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7-04-13 03:18龙川县登云中心小学郑丽红
师道(教研) 2017年3期
关键词:半圆倒数周长

文 龙川县登云中心小学 郑丽红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文 龙川县登云中心小学 郑丽红

把学生从烦琐的数字游戏中解脱出来,带领学生走进数学知识的乐园,培养学生健康、独立、创造等主体参与意识,归根到底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

一、现代教学呼唤学生的问题意识

以往的课堂教学被传统的师道尊严所束缚,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教学成了教师的一厢情愿,学生的学习动机没有被真正地调动起来,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由于怕学生的参与分散注意力,影响教学进程,学生的质疑成了教师教鞭下的 “钻牛角尖”或 “捣蛋鬼”,其问题意识受到严重抑制。这样做只会使学生 “视学舍如囚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肯见”。早在明代,理学家朱熹在自己的教学中就强调让学生 “自去理会,自去体察,自去涵养”;而教师只需做得引路人, “有疑难共同商量而已”。这一关于教学中师生地位及其关系的思想,颇有民主、平等的色彩,同时它蕴藏了在和谐的育人气氛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思想内涵。这种教育思想也正与后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不谋而合。课堂上师生会心交流,营造快乐,这种和谐、轻松、融洽的课堂气氛,也正是我们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期待的最佳教学状态。

二、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途径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领悟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往往可以通过学生读一读、思一思、议一议,从而动手摆一摆,亲自试一试,将抽象的数学原理演变成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又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例如学习圆的周长后,我出示了这样一个练习题:半圆的半径是10厘米,半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很多学生马上算出结果是31.4厘米,也就是圆的周长的一半。为此,我让学生运用学具动手操作,把一个圆用剪刀分成两个半圆,让学生认真观察能够发现什么,验证一下答案是否正确。学生亲手做了,领悟到半圆周长包括弧和直径,明白了错误的原因,发现半圆周长不是31.4厘米,而是51.4厘米。学生感到非常高兴。每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障碍时,我总是设计问题让他们继续思考,给予思考性的指导,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中学会学习,促进其思维的发展。此外,课堂中也可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疑问,教师相应点拨,发现并在学生中推广他们的最佳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在高昂的情绪中得到培养。

2.在尝试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先讲例题,学生再做习题”这种 “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似乎已经成为大多数教师教学的一种定势。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去尝试,去思考,从而发现问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已经成为落实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例如教学“倒数”时,学生理解了倒数的意义后,我一改以往由教师出题让学生求倒数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出题。第一个学生出,大家很快说出了它的倒数。于是学生相继出了、、、等分数,大家也相继说出了它们的倒数。我激励学生:能不能再出一些有新意的数?这一下,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出的数有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甚至特殊的数1、0等,求倒数的积极性特别高。这种放手让学生尝试探求知识的方法,达到了尝试成功的目的,获取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3.在创新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数学活动一般来说均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思考性,往往方法不一,思路各异。例如填括号:56-7×3=7×( )。这是一道极普通的数学题,学生往往会想到要使两边算式相等,必须将左边算式56-7× 3的得数35算出来,然后再想右边算式7×( )的得数也是35,因为7×5=35,所以括号里应填5。学生很快完成了。如果教师就此停留,那么学生的思维方法就会千人一面,故我将问题进行了引申。当我问 “谁能不用计算两边算式的得数,就能想出右边括号里该填几”时,学生情绪高涨。部分学生找到左边算式是8个7减3个7得5个7,5个7等于7×5,所以右边括号应该填5。学生充满了自豪感。这样,在指导学生创新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了充分培养。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呈现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共振,塑造、构建学生完美的人格,让学生在认识实践活动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半圆倒数周长
会变形的神奇半圆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惊喜倒数日历
半圆周长和圆周长的一半
有关半圆的几个结论及应用
巧算周长
储罐半圆管加热夹套的设计
周长小诊所
巧用倒数 求异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