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各大学内经验分享类组织效果研究

2017-04-12 02:19周亚雯雷晴岚通讯作者
环球市场 2017年5期
关键词:外语学院财经大学校方

周亚雯 雷晴岚(通讯作者)

贵州财经大学外语学院

贵州各大学内经验分享类组织效果研究

周亚雯 雷晴岚(通讯作者)

贵州财经大学外语学院

在高校的教育管理中,经验分享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经验分享是高校知识传播的主要动力系统之一,通过经验分享,能有效推动高校的知识流动速度,提高知识的效用。个人经验、知识总是深藏在个体的大脑中,如果个人经验不能有效的转变为组织经验,那么经验的传播速度将异常缓慢。经验的有效分享,能促进高校内知识的良性流动和增值。为此,本文对贵州各大学内经验分享类组织的效果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贵州各大学内经验分享类组织的开展现状,然后分析了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最终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高校;经验分享;现状;建议

1 经验分享类组织概述

目前国内关于经验分享类组织的概念尚无一个明确的界定,本文结合此次研究的一些主要对象,认为经验分享类组织可以理解为主要目的在于将个人的经验、知识通过分享的形式进行传播,从而将其转化为集体知识、经验的组织,比如社团、讲座、论坛等。

2 组织主办方与受众对象

2.1 校方组织类

校方组织类经验分享组织主要是指由高校发起的,以向学生传播知识、经验为目的组织活动,其中主要包括学校举办的讲座、研讨会、论坛等。就目前来看,校方组织类经验分享组织的优势在于得到了高校的大力支持,因此资金较为充足,分享的知识、经验质量较高,同时覆盖的受众数量较多。而其不足之处在于,举办大型讲座等活动需要投入较大人力、物力和财力,因而举办频率往往不高。同时,由于此类经验分享组织是由校方发起,所以存在与学生真实需求脱节的问题,有时候分享的知识、经验并不是学生真正感兴趣或者迫切需要的。

2.2 学生组织类

学生组织类经验分享组织主要是指主要由学生自己发起,高校为其提供一定便利所开展的组织,其典型代表为高校的各类学生社团。学生组织类经验分享组织的优势主要在于由于是学生自己发起,所以分享的知识、经验都是学生自己最感兴趣的,同时这类经验分享组织的活动费用往往不高,同时也是由组织内各成员共同分担,所以开展组织活动的频率较高。而此类经验分享组织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是学生自发组织,所以其分享的知识、经验质量受组织负责人自身水平的影响较大。如果组织负责人自身的知识、经验质量就不高,其分享给组织其他成员的知识、经验往往不容乐观。

3 经验分享类组织在高校内开展的现状

为了对贵州各大学内经验分享类组织效果进行了解,本次调查了贵州部分高校的经验分享类组织开展现状。

3.1 开展现状—以贵州财经大学为例

本次调查的贵州财经大学经验分享类组织包括贵州财经大学第六期企业家讲坛、贵州财经大学三大论坛、贵州财经大学晨读社、贵州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角、花溪孔学堂等。 本文以林木西教授作客贵州财经大学经济论坛为例进行说明。此次讲座的主题为向学生深入讲解世界经济的“疲态”、中国经济新常态以及区域经济新常态下的主要特点。最后结合西部大开发“贵州路径”的主要特色论述“大数据”为什么在贵州以及贵州的“七朵云”工程。

对于此次讲座,学生的反馈各不相同,有学生说是学院强制参加,自己收获不大;还有学生说讲座涉及到的知识专业性太强,只适合经济类专业学生来听;也有学生认为此次主题很好,其中涉及到很多深层次经济知识让人收获颇多。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目前贵州财经大学的经验分享组织的形式和数量较多,其作用也得到了较多同学的认可。该高校经验分享类组织的主要特点如表1:

3.2 开展现状—以贵州大学为例

目前贵州大学内的经验分享组织主要包括各类讲座、论坛、社团以及英语角等,其形式和数量均比较丰富。本次主要调查的是该校英语角针对英语四、六级考试所组织的经验分享活动,活动的主题是在四、六级考试中取得高分的同学向还未参加四、六级考试的同学分享自己准备四、六级考试的一些心得、技巧。在随机选取的30名参与此次分享活动的同学中,有27名表示自己很愿意参加这种学生自发组织的经验分享会。由此可见,在贵州大学中,对于此类与学生自身利益切实相关,并且由学生自己发起的经验分享类组织是比较受欢迎的。

4 个案调查与透视得出的结果分析

4.1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1 部分组织不是学生自愿参与

对于部分经验分享组织,有时候并非学生自愿参加,而是高校强制某些班级的学生参加。这类经验分享组织虽然表面看上去参与学生人数众多,但是参与者往往都是抱着敷衍了事的态度,并没有真正学到知识。这部分经验分享组织之所以会强制学生参加,主要是因为这些经验分享组织是由校方举办或者是校方与社会机构合办的,带有一定的商业化性质,强制学生参与主要是为了“凑人数”。

表1 贵州财经大学经验分享组织的特点

4.1.2 经验分享的效率不高

经验分享效率不高是很多经验分享类组织都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具体表现为参与者在经验分享活动结束之后,并没有较大的收获。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是经验分享活动的时间太短,传递的知识、经验十分有限;第二是分享的知识、经验过于深奥,参与的学生很难充分理解;第三是分享的形式不够科学,比如开办的讲座仅仅就是主讲人口头上进行知识分享,没有相应的多媒体、书面材料进行配套。

4.1.3 缺乏系统性的经验分享

部分经验分享组织的问题在于分享的知识、经验过于“碎片化”,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点在讲座类经验分享组织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讲座往往是每次设置一个主题,一个主题只开办一场讲座,这就造成能够分享的知识很有限,学生能够了解到的也只是冰山一角,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

4.2 改进建议

4.2.1 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真实需求

高校与社会机构联合开办一些带有商业化性质的经验分享组织并非不可,但是强制学生参与的方式却不应采取。通过这样的方式,无需强制就能吸引较多学生参与,并且能够大幅提升经验分享的效果。

4.2.2 合理安排分享内容和时间,提高分享效率

在开展经验分享组织之前,应该做好策划工作,具体包括分享内容的难易程度、分享时间等。具体需要站在大多数学生的角度来看待此次经验分享活动,考虑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对于所分享的内容的接收程度,从而合理安排内容和时间。只有提前做好这样的策划,才能进一步提高经验分享的效率。

4.2.3 增加系统性的经验分享活动数量

为了让分享的知识、经验能够形成完整的体系,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系统性的经验分享活动数量。比如关于某个主题所开展的讲座,可以考虑做成系列讲座的形式,每期围绕其中的一个方面来讲,而不是仅仅只做一期。这种系统性的经验分享,能够避免学生获取的知识、经验过于“碎片化”,无法达到经验分享的最佳效果。

5 未来发展方向及趋势

由于经验分享类组织在高校进行个人经验向集体经验的传播上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未来高校经验分享组织的形式和数量将会更进一步增加。目前很多高校的经验分享组织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随着此类组织开展经验的不断丰富,今后的高校经验分享组织无论在分享效率、内容质量、系统性方面均会明显提升。

[1] 韩经纶.知识共享与风险防范[M].贵州人民出版社,2014

[2] 罗志勇.知识共享机制研究[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3

[3] 钟俊元.个体智力资本向组织资本转化的机理、模式与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2

雷晴岚,贵州财经大学外语学院 教授

2015年贵州省贵州财经大学外语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贵州各大学内经验分享类组织效果研究”(201510671030)

周亚雯(1995—),女,汉族,河北石家庄市人,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外语学院商务英语,研究方向:商务英语

猜你喜欢
外语学院财经大学校方
How to Understand the Story of an Hour Using Id, Ego and Superego
寻找最美校园 吉林财经大学
Pilot Study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eness and Prosodic Features
Using visual pedagogy to help adult immigrant in Australia
合理的调校方可挖掘最大潜能 Sony(索尼)VPL-VW768
加大力度 全面保障学校学生合法权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全年总目录
浙江财经大学伦理研究所简介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全年总目录
Research on Public Signs and theⅠmportance of this Research to C-E Trans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