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异国 心系祖国

2017-04-12 12:40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6年35期
关键词:亡国侵略者华沙

著名波兰音乐家肖邦从小被誉为“神童”,少年时代被老师评价为:非凡的能力,音乐的天才。肖邦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热爱波兰的民族文化,日后的创作也大都来源于此。然而,肖邦生长的年代,正是他的祖国遭受外族奴役和欺辱的时期,那时的波兰被俄、奥、普等侵略者瓜分得支离破碎。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爆发后,欧洲大地的革命浪潮风起云涌,波兰的民族斗争也日渐高涨。一批爱国青年秘密集结起来,酝酿着新的起义,革命一触即发,形势异常紧张。肖邦的家人、老师、朋友惜才心切,不忍看他的才华湮没,纷纷劝告他赴国外演出旅行,并劝诫他以乐曲为武器,为国内的革命运动提供激励与支持,以此报效祖国。尽管十分希望投入到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中,但慎重考虑之后,肖邦最终决定离去。“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肖邦就是抱着这样的悲愤之情,与生活了20年的祖国别离。

肖邦离开祖国没多久,由于波兰大贵族的背叛,华沙起义被俄国侵略者残酷镇压了。肖邦听到这个消息后,义愤填膺、悲痛欲绝,但旋即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了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那催人奋起的旋律,不仅是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更是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刻骨铭心的恨。

此后,肖邦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他创作出了大批流传百世的优秀爱国主义作品。然而,身体的羸弱,再加上常年对祖国的担忧和生活的奔波,1849年10月,他终于躺倒在病床上。弥留之际,肖邦还深深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他紧紧握着姐姐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就这样,年仅39岁的肖邦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如今,他的心脏被安置在华沙的圣十字大教堂里。

素材点击

1.化悲痛为力量。目睹祖国被侵略者践踏,经历亡国之痛,肖邦强烈的民族感情和爱国主义热忱被激发,虽然不能够亲自上战场投身战斗,但他用自己的音乐做战歌,鼓舞士气;他游走于欧洲各国,积极为祖国的民族运动贡献力量。他是一位半生颠沛流离、客居他乡,然而又將一片赤诚之心献给祖国的波兰之子。

2.祖国是永远的“根”。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灵魂寄托,祖国波兰永远是肖邦的“根”;虽然多年颠沛流离,肖邦依然坚持自己的波兰国籍,一心希望回到祖国,哪怕只是一颗“心”。

猜你喜欢
亡国侵略者华沙
Nanjing Confucius Temple
My Trip
“亡国”与“亡天下”的金石学
陈后主亡国
冰岛的夏天没蚊子?
世界最漂亮的鸡
波兰 华沙起义73周年
李清照词中“愁”的意和蕴
性格决定命运
不弯腰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