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放流标记T—ID TAG体外挂牌部位效果研究

2017-04-14 21:59李忠强郑伟闫春梅韩叶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7年3期

李忠强+郑伟+闫春梅+韩叶

摘要:从T-ID TAG体外挂牌部位入手,在实验室水族箱中对4组鱼分别在下颌、背鳍1与2硬棘间、胸鳍、尾鳍挂标记,每组30尾鲤鱼,通过悬挂操作难度和观察实验鱼伤亡情况及标签脱落数量评价挂标部位的优劣,为鱼类标记放流方法的改进和大规模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鱼类放流;标记;T-ID TAG

中图分类号: X83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06.022

由于渔业生态环境不断下降,加上库渔滥捕,自然水域中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增殖放流是恢复渔业资源、提高渔业生产力的主要途径,自2009年吉林省开展增殖放流工作以来,向图们江、松花江、鸭绿江和查干湖等自然水域放流了大量的名优经济鱼类,如大麻哈鲑、细鳞鲑、野鲤、鲢、鳙等。但放流鱼无明显的标记,回捕鱼无法确定其出处,因此难以评价放流效果。

近年来尝试了多种标记方式,如金属线标、玻璃管标签和T-ID TAG等方法,因金属线标和玻璃管动物标签必须在20厘米内方可检测到,而且还要扫描仪器辅助,野外实际操作难度较大,而T-ID TAG可在目视范围内发现,普通渔民也可确定目标鱼。

T-ID TAG魚体外悬挂部位可供选择的部位有下颌、背鳍1与2硬棘间、胸鳍、尾鳍,经查有关文献这方面的数据未见报道。本实验将为鱼类标记放流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方法

1.1实验鱼

来源于吉林省土著鱼类良种场,120尾鱼,平均体重127克,滤循环水饲养。

1.2标签

购自广州市洪腾条码技术有限公司,T-ID TAG为HT2050,数字编码,颜色为黄色,小号T 型挂牌标签。

1.3挂标方法

先将实验鱼放入5%苯氧乙醇溶液中消毒麻醉,待其不游动后捞出,根据实验部位不同进行挂标。分别在下颌、背鳍1与2硬棘间、胸鳍、尾鳍,将标签的T头向一侧弯曲,呈“一”字形直线,作为针尖穿入,然后将T形头调直,并把持T形头继续拉进,直至黄色标签根部。

2 结果

饲养观察70天,以实验鱼伤亡率和标签脱落数据评价不同悬挂部位的可行性。

2.1 实验鱼伤亡数

观察发现A组上颌部位挂标1周内伤亡和脱落情况较严重,伤8尾,后期愈合,死亡4尾。背鳍1、2硬棘间挂标情况较好,无伤亡。胸鳍挂标伤2尾,后期愈合,无死亡。尾鳍挂标无伤亡,详见表1。

2.2 标签脱落情况

根据水族箱底部脱落标签的号码确定所挂部位,统计标签存在状况表明,上颌部位挂标的实验鱼脱落13个,背鳍1、2硬棘间挂标脱落2个,胸鳍挂标全部脱落,尾鳍挂标也全部脱落,详见表2。

3 讨论

3.1标签脱落对部位选择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背鳍1、2硬棘间挂标情况较好,脱落率为6.7%,可作为鱼类放流标记的外挂部位。其他部位脱落严重,如胸鳍、尾鳍(包括背鳍的中后部位)不适用于实际应用。分析可能由于水族箱中空间较小,实验鱼互相撕咬对方的标签,因为脱落的标签末端均被咬扁,而背鳍竖起,其他鱼不易接近撕咬标签。

3.2实验鱼伤亡情况对部位选择的影响

放流标记是在水温较低的春季或者秋季,悬挂部位距离肌肉、皮肤等组织较近,容易造成出血,伤害到鱼体,容易感染水霉等病原引起死亡。下颌部位和胸鳍基部均有不同程度的受伤,因此上述部位不作为放流标记实际应用选择。另外,鲤鱼背鳍挂标,符合鲤鱼正常在水中的姿态,并使得互相间撕咬情况减少。

3.3悬挂操作难度评价和标签改进建议

大批放流鱼标记工作量要求操作简便易行,比较上述4个部位的操作体会,认为鳍条较易操作,但稍有疏忽就容易豁开,而且挂后也容易脱落。背鳍的1和2硬棘间挂标不易脱落且较为简单,而背鳍的中部和后部悬挂也易脱落。

同时,标签的末端被严重损坏,无法辨别ID号码,建议商家将挂牌标签上的内容颠倒,这样末端的关键可变数据可保存下来。

上述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增殖放流的鲤鱼应用T-ID TAG挂牌标签部位选择背鳍的1和2硬棘间较为适宜,既不伤害鱼体又不容易脱落,但标签的长度和编码顺序应做逆向调整,本结果将对放流标记具有指导意义,为鱼类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