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新闻研究的新命题

2017-04-14 09:27孙祥飞
新闻论坛 2017年1期
关键词:学术界传播学角度

孙祥飞

人类历史的进步均以技术的发明和普及作为直接推动力量,从哲学社会科学的角度大规模的思考技术的进步施加于人类的影响,往往肇始于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人类变革的不确定性。正如弗雷德里克·费雷说,“我们所生活的技术环境就像鱼儿所赖以生存的水,通常我们并无任何惊讶,除非这个环境本身出了问题。”

今天,机器人新闻俨然成为一个为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关注的热度并不亚于历史上的任何一次革命性的技术的发明和普及,所庆幸的是,在这场变革中,技术乐观主义者占据了多数,至少,为部分职业记者所焦虑的机器人并没有成为抢夺其饭碗的敌人,更没有成为皮卡特所谓的“毁灭人类”和“蚕食自然”的邪恶力量。对学术界既有研究成果做简单梳理可发现几个正被广泛关注的议题:

一是对机器人与职业记者的关系的探讨。目前为学界普遍赞同的观点是职业媒体人和机器人两者之间是基于分工差异的共生协作关系,这种观点强调了两者在能与不能层面的差异性,并建议将程序化、机械式的新闻生产交给机器人,进而将职业记者从枯燥和程序化的新闻生产中解放出来,以从事更具创造性的工作。

二是对新闻生产机器人的价值负载问题的探讨。目前为学术界普遍认同的是技术工具论或技术中性主义,即技术本身并不承载价值,其效应取决于使用该技术的人。这一观点将雅斯贝尔斯“技术仅是一种手段,它为什么目的而服务于人,人将其置于什么条件之下”的观点奉为圭臬,将技术仅仅视为一种工具,一种实现目的的手段,为此,需要比任何时刻都要重视机器人在新闻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及价值取向问题。

三是对机器人新闻业务进行的一般介绍,如其应用场景、操作规范、适应困境、发展趋向等。目前学术界的共识是,机器人新闻在一些诸如灾难新闻、体育新闻、气象新闻、财经新闻等领域有着成熟且广泛的应用空间,而其在叙事的故事性、人情味、价值观建构等层面有极大的局限性;同时,机器人新闻的生产流程在学界也形成共识,那就是经由一个结构化的数据处理、新闻性的测量、报道角度的选择及排序、报道角度与数据点的匹配及报道文本的生产过程。

麦克卢汉将媒介视为信息,是将信息技术及媒介形态的变化视为一种社会变迁的反映以及新媒介技术所带来的无限可能性。我们若将机器人新闻视为一种新的信息技术,它给我们带来的寓意可能要超越此上我们梳理出的学术界的既有研究研究旨趣。我们可以断定,以机器人新闻的勃兴为视角,将会引申出更富魅力的思考方向。

第一,对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的思考。站在跨学科甚至是超学科的角度重新思考新闻学、传播学与信息科学、数据科学之间的关联性,拓展教学、研究的视域,进一步打通学科间的区隔。当人工智能被用于新闻生产之后,随之而来的是新闻传播学如何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交叉并清晰界定其边界的讨论,以及由此引发的新闻传播学的教学内容、学生知识构成的调整等问题。

第二,对机器人新闻的哲学思考。站在科技哲学的角度思考新传播活动的伦理规范、信息传播技术及其发展中的哲学问题、信息传播技术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等若干命題,如计算机新闻与知识生产的关系、计算机新闻与文化传承的关系、计算机新闻的实践伦理等问题。

第三,对机器人新闻生产背后的权力结构进行思考。资本及权力对新闻生产的影响几乎与生俱来;相比而言,职业记者所生产的文本往往通过语义修辞分析、话语结构分析等再现其背后的权力关系,但由机器人生产的文本往往以外在的客观性或数据理性遮蔽了隐藏在背后的权力结构所施加的影响。

猜你喜欢
学术界传播学角度
法学之路上的女性:一个多视角的观察与叙述——读《法学学术界中的性别与职业生涯》
神奇的角度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WTC管理者论坛:共享时代的体制创新(2)——学术界与管理者
角度不同
人啊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
大数据的传播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