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有特殊需要的幼儿的个体差异引导

2017-04-13 14:55楼佩佩
速读·中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凯凯小朋友儿童

楼佩佩

儿童是发展的个体,由于他们作用于环境的方式不同,每个幼儿成长与发展都显现出了个体差异。我们应认识到每个孩子的特殊性和特殊需求,特殊需求则包括各种发展前能和不同发展障碍儿童。孩子的差异和特殊需求则包括各种发展前能和不同发展障碍,如多动式的、自闭式的、隔代教育的娇惯式等,或者说在一般人看来是“差那么一点儿的”和“多那么一点儿的”。陈鹤琴教育理念:“凡是幼儿能学的而又应当学的,我们都应当教他。”为了这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孩子的个性差异、能力差异以及发展水平差异等,为每个孩子的个陛化发展扮演好服务者的角色,深入了解这些孩子的性格差异及原因,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儿童,提出一个孩子一贴“药”,一个孩子一本“帐”,一个孩子一条“心”策略,对症下药精雕细琢,了解孩子的不同起点于幼儿园中观察,给每个孩子一片阳光让他们灿烂。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特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儿童是发展的个体,每个幼儿成长与发展的速度、行为形式具有不同的特点;每个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家庭的影响;每个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行为习惯、价值观念亦不同。他们作用于环境的方式不同,因而,也就决定了每个幼儿在原有经验上的个体差异。

一、“一点儿”的差别——有着特殊需要的幼儿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特殊需要的儿童”,如多动式的、自闭式的、隔代教育的娇惯式等,或者说在一般人看来是“差那么一点儿的”和“多那么一点儿的”,他们在同龄的幼儿群体中显得有点格格不入,在保教工作中让老师费尽了心思却收效甚微。

1.“差那么一点儿”的幼儿

清清长得白白净净清丽可人的,乍一看绝对是那种人见人爱的小姑娘。两年前进了幼儿园,通过近距离的接触,老师才发现她的真实表现:不说话、不吃饭、不会玩,只有在吃点心的时候偶尔会吃点,但总是像做贼似的在老师和小朋友没看见的时候快速地塞到嘴里。为此老师去家长取得了沟通与交流,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也一样,基本上不吃饭,也不怎么说话,四岁的孩子个长得比一般人高,但是体重却不及别人的三分之二,走路也蹒跚地像只小鹅,也曾去一些医院问诊,都没有什么结果。父母亲基本上认定孩子是属于缺那么一点儿的智障儿童了。自闭是一种较持久的忧伤的情绪体验,真正的自闭症在儿童期并不多见,只是在有其他的躯体或精神问题时才伴有自闭的情绪。

上述孩子是典型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差那么一点儿的”,所谓差的那么一点儿包括常人眼中智力能力发展与一般孩子比慢了一拍,也包括家长对孩子少了那么一点自信,家长除了“恨铁不成钢”的感慨之后只有放弃的无奈了。

2.“多那么一点儿”的幼儿

添添是个聪明的男孩,父母亲都是医务工作者,由于工作关系添添从一出生便是奶奶带的,面对宝贝孙子爷爷奶奶可真谓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于是添添五岁了,在家里从不自己吃饭,遇见不爱吃的菜更是紧闭嘴巴,真正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到了幼儿园里后,每次吃饭前总是和老师讨价还价“老师,我这菜不要吃”“老师,我饭少一点吧”,碰到手工课或美术课需要动手的时候,先大声叫“老师,我不会”。

这位幼儿我们暂时称他们为“多一点儿的”,主要指孩子身上多了一点娇气、任性,孩子身上多了那么一份依赖性;同时也多了家长(特别是祖父辈)的一份娇惯。

二、“一点儿”的引导——给每个孩子一片阳光

为每个孩子的个性化发展扮演好服务者的角色,让每个孩子都沐浴在素质教育的阳光里,给每朵小花同样施以爱的雨露,让每朵小化都散发出诱人的清香。

1.对待不同的幼儿要对症下药

面对有着那么“一点儿”的差别,更需要我们“对症下药”,达到精雕细琢的层次。

“凯凯是小弟弟”因为凯凯的接受能力和自制力都很差,由于老师不可能对凯凯和别的孩子一样的要求,甚至在很多时候对他的教育显得有点无能为力。老师们一直都为凯凯的事感到头疼,更为怕出现更多的“凯凯”而感到担忧。偶然的机会大班的小朋友到班级里来,大班的老师说“这是中班的弟弟妹妹”。一语惊醒梦中人,老师专门为此开展了一次晨间谈话,你们知道为什么凯凯小弟弟总是会做错事情吗?原来凯凯比我们都要小,所以会常常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他还有很多事情还不懂,怎么办呢?这时马上就有小朋友说了:“弟弟还小我们要帮助小弟弟!”從此大家对待凯凯的态度变了,吃饭的时候有小朋友会去不提醒他要珍惜粮食,有的小朋友会拿毛巾给他擦,玩的时候如果凯凯又溜到外面去了,有的小朋友会把他拉回来,并告诉他不可以一个人在外面玩。一段时间下来凯凯变得干净了,有时候能帮助老师做点简单的事情了,凯凯的进步还真不小呢!

对于常人眼中“少那么一点”的幼儿,我们不能用同一把尺去衡量孩子的变化与发展,我们应该允许其用更慢的步伐来走自己的路。孩子的玩伴更是最直接也最纯真的前进途中的伴侣,童言无忌然而童心无邪。

2.及时记录孩子的点滴变化

在过程中需要老师有更大的耐心和毅力,为每个孩子建立更清楚的“现金日记帐”,把每天的点滴变化都记录在案,听其言观其行,及时发现孩子在生活与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让孩子也能感受到“我的变化”。

3.家园合作,齐心合力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援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援、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作为成人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主动打开这些有着特殊需要的孩子的心灵之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孩子,要看到孩子本身的努力和进步,使每个孩子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充满自信地嬉戏和学习。

猜你喜欢
凯凯小朋友儿童
“班霸”改良记
发脾气的凯凯
“失踪”的进区卡
找茬儿
留守儿童
海边玩一夏
六一儿童
Let’s DIY Poster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