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15世纪前西方音乐演出服的造型

2017-04-12 08:54
山东纺织经济 2017年12期
关键词:演出服古罗马中世纪

牛 霄

(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浅析15世纪前西方音乐演出服的造型

牛 霄

(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音乐演出服是音乐艺术与服装文化的结合体,从艺术交融的角度探讨音乐演出服的影响力和启发作用。本文从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三个时间维度对音乐演出服进行了介绍和分析,阐明其艺术形态和发展历程。研究美声唱法诞生前音乐演出服的造型,对于了解后期歌剧演出服具有重要意义。

音乐演出服;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中,服装作为生活的物质基础与音乐艺术关系紧密。随着声乐艺术的发展,音乐演出服根据时代的变化以及多样的音乐类型不断演变。欧洲声乐主要是美声唱法,本文主要研究美声唱法诞生前音乐演出服装的造型。西方音乐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1 古希腊(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

古希腊位于地中海沿岸,其地理位置为古希腊的文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一方面,与东方文化的长期交融缔造了更加辉煌的古希腊文明;另一方面,在其不断向西方扩进的过程中对欧洲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方音乐传入希腊,古希腊在此基础之上,加以发展,形成了自己的音乐。古希腊的音乐活动往往围绕着祭祀神灵、公众聚会、竞技比赛等重大的社会活动而展开。乐器主要有弦乐器里拉和管乐器阿芙洛斯,其中里拉的产生要早于阿芙洛斯。古希腊音乐的发展与诗歌、戏剧紧密相连,音乐形式主要以单声音乐为主,其音乐理论对后世欧洲音乐的发展影响颇深。

古希腊人崇尚自然,服装多为披挂式和缠绕式,将面料直接在人体上进行缠绕,无需裁剪。主要类型有:

希顿,男女都穿,其样式类似于今天的连衣裙,将整块面料直接围在身上,在肩膀处用别针固定,有的还需在侧缝处缝合。主要分为多利亚式和爱奥尼亚式。多利亚式之前为多利亚人穿着,故以此得名。没有袖子,面料多为厚重的毛织物,垂感较好,在两肩处用别针固定,有折边,多为年轻人穿着。爱奥尼亚希顿的面料多用亚麻的绉布,肩膀至手臂多处固定,侧缝缝合,有袖。

希玛纯,是穿在希顿外面的长外衣,多为白色,将织物披在左肩,从右侧腋下绕到前方再搭回左肩,边缘有纹样装饰。

还有一种叫克拉米斯的小斗篷,面料为毛织物,多见于青年男子。

受社会生产力的影响,古希腊人的日常服装与音乐演出服装的款式并没有什么显著的区别,但会针对活动精心打扮,多体现在头饰与化妆上。从电影《亚历山大大帝》当中来看,古希腊人民的音乐活动十分丰富,宗教祭祀和节日庆典等大型活动都伴随着音乐表演。音乐演出的服装主要为白色的希顿,并搭配多样的金属类饰物。作为古典主义风格的源头,古希腊服饰在纯粹自然的基调下,实现了服饰文化与音乐艺术的交融结合,其核心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

2 古罗马(公元前1世纪—476年)

古罗马文化发祥于意大利半岛,到公元前1世纪左右,形成了横跨亚欧非的罗马帝国。古罗马人崇尚武力,能征善战,公元前146年便征服了希腊。在音乐方面,罗马完全继承了希腊的音乐文化。早期的罗马人并不喜欢音乐活动,认为这些音乐活动有损自己高大的武士形象。后来日渐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罗马贵妇开始将音乐看做是地位和身份的标志,音乐才得以在罗马风行。相比古希腊的音乐,罗马音乐更注重实用化和娱乐性。在各种大型的集体活动中,罗马军乐非常普及。同时,音乐开始职业化,出现了职业的音乐家。音乐家被皇室供养,为贵族服务,音乐逐渐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娱乐。

公元元年,基督教产生。随着君士坦丁大帝在公元313年宣布基督教的合法,颁布米兰勒令,公元392年被定为国教,基督教音乐逐渐兴起。

古罗马的服装代表了穿着者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古罗马初期,吸收了希腊的服装文化,后经过自己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才形成了自己的服装文化。

托加,是古罗马的代表性外衣,是罗马公民的身份象征,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衣服。托加的造型类似希腊的希玛纯,材料为毛织物,呈半圆形。

丘尼卡是由古希腊的爱奥尼亚式希顿演变而来,基本形制是一种宽大的贯头衫,既是内衣,也可当做外衣。面料多采用白色的毛织物,结构简单,前后两片,留出头和手臂的位置,在腋下和肩部缝合。

女性服装的外衣主要是斯托拉和帕拉。斯托拉是一种长及地面的外套,结构与希腊的希顿相同。材料多为毛织物,后也有亚麻和丝绸。帕拉类似于希玛纯,在前胸处用别针固定,边缘处有流苏装饰。

强盛的古罗马帝国使古希腊的风格得到延伸和发展,在实用性和政治性的前提下,简练朴素的样式搭配多种色调,将社会的各阶层区别划分。随着音乐的职业化,服装文化的发展表现在音乐艺术上是对客观形式美的不断探求。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音乐,奠定了西方音乐发展的基础。

3 中世纪(476年—1453年)

“‘中世纪’一词,最早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1]中世纪的音乐活动受基督教的影响较大,基本都是围绕着教会的礼拜活动而产生的,主要有日课和弥撒两种形式。“礼拜活动中唱诵的经文称为圣咏”[2],格里高利圣咏是最早的声乐教本,由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在位期间修订和编纂而成,是单声部音乐形式的唱经本。同时,教皇格里高利还建立了最早的歌唱学校,为唱诗班提供音乐人才。唱诗班的成员都是男童,后来出现了“童声合唱”,导致了后来阉人歌手的出现。

随着人们对教会音乐的狂热,产生了修饰圣咏的复调——奥尔加农,这同时也是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另一种复调音乐是与奥尔加农风格迥然的第斯康特。中世纪极为重视教会音乐,所以限制了除教会音乐之外的其他世俗性音乐的发展。从11世纪起,流浪艺人开始出现,他们多才多艺,创作题材多为反映民众的生活。

中世纪的服装文化也受到了基督教的强烈影响。从古罗马的宽衣文化,最后发展为窄衣文化。自此,西方服装脱离平面式的二维结构,进入三维立体时代。基督教不允许妇女在教堂里唱歌,所以演唱者为男性,音乐演出服全部为男性服装。服装受东方文化的影响,沿袭了古罗马的服装。

达尔玛提卡是一种面料呈十字形且中间挖领口的贯头衫,袖底缝、侧缝分别缝合,款式简单,色彩单纯,系腰带。到后期,衣身逐渐变窄,多余的量被裁剪掉,渐渐形成合体的结构,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最具代表性的服装是帕鲁达门托姆,是一种整体形制为方形的宽松式外套,毛织物面料,类似于一件大斗篷,胸前衣襟处有刺绣,在右肩处用别针固定。

罗鲁姆是一种圆领长袍,带有宝石装饰的带状物,在胸前交叉缠绕,由腰处固定,最后搭至左手腕。中世纪的音乐活动大多集中在教堂,男性穿着达尔玛提卡做礼拜唱诗和赞歌。自宗教信仰的力量壮大以来,中世纪的音乐和服装多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在思想禁锢的同时,又打破传统局限的意识形态,音乐演出服的造型设计进入到全新开放的领域。大胆的色彩和夸张的造型将人们的情感流露表现的愈加分明。

结语

纵观十五世纪前西方音乐演出服的发展历史,受地域文化、民俗和宗教的影响,呈现出时势统一和复杂多样的特点。无论是古希腊的主观自然美,还是古罗马政治和中世纪宗教下制约与创新的客观美,美感的厚度不断增加。可以说,研究十五世纪前音乐演出服对后世音乐服装的发展创新有着丰富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1]李当歧.西洋服装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3]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TS941.2

A

10.3969/j.issn.1673-0968.2017.12.003

牛霄(1991-),女,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2015级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服装设计)。

猜你喜欢
演出服古罗马中世纪
中世纪欧洲艺术
“黑暗时代”一说是谬论。这里说说中世纪的科学进步为何仍举足轻重 精读
两个大忙人
征战在中世纪的骑士
第九回 古罗马人钟爱写实的浪漫
古罗马艺术从何而来?
中世纪晚期英国文学中的农民写作
毛毛虫要演节目
竞争
隆力奇遇见古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