课堂点名,只需要短短的十多秒就可完成近两百人的点名任务,[3]大大提高了课堂考勤的效率。还有教师利用手机二维码进行课堂互动教学[4],也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消极作用

1.学生本人方面:占用课堂时间,影响课堂学习。不当的课堂手机使用会严重影响学生课堂的知识获取。学生在课堂玩手机时,通常注意力都在手机上,很难或完全没有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虽然大部分学生表示在课堂使用手机的时间通常不长,但课堂教学具有连续性,被打断后重新融入需要一定时间。所以课堂使用手机影响的不仅只是使用手机的时间段,而是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2.其他学生方面:诱导使用手机,加重课堂手机依赖。身边的同学在使用手机无形中提醒了一些原本在认真听课的同学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手机上。从调查中也可以看出,社交娱乐功能仍是课堂手机应用的主要方面。手机上的聊天、社交等应用最大的特色就是互动。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互动的对象往往是自己的同学,这就使得有些原本专注于学习的学生不得不将注意力转移到手机上,无形中加大课堂手机依赖影响的范围。

3.上课教师方面:扰乱教学秩序,影响教师上课效果。课堂上的各种手机声音会打断正常的教学活动,干扰其他学生的注意力,破坏教师的讲课思路。[5]同时,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相影响、彼此作用的过程,良好的教学秩序和师生互动能很好地促进教学。相反,大量的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而不参与课堂教学必然严重影响教师的上课状态,削弱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降低学生听课效果和教师课堂讲授质量。

二、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网络问卷形式进行,调查时间为2016年3月,调查对象为福建一所本科高校的在校本科学生,共获得有效问卷531份。其中,男生312人,女生219人,年级包含了从大一到大四的所有年级,专业涉及理工科(47.3%)、文科(23.7%)、医科(19.2%)、艺术(2.6%)、管理(4.7%)等多个学科门类。

(一)大学生手机普及情况

当前,手机的普及率极高,在调查中仅有1位受调查者表示目前还没有手机,而有18.5%的受访大学生有两部或两部以上的手机。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已开始使用手机,仅有12.6%的被调查大学生是在上大学后才开始使用手机。与此同时,手机的开始使用时间随着年级的降低而逐渐趋于低龄化(各年级大学生开始使用手机的时间情况如图1所示),调查中的大一年级学生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在高中前已开始使用手机。

图1 开始使用手机的时间情况

(二)手机的日常使用情况

在手机的每日平均时长上,大部分学生为2-6小时,而6-8小时的为18.3%,甚至有12.6%的学生超过8小时,相比之下,每天平均使用时长低于2小时的仅占3%。可见,手机已成为绝大多数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学生甚至将主要精力花费在手机上。

在手机的主要使用时段上,有62.5%的受调查者并无固定的使用时间,休息和睡前会经常使用手机的学生也都超过了一半,有46.2%的学生表示在需要打发时间时使用手机,而28.2%学生表示会经常在上课时使用手机。

从手机的主要用途上看(表1),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网络聊天(84.2%)、接打电话(73.8%)、浏览网页(65.2%),而选择“学习或找资料”的占了57.6%。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学生的手机用途最主要是在社交方面,但不可否认的是学习也已成为手机的主要用途之一。

表1 大学生日常手机主要用途

在调查中有53.9%的大学生表示不能接受“一天或两天不带手机”,并有38.2%的大学生经常或总是在学习和做其他事前先玩一会儿手机,而表示完全不会因为手机而影响学习或其他任务的大学生仅占调查总人数的7.3%。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手机依赖已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不少学生早已成为“低头族”,有些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心理瘾性。

(三)手机的课堂使用情况

在课堂手机使用频率统计中,仅有11.5%学生表示基本不会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偶尔使用的占45.6%,而经常在课堂使用手机的占30.3%,还有12.6%的学生表示每节课都会使用手机。在使用手机的主要课程类别上,不同性质的课程有较大差别。课程性质为公共课的占比最高,达到了53.5%。相比之下,专业理论课程占8.1%,专业实践课占比仅有0.6%,另有37.9%的学生表示玩不玩手机与课程无关。

从课堂手机的使用时长上看,有74.4%的学生使用时间在课堂的三分之一以内,但5分钟以下的仅有28.6%,16-30分钟的占18.3%,甚至有7.3%的学生基本整节课都在玩手机,将课堂教学抛于脑后。

对比日常的手机主要用途,由于受限于课堂时间和纪律管理,在课堂上手机各个用途(表2)的比例都有所下降。与日常生活一致的是使用最多的仍是社交方面的功能,网络聊天依然占比最高。由于课堂秩序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不会在课堂上接打电话,但仍有11.1%表示在课堂上接打过电话。

表2 大学生课堂手机主要用途

在调查中,有51%的学生意识到课堂使用手机会影响听课,但感觉无法摆脱。这表明一些大学生的课堂手机使用不只是简单的使用过度,而是在心理上已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精神依赖性,课堂玩手机成为不自觉的行为。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已从日常生活延伸到了课堂,课堂上的手机依赖情况已不容乐观。虽然手机对于高校课堂教学存在着积极的一面,但合理使用仍不是课堂手机应用的主流,有64.4%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如果没有手机将会花更多的时间在听课上,可见大部分的大学生在课堂上并没有将手机用于课堂教学或学习,这将很大程度地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凸显手机对于高校课堂的负面作用。

三、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原因分析

要想解决大学课堂手机依赖日趋严重这一问题,就必须寻找造成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的原因。依据内外因的不同以及高校课堂的特殊性,可以将影响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的原因分为教学因素、学生自身因素、环境因素三大类。

教学因素。调查中有接近三分之二(57.4%)的学生认为教学因素是课堂玩手机的主要原因,虽然这是从学生角度得出的结论,但也说明了教学方面的问题是课堂手机依赖产生的最重要原因。

1.教学内容陈旧。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各种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大学的教学想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变得越来越难。许多大学课程讲授的内容与现实存在较大的脱节,甚至是早已过时的内容。以公共课计算机基础为例,采用Windows7操作系统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上机环境是近两三年才出现的,甚至有不少的高校目前仍然还在教授WindowsXP操作系统的使用。与此相对应的是,许多学生的电脑上安装的是 Windows 8、Windows 10等更新的操作系统。学生对于这样的“过时”课程内容自然提不起兴趣,难免将注意力放到了玩手机等其他方面。

2.教学方式不当。不少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授课方式单一,缺少必要的师生互动交流[6]。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兴趣,适当的课堂互动可以避免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手机上。有些教师在讲课时只顾着将课程的知识点“输出”,不注重讲课方式和方法,在授课过程中一味地读课件或读教材,甚至没有备好课就去上课。这样的课堂自然无法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

3.课堂管理不足。良好的课堂秩序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有些教师上课时只顾在讲台上讲课,不注意课堂管理,认为只要不影响讲课就可以了,而对于玩手机的同学放任不管,使得课堂手机使用情况愈发严重。在问卷中,多达59.1%的学生表示会因为老师的课堂提醒而将手机收起来不再使用,30.9%的同学表示会暂时收起来,只有10%的学生不会理会老师的提醒。

4.评价机制不合理。大学中的学生成绩主要由期末考试评定,虽然平时成绩也占有一定比例,但这部分成绩主要依据考勤及作业来确定,很少有教师会将课堂表现纳入考核。而部分学校在如今就业的压力下,为了让学生在就业时能有一份更漂亮的成绩单,要求教师尽可能地控制考试难度,学生通过临近期末的集中复习通常就可以通过,课堂的学习效果在成绩中体现得不明显。这就导致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忽视,加重了课堂手机依赖。

(二)学生自身因素。该因素在课堂玩手机主要原因的调查中占比最低,仅有12.6%的学生认为是个人原因。这并不是说学生个人因素对课堂手机依赖的影响很小,而是由于学生在调查时通常更多地考虑外在因素而忽略主观因素。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将学生的主观原因简单地归结为自制力不足,而忽略其中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行为惯性等深层次原因。

1.学习态度不端正。大学没有了升学的压力,不少学生只要求能够通过考试最后拿到毕业证书,因而缺乏上进心和忽视学习[7]。在课堂上自然也不愿意参加教学活动,玩手机便成了这类学生逃避学习的一个手段。

2.不当的学习方法。大学的学习氛围相对比较宽松,更多的是依靠个人的自觉,教师的督促远比中学少得多。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难以适应这种变化,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在课堂上就表现为没有老师的“赶鸭式”教学,学生的学习就没有“方向”,注意力很容易转向手机等其他地方。

3.行为惯性。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手机,这种习惯自然会延伸到课堂中。在调查中,有31.8%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在上课之前已开始看手机,因而在课堂上仍会不自觉去关注手机,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活动间隙等学生精力容易分散的时候。这并非是学生的自控能力不足,而是一种行为习惯。

(三)环境因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对降低学生课堂手机依赖情况十分重要。该因素在调查中占比30%。

1.丰富的功能及便捷的上网环境。现在的智能手机功能繁多,各种手机应用数不尽数,覆盖了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同时,许多高校中发达的移动通信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上网条件,学生套餐等通信资费方式降低了上网费用。大学生们越来越愿意使用手机,也越来越离不开手机。

2.传播效应。一方面,使用手机的学生会对其他的学生无形中起到提醒的作用,一些原本正在参加课堂教学活动的学生可能会由于看到其他学生玩手机而受影响。另一方面,社交等手机应用注重“用户黏度”,增强用户的互动效果和体验是软件吸引用户的主要手段。在课堂上玩手机的同学通过这些应用既能够引导更多的同学加入互动,又会使参与的学生增加手机的使用时间,加重课堂手机依赖。

为了更准确了解各个因素对课堂手机依赖影响的大小,笔者针对“上课时在哪些情况下,我不会使用手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上课时在哪些情况下,我不会使用手机?”调查结果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仅有个别学生表示无论怎样都会玩手机。这反映了学生有参加课堂教学活动的意愿,但主观积极性不足,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在各因素中,课堂教学方式对于课堂手机依赖的影响最大,教学内容次之,良好的课堂互动和秩序管理对于学生摆脱课堂手机依赖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手机没有流量等环境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课堂使用手机。

四、结语

通过调查得知,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课堂手机依赖已严重地影响到高校课堂教学的质量。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课堂教学方面的因素,也有学生个人和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因此,解决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也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学校、家庭、教师、学生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高校课堂教学环境。

[1]刘红,王洪礼.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与孤独感[J].心理卫生评估,2012,(1):66-69.

[2]张健.大学生课堂手机控现象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23):24-25.

[3]查睿.180人上课蓝牙点名只需12秒[EB/OL].[2011-12-1]. 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1_12/01/11023934 _0.shtml,

[4]王海平.二维码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4,(14):116.

[5]刘芳.大学生手机依赖对课堂教学的不良影响及应对[J].黑河学刊,2014,(1):171-173.

[6]胡晓斌.对大学生课堂玩手机现象的思考[J].教育观察,2014, (28):33-34.

[7]梁莹.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及其干预策略[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

(责任编辑:徐国红)

The Status Quo and Cause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Classroom Mobile Phone Dependency

LUO Shao-yea,ZHUANG Mei-lianb
(a.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b.College of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Putian University,Putian 351100,China)

Mobile phones have the advantages to promote the classroom teaching,while the excessive and unhealthy use of the mobile phones in classroom inevitably affects normal teaching.The network questionnaire of college students’classroom mobile phones dependency in one of the universities in Fujian indicates that the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classroom mobile phone dependency is relatively serious and has affected the normal classroom learning.The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including classroom teaching,students,environment to provide support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llege students'classroom mobile phone dependency.

mobile phones dependency;classroom teaching;status quo;cause

G642.0

A

1009-3583(2017)-0146-05

2016-10-25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重点立项课题“大学课堂手机依赖的原因及对策分析”(FJJKCGZ15-017)

骆绍烨,男,福建仙游人,莆田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信息检索、计算机视觉。

猜你喜欢
大学生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