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课堂,低碳校园
——浅谈科学课中渗透低碳环保教育的策略

2017-04-13 03:18广州市增城区永宁街镇泰学校梁圣鹏
师道(教研) 2017年3期
关键词:厨余科学课利用

文 广州市增城区永宁街镇泰学校 梁圣鹏

绿色课堂,低碳校园
——浅谈科学课中渗透低碳环保教育的策略

文 广州市增城区永宁街镇泰学校 梁圣鹏

随着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会议的召开,倡导环保节能,减少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让低碳教育走进校园文化,走进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科学课程作为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应率先提倡低碳教育。

一、科学课堂教学是渗透低碳环保教育的主要阵地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教材中的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都是与人类紧密联系,其中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资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等知识板块都与低碳息息相关。

1.把科学知识与低碳教育紧密联系起来。教师是进行低碳教育的主要力量,在进行低碳教育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如上 《观察水》一课时,要用到大量的水,尤其是在拓展活动“运水比赛”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将一只桶里的水运到一米以外的另一只空桶里,这样每一小组至少需要一桶水。如果上完课后就倒掉桶里的水实在是浪费。虽然倒掉的是几桶水的资源,但是流失的却是学生的低碳理念。因此,教师要把这类知识内容安排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编排平行班级科学课程表,让上科学的教师轮流使用桶中的水资源。在循环上课过程中,师生实现了水资源的 “回收”再利用。不仅如此,当最后一个班教学结束后,学生还可以把上课用过的水集中起来用于教室的打扫、保洁,实现了水资源的再次利用。

2.课堂上巧妙穿插低碳知识渗透低碳意识。低碳的方式,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在课堂中却很少。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利用 “图片”、 “学生小品”、 “文本信息”、“视频”等方式巧妙地把低碳知识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受到低碳环保知识的熏陶。

如上 《纸》这一单元,教师要抓住切入点,引导学生开展一个校园和家庭的用纸情况调查,让学生算这样一笔账:如果我们浪费一吨纸,生产这一吨纸要消耗多少木材?这些木材成长需多少年?它有多大的生态效益?纸厂生产一吨纸,工人要花多少劳动?算清了这笔账,学生不仅会养成爱惜纸张的习惯,而且受到一次生动的低碳环保教育,对于影响生态环境的复杂的制约因素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二、科学实验教学是渗透低碳环保教育的有效手段

在科学教学中,科学实验是科学课中最让学生感兴趣的一个环节。现阶段课本现有的实验不能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低碳理念和学习兴趣,这一现状要求教师应具备低碳的创新实验能力。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细微的现象可以让教师设计很多低碳的神奇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形成低碳的理念,让学生从接受低碳环保教育阶段上升到动手保护环境的自觉境界。

如上 《资源的回收和利用》一课时,教师应让学生知道废物也是宝,只要经过一定的改造处理和加工,就能变废为宝。教师可以利用学校食堂的厨余垃圾,设计 “厨余变为沼气”的低碳实验让学生一起去动手试验一下:先收集剩饭剩菜,再从进料口把厨余倒入发酵池中,在发酵池里发酵后就可从导气管导出沼气,提供给学校食堂使用。这样的低碳实验不但激发学生的低碳理念和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低碳生活习惯的形成。

三、科学探究活动是渗透低碳环保教育的重要途径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无疑也是渗透低碳环保教育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活动不仅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还使他们提高对低碳生活的认识,自觉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

如在讲 《空气》单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 “校园周边汽车尾气排放量”的调查研究,让学生在调查活动中了解到市区的空气质量及汽车尾气的排放增加了空气污染。通过调查,学生发现公交站的空气质量差,而在相隔一个教学楼后的操场的空气质量比公交车站旁好。经过探究,学生提出了净化环境、清洁空气一些可行的方法。

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从科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出发,进行合理的举措,引导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自觉地去关注低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

责任编辑 韦英哲

猜你喜欢
厨余科学课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厨余垃圾特性及预分选处理技术
厨余垃圾水热炭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有机肥市场方兴未艾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不同厨余垃圾发酵效果比较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