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东野圭吾作品中的母性情感

2017-04-13 20:01朱贺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母性

朱贺

内容摘要:小说《分身》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于1993年创作的作品。该作品中塑造了多位性格特征鲜明的女性角色,其中两位女主角的母亲氏家静惠和小林志保更是表现出鲜明的个人特性。东野圭吾将两位不同遭遇却又都怀有相同的伟大母爱情感的女性描绘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东野圭吾 《分身》 母性

一、《分身》简介

《分身》出版于1993年,是日本著名作家东野圭吾笔下的一篇悬疑小说。东野圭吾的作品通常文風朴实率直,由于出身理工学科,作品题材多以科技为主轴,同时揭露社会的多面性,揭示出人性或善良或丑恶的一面。《分身》的主角是两位外貌完全一样的女孩鞠子和双叶,但是两人母亲并不是同一人,生活也毫无交集,彼此素不相识。两个人本各自过着不同的生活,却都因为母亲死于非命,疑点重重,使得两人开始追寻自己的身世与母亲逝世的真相。东野圭吾在《分身》中塑造了多位性格特征鲜明的女性角色,其中两位少女的母亲氏家静惠和小林志保更是表现出鲜明的个人特性。东野圭吾将两位不同遭遇却又都怀有相同的伟大母爱的女性描绘得淋漓尽致。

二、爱情占有欲与母性之争

正处青春期的鞠子对母亲面对自己的态度异常敏感,她发现母亲仿佛很在意自己与母亲长得不像这件事情,常常望着自己的脸面露悲伤。而终于在小说后半部分,东野圭吾告诉了我们这一切的缘由:鞠子父亲利用自己曾深爱却没能得到的女人阿部晶子的卵子和鞠子母亲的身体生育下了鞠子。一直被蒙在鼓里的鞠子母亲在知道了真相后失望透顶,伤心欲绝,她不由得憎恨起鞠子父亲甚至是鞠子。于是便策划了一场火灾想要带着全家一起自杀,但最终母亲对鞠子的爱还是复苏了,她把鞠子抱到了屋外后返回,毅然点燃了家中的煤气。

哪怕没有遗传基因这根纽带的联系,她仍然是一个母亲,在千钧一发之际,母性的光辉选择了闪耀,她并没有厌弃鞠子,她时常出现的悲哀表情,并非因为鞠子长得与她不像,而是由于她为自己总是对此事耿耿于怀而自责。母亲的爱并没有改变。在面对自己深爱的丈夫心里却一直爱着别人的事实,鞠子母亲在对爱情的占有欲和母爱中,最终还是选择了母爱。

三、科学事业和母爱之争

与鞠子母亲相比,双叶的母亲小林志保则是一位独立、理智、颇有才华的女性。她是一位典型的女权主义者,她认为男女平等,对女性的社会地位与生物性职责的关系非常不满,于是她希望利用生物技术找出一种不使用自己身体就能得到亲生骨肉的方法,于是把自己变成试验台,亲自参与了一次体外受精实验,而这次实验中用到的卵子正巧也是阿部晶子的。本计划在妊娠之前就将孩子打掉,但在最后时刻,小林志保的母性却突然被唤起,仅仅因为用自己的肚子培育了这种简单的理由便深深的爱着自己生下的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双叶。并因此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和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女性社会地位重于生物性职责的理念。

在之后与双叶一起隐姓埋名的生活中,她也充分表现出了对双叶的爱。双叶作为乐队主唱,心怀梦想。但却因为双叶的存在不能被公开,所以她不准双叶参加会露脸的艺术活动,希望她能平安的低调的度过这一生。当她得知双叶参加了电视节目时,她虽然伤心却没有对双叶多加责怪,这是因为小林志保虽然知道一旦双叶参加电视节目被那些人发现,当年的一切都会曝光,以至于会危及到自己和双叶的生活甚至生命,但是她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并且身为母亲,她不想一直阻碍女儿热爱并追求的东西,也女儿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结语

美国学者萨拉·拉迪克认为“母亲是那些把孩子看成‘要求保护、教养和培育的人们,他们试图以关怀和尊重,而不是漠不关心或暴力对孩子的要求做出反应”,也就是说“母亲”是对孩子生命和生活负责的人,与基因等其他因素并无必然联系。正如本文中与氏家静惠和小林志保两位伟大母亲产生巨大对比的鞠子和双叶的“本体”阿部晶子,她虽然是鞠子和双叶的基因来源,拥有着相同的基因,但她厌恶她们,不愿意看到她们,不愿意承认她们的存在。

《分身》中出现的这两位母亲,虽然性格大不相同,却都在人生重大的选择中保留了母爱。母爱,从不复杂,却一直伟大,这也正是这部小说的核心之一。东野圭吾肯定母性,并借此书纠正我们对母爱的理解:母爱不仅和基因息息相关,更是基于妊娠过程和养育过程而培养出并逐渐加深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更是一种奉献的、无私的、甚至超过生命的重要的情感。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母性
孩子与母亲
孩子与母亲
毕飞宇小说对“母性”的探究
欲望与母性
新写实笔触下的“母性”主题书写
霸权文化侵蚀下母性的扭曲
普拉斯诗歌中的母性道德情感
《好人恐怖分子》的寓言与反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