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发挥文化馆在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进程中的作用

2017-04-13 09:54何洪杨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馆职能

何洪杨

摘 要:全面实施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战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消除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是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各级文化馆、站责无旁贷的任务。但由于目前人、财、物等方面投入不足、认识不够、服务效率低下等原因,导致了城乡文化产品供需失衡,严重制约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发展。积极探索文化馆在开展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的新模式,有利于破解城乡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失衡的难题,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9-0237-01

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重要目标,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指出“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意见》共提出七大块二十六条的意见与要求,旨在进一步推进我国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进程。通过推进文化均等化,有助于明确各级文化部门责任目标,促进城乡文化资源的有效配置。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承担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以保障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做好城乡群众文化服务工作为己任,应对城乡居民快速增长的文化需求与文化供给矛盾,解决好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力度不均的问题,充分发挥好新时代各级文化馆的职能与作用。

一、文化馆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进程中的职责

所谓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指文化部门立足社会效益,为广大群众提供非竞争性的文化服务或者产品,即每一位公民都可享受到基本文化服务保障。这就要求文化館在提供文化服务时不但要做到免费、低费,而且要保证服务范围,让城乡居民都能方便地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而受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各级文化馆在为居民提供文化服务时,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这种落差不但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差异,并且长期下去,将进一步助长这种差距扩大,也就是产生了“好的越好差的越差”的马太效应。比如作者所在地区的各乡镇,财力雄厚的地方可以拥有比较完善的文化站、文化广场等文化场馆、设施,而在一些贫困地区,不但设施简陋,由于交通不便,连文化志愿者开展送戏下乡工作都非常艰难,更提不上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了。对于这种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长期不平衡现象,各级文化馆作为当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应当把自身的艺术综合性、社会服务性、文化普及性等基本特点结合当地实际,以文艺创作、辅导培训、群众团队建设、文化活动开展为手段,解放思想,创新服务方式,努力打破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城乡二元结构。

二、文化馆在承担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工作中的问题

(一)财政投入不足,缺乏基本的文化活动资金

目前,文化馆开展文化服务工作基本依靠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在承担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工作时也不例外。这种单一的投入渠道导致文化馆在推进有关工作时常常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因为在财政资金的监管和使用中往往体现着重市区轻农村、重数量轻质量、重业绩轻保障的观念,最终导致文化馆的文化服务、文化产品更多地是给本来文化生活就比较丰富的城市居民“锦上添花”,而文化服务极其匮乏的农村地区反而得不到保障。同时,财政投入的不足也导致了农村文化艺术专业人才的断层或缺位,甚至拿其他岗位人员来临时“顶替”,这就导致许多文化馆的培训工作很难开展,更谈不上培育一大批乡镇文艺骨干了。

( 二) 文化服务供给方式与内容不符合农村地区群众需求

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不能等同于公共文化服务同质化,在保障城乡群众都公共文化权益的同时,要充分考察城乡居民的需求特点、需求差异,做到按需供给,否则就会出现适销不对路,公共文化服务在农村地区水土不服的现象。比如,文化馆在开展送戏下乡、百姓大舞台等惠民工程时,没能把握服务对象的需求,送去的节目群众不爱看、不接受。具体一点,在某些送戏下乡活动中,主办单位把在城区演出的现代歌舞、西洋器乐等节目照搬到农村地区,虽然是公益演出,但依旧受到了不少村民的“差评”;而同期,由村民赞助的粤曲粤剧专场演出,尽管水平业余,却收到了很好的演出效果。另外,财政投入建设的文化服务场所,如文化站、文化广场等设施经常处于关闭状态,除管理不当原因外,更在于没有提供农村居民需要的文化内容造成没人使用而不得不关闭。这种文化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主要还是文化部门不够重视农村群众的实际需求,一味地拿精英文化浇灌农村文化,必然会出现废弃的文化设施与不合口味的文化服务。

( 三) 对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效率低下

各级文化馆对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效率低下主要表现为资源配置不均衡产生的服务质量跟不上、效果不好等问题,如有的地方组织开展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单薄,为完成任务而走形式、走过场,忽视了农村地区人民群众正在不断增长、不断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其次表现为把民间力量、社会组织和社会资本排除在外,不能培育长期根植于农村土壤的第三方供给主体,只顾送文化而忽视了种文化,无疑大大降低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攻击效率。

三、充分发挥文化馆在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进程中的作用

首先,应加大针对乡镇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力度。财政转移支付是保障公共服务产品供给的根本,增加针对乡镇农村地区的财政投入力度,平衡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在资金投入方面的差异,是确保各级文化馆行使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工作职能最有效的措施。当然,在地方财政吃紧,民生投入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应当从政策方面允许文化主管部门及文化馆拓宽融资渠道,创新服务方式,通过ppp等模式吸引民间力量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完善对资金的监督管理力度,积极发挥文化馆理事会的作用,让资金运行公开透明,专款专用,切实保障资金规范、有效率地使用,把每一分钱用好、用足;其次,要重视培养农村地区文艺骨干。挖掘地方有想法、有干劲,热爱文艺工作的人才,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并纳入城乡两级管理体系当中。在地方给予适当补助的同时,各级文化馆也要把乡镇文艺人才作为乡村文化志愿者进行统一管理,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并严格执行期末考核。对优秀的文艺人才给与物质鼓励,对不合格的、服务时间不足的乡村文化志愿者坚决予以剔除。这样,就能建立起一支扎根基层的,具备基本服务技能的文化服务队伍,从而带动更多的群众团队和民间艺人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最终繁荣乡村群众文化;再次,要提高文化馆在农村地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效能,为群众提供“适销对路”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工作中不能照搬城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模式,应当调查好当地农村地区群众的实际情况、文化需求,打造具备地方特色的优秀文化产品,建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机制。这就要求文化馆理事会在决策时认真考虑农村地区的基本情况,不能在交通、食宿等方面的投入采取与城镇地区同样的标准,否则会打击文化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最后,文化馆应当积极学习、应用互联网数字技术,主动探索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模式。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已完成了电信、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各级文化馆应当深化原有的针对城镇地区的网络文化服务,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在网络文化设备,上网培训等方面对农村文化站(室)给予支持,鼓励农村群众更快更好地享受文化馆的网络文化服务,及时获得有关文化咨询,参与在线文化培训,畅通信息反馈渠道,从而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覆盖范围。

四、结语

总之,文化馆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工作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过程,要稳步、快速地推进。当前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们文化馆人需要锐意进取,从思想上认识到城乡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二元结构的存在,正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非均等化现象,在社会加速转型时期,抓住机遇,切实保障好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供给,改善城乡地区文化民生,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最终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永新.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J].中国职工教育,2008(05).

[2]李岳兰.加强基层文化站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些思考[J].大众文艺,2012(20).

[3]胡涌雪.浅谈对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探索[J].大众文艺,2010(10).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馆职能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职能与功能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对建国以来我军履行对内职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