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理性思考

2017-04-13 18:45姚海龙�オ�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理性战争高中历史

姚海龙�オ�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需要超越传统经验层面,以引导学生在理性思考中形成自己的认识。这就需要教师寻找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并在学习反思中思考历史事件的描述与背后的逻辑。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教学理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101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才能让学生明智呢?是不是说学生知道了历史知识,就能够变得聪明起来?历史智慧与历史知识显然不能画等号。那如何才能从历史学习中获得智慧呢?笔者基于自身的专业成长以及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了不断的思考。

一、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

高中历史教学有两种基本的方式:一种是讲授式,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历史知识,以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分析与归纳,找到历史人物处理问题的辦法,并从中汲取智慧;另一种是探究式,即围绕一些重点历史知识,并展开深入的讨论,在讨论中逐步学会如何理性地看待历史问题。这两种教学思路有所不同,不过这里所说的不同并不是新课程改革引起的“探究式”优于“讲授式”的不同。教学方式只是浅层次的问题,学生是不是能够在对历史问题的讨论和在历史知识的构建中生成智慧,才是深层次的东西。能够达到这个目标的教学方式是有效的。

比如对于甲午中日战争这一重要知识的教学,可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讨论呢?也许可以讨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为什么会失败”这个问题。除了传统的认识之外,教师还有这样三点可以引导学生去深入讨论:讨论战争的失败一般需要从哪些角度去思考?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如何确定最主要的失败原因?如何从战争失败的原因分析中获得对当下有启发意义的智慧?这样三个问题的价值在于其能够向学生传递一种信息,即看待像甲午中日战争这样的历史事件,需要以一种审视的态度去进行;对历史问题的讨论的最大价值是对现实的启发;任何一个历史事件,如果选择的角度不同,那得出的结论常常是不同的,有时候甚至是相反的。

二、开展尊重学生认知的问题讨论

要让学生从历史事件与问题的讨论中获得智慧,关键在于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尽管学生的认知有时与教师的教学目标并不一致,但这并不能成为否定学生认知的理由,真正的智慧一定是学生在学习探索中产生的。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基础很重要,是新认识形成的土壤。不怕学生的观点有误就怕学生不思考,认识到这一点之后,问题讨论可以展开了。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为什么失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传统教学中已经有了详细的讨论,这里不再赘述。这里着重讨论上面的三个问题:其一,讨论战争的失败一般可以让学生从与战争有关的武器、战略、战术、政治背景等角度去思考,这样学生对战争缘由与战争过程的认识就会立体一些,这个问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并为后面两个问题讨论的深入做准备。其一,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如何确定战争最主要的失败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首先从武器角度去思考,这其实是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的,因为清朝在战争中失败基本上都是由于武器落后。对此,笔者先肯定学生的思维逻辑的合理性,然后告诉他们当时北洋政府的装备并不落后,但在日军面前仍然不堪一击,其原因到底在哪里?于是有学生想,是由于当时清朝政府腐败无能,但笔者告诉学生,当时朝廷上下主战呼声还是比较高的,至少那个期间并没有太多的政治上无能的表现。于是,学生的眼光逐步从“战略”缩小到“战术”,他们提出当时清朝海军的士兵战斗力如何、装备保养如何、作战训练如何等细节的问题。其三,当学生的历史学习视角从宏观转向微观时,即意味着学生学习智慧的形成有了坚实基础。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很多,而让高中学生从细节处产生思考,知道日常的作战训练与武器的使用往往在战场上决定着胜负,日军战前对中国海军的家底一清二楚,比如从清军在炮筒上晾衣就知道中国必败无疑等。至于战争失败之后的政治损失,那个自然需要更宽阔的视野。这样的学习过程恰恰回答了“如何从战争失败的原因分析中获得对当下有启发意义的智慧”这个问题。

三、在历史学习反思中生成智慧

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学会走出教材与教参,需要有效引导学生从深度思考中寻找智慧,这种智慧未必能够经国济世,但一定要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自己的认知与态度。高中阶段的学生擅长理性思维,高中历史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点,让学生真正从历史学习中生成智慧。

这里,学习反思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所谓学习反思,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是反思历史认识是如何形成的,二是反思历史背后的逻辑。其实,这两个问题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可以很好地引领学生形成历史认知。比如说同样的历史事件,但是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为什么呢?因为背后有着不同的逻辑。那么,在“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背后,如何才能真正寻找到历史脉络呢?靠的就是反思,就是对古今同类问题的分析比较。当形成的历史认知可以很好地反映当下的现实时,就真的是“读史明智”了。

[参考文献]

高承贤.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J]. 教育, 2016(18).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理性战争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欲望膨胀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象牙战争
理性思考严谨推理优先概念
战争催生的武器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