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之光

2017-04-14 03:31田泽娟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沈从文伴侣态度

田泽娟

英国的赫胥黎曾说:“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24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24小时。”时间看似永恒常在,大度公允,但它既会成就一个人,也会毁掉一个人。古今中外,无数的名言警句、诗词篇章都表达过对时间的思考,在对时间的珍惜甚至敬畏的背后是人们对人生的热爱和对生命价值的肯定,时间之光即是生命之光。

同点 这三篇文章都是关于时间的散文,都是通过对时间的思考表达对人生的感悟,探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虽流露出一丝淡淡的感伤,但让我们感受到的则是理性的思辨和奋发的力量。

异点

《时间怎样地行走》是一篇抒情散文,以“我”对时间的认识为线索,展现了“我”的生命成长史。小时候怨恨时间支配我的生活;上了初中,想要挣脱时间的束缚;再后来,时间像星星一样多,也像流水一样消失不见,而“我”荒废了青春年华;直到发现了自己的一根白发,看到了时间陆续无声地接走了“我”的亲人,“我”才真正明白时间的宝贵。作品里固然有一种对岁月流逝的无奈感伤,但这种感伤是有节制的,最后一段“我们和时间如同一对伴侣”、时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运用了比喻和比拟的辞格,点亮了全文,使作品有了一种飞扬向上的美。时间既不高高在上,企图控制“我”;也不俯身屈膝,乞求“我”的回眸。时间成为伴侣,意味着“我”与时间握手言和,“我”对时间有了真正的理解,而这种理解、珍惜实质上就是对生命的珍惜,对生活的热爱。

《失去的岁月》是一篇哲思散文。周国平从哲学的视角来思考时间,他从惯常的思维中跳出来,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真的拥有过时间吗?已经失去的是过去,尚未得到的是将来,即使是被称作“现在”的此刻,也不曾停留,转瞬即逝,那么,我们究竟有什么是握在手中的?由此,他提出一个观点:因为失去,我们才知道时间。接着他用美丽幻梦的破灭、欣赏过的风景不再,难忘的青春岁月逝去,形象地告诉我们:幸福的岁月是那失去的岁月。作者并不掩饰他面对时间逝去的怅惘与感伤,但这两句话本身所具有的思辨性使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我们知道时间,是因为失去”,“失去的岁月也是幸福的岁月”。既然失去时间不可避免,那么不如将感受过的美好深锁在记忆中,这样无论岁月如何向前奔跑,过去的时光将永远凝固在记忆中。失去时间却不会失去美好,失去也就有了意义。

《时间》这一篇议论性散文的標题是“时间”,却重在谈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因为一个人对待时间的态度其实就是他对待人生的态度。态度不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自然也就不同。作者不是从个体的角度出发谈人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自己的生命价值,而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站在更高的立足点上,赞扬那些追求理想、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推动社会发展的人。他们生命短暂,活着的时候还常被世俗之人视作愚蠢,但他们的思想、文章、成就却使得他们的生命之光熠熠照人,如烛如金,正所谓“死而不亡者寿”,他们因此得以永生。沈从文对时间的理解超越了人生百年,他的“时间”是历史,是从亘古到如今直至将来,在这样阔大的背景下观照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既是自勉,也是自信,沈从文的作品、人生都可以印证这一点。

猜你喜欢
沈从文伴侣态度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先理解自己,再理解伴侣
如何“改造”性格相冲的伴侣?
选对伴侣,是一生最好的投资
最好的伴侣,遇事先道歉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微博评书:沈从文家书
沈从文小说开头艺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