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
——产业链”视域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4-14 06:57贺文华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产业链课程体系方向

邹 非,贺文华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11)

“专业
——产业链”视域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邹 非,贺文华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11)

分析了当前浙江当前高职专业布局情况,以工商管理类专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例,在厘清“专业——产业链”运行机制基础上,按照“1+N”模式进行了专业群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和核心岗位构建了“素质教育+专业平台+岗位方向”的专业群课程体系。适时设计、调整专业数量和专业方向,可以有效地提高专业群的市场适应能力,有利于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最终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打下基础。

专业——产业链;专业群;培养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各类专业均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各专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以工商管理类专业为例,该类专业是众多高职院校尤其是财经类院校普遍开设的专业,浙江省专科专业布点数排在前10的专业中工商管理类专业占据了半壁江山,达到5个,分别是排在前4的会计(35个)、市场营销(31个)、电子商务(31个)、物流管理(30个)以及排在第7的工商企业管理(23个)。当前,尽管工商管理类专业招生和就业尚无明显衰退迹象,但可以看出,工商管理类专业在招生和就业方面面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在2017年后实行按照专业招生的新制度后将面临更大压力,提升各专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刻不容缓。事实上,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几乎所有专业都面临同样问题。另一方面,很多专业学生技能难以满足迅速变化的社会需求。以现代服务业为例,该产业囊括了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农村服务业、海洋服务业等领域,专业涉及面广、职业技能要求高[1]。现代服务业提出更高的挑战,而我们的专业发展却与现代服务业的高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再以工商管理类专业为例,该类专业学生大多是面向现代服务业。学生踏入社会以后,从事的工作越来越具体化、基层化、技术化和新型化,对实践技能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模式和目标定位存在着职业定位模糊、理论教学过多、实践教学不足等问题。工商管理类专业必须对接产业发展需要,顺应潮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一、专业——产业链的对接和运行机制

产业链是源于产业经济学中的概念,其基本内涵是指以“一业为主”,由市场组织、政府机构和众多企业共生于集聚环境中相互依存、互为作用,不断衍生新的产品或服务、不断衍生和追加价值活动所构成的链式生产(服务)形式[2]。专业链是指服务于相关产业的专业群,专业群的各专业嵌入相应产业,形成“专业—产业链”。行业、专业和学业(课程)互相联系,使得高职人才培养“链”和社会需要“链”相互衔接和融通[3]。在整个链条系统里,专业应精准对接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围绕企业生产运营的全过程培养相关人才[4]。本文结合先前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本校实际,提出专业——产业链形成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工商管理专业群——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形成机制

二、专业群的构建

在厘清“专业——产业链”运行机制基础上,进行专业群的构建。专业群主要是指围绕某一产业领域,结合自身实际,以重点或特色(优势)专业为核心,由若干知识技能基础、职业岗位相近相关专业或专业方向共同组成的集合[5]。专业群建设的目的是整合教育资源,促进资源共享,其建设步骤是首先要确定核心专业,然后从课程、师资、实训等方面入手进行建设。

(一)以重点或者核心专业为引领围绕职业岗位群和工作过程构建“1+N”模式下工商管理专业群。专业群的构建是以1个重点或者核心专业为龙头,以企业运营的流程为主线,围绕职业岗位群(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和工作过程,确立N个相关专业或者方向。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有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六个专业,都属于现代服务业范畴。通过对以上专业的分析发现,梳理相近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相近的基本技术能力要求、相近的专业课授课教师队伍,形成了两类专业群。物流专业群以工商企业管理为核心专业,N包含物流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等紧密相关专业。商务专业群以电子商务为核心专业,包括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管理。

(二)基于工作过程和核心岗位构建“素质教育+专业平台+岗位方向”的专业群课程体系。课程是实现职业教育的抓手,通过课程教学实现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群各专业的课程既有共性也有个性,采用“素质教育+专业平台+岗位方向”的模式构建课程体系。专业群内的各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群、岗位工作任务、学科基础和职业能力要求相近,因此,课程体系适合采用“素质教育+专业平台+岗位方向”的模式构建。

(三)专业群师资队伍集群建设。专业群中的“群主”作用非常巨大,可以从专业教研室主任中选拔,也可以是系领导兼任。群主的业务水平要高,有战略眼光,尤其是要肯奉献,有吃苦精神。专业群中可设若干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一般由教研室主任兼任,这样做事会比较顺。专业教师要受过一定的科研训练,逻辑要清晰,且要有企业工作经历,满足双师要求。

(四)以实训中心形式组建能共享的实训基地。在“互联网+”时代,要时刻树立信息化理念。同时,建设专业群的实训基地要本着“群”的思想进行建设,各实验室之间既有联系还要有区别,形成专业群实训中心,点、线、面相结合,最好形成资源高度共享的实训基地或者中心。

三、“素质课程+专业平台课+岗位方向课”的人才培养方案

我们将分三个阶段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开发,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群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

图2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思路

第一阶段是各专业分析服务面向的产业,然后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在确定培养目标时,要时刻关注产业的需求变化,适合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同时,目标的制定要符合SMART原则。

明确管理者所需技能(如图3所示),根据技能情况确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运行机制。以“脑手并用”为引领,使工商管理专业“硬”起来。从图3我们可以看出,越是基层岗位,技术技能所占比重越大,这里的技术技能包括管理技能和专业业务技能。因此,着力强化以技术技能为主的人才培养方案刻不容缓。

第二阶段是分析各专业的岗位群,确定课程群,课程群按照“素质课程模块+专业平台课+岗位方向模块课”进行设置。

第三阶段是分析岗位技能需求,构建技能平台。技能平台的构建要注重专业群内部的互选互通以及适合专业群外部学生选择第二专业。

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要注重“三个课堂”的协调运行,第一课堂是教学主战场,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是学生实践的重要阵地,三者互相协调,缺一不可。

下面,介绍一下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体系由“素质课程模块+专业平台课+岗位方向课程”组成,其构成过程见图4。

首先,素质课程模块思想道德素质、人文身心素质、职业创新素质、社会能力素质、科研能力素质、文化基础教育等六个内容,分别以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形式存在。

其次,专业平台课为10门左右,具体分2大类。一类是专业通识课程(群),约由5门课程组成,包括经济学基础、经济法实务、管理学基础、统计实务、会计基础。另一类是是专业基础技能课程(群),为6门左右,以各专业基础业务技能为主,方便今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

再次,岗位方向模块课程分两大类方向,两类方向的职业岗位核心课为5~8门,主要培养学生毕业后首岗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

素质课程模块融合到六个学期分别展开,注重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专业平台课在

图3 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职业迁徙及对应技能内涵图

图4 “素质模块+专业平台+岗位方向”课程体系模型

2~4学期完成,采取集中上课方式;岗位方向课程在第五学期完成。

四、结束语

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要求“促进产业链、岗位链、教学链深度融合”是对产教融合提出的更高和更明确的要求[6]。探索建立专业——产业链的对接和运行机制是动态的、长期性的任务,产业结构变化推进社会就业结构和人才结构调整,产业链引发专业链对应演变。针对产业链需要设置专业或专业群,破解专业设置时效、专业建设滞后、专业资源配置失衡等矛盾,使毕业生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符合产业发展和职业岗位的变化需要。打通高职相似或相近各专业之间的壁垒,形成专业群,能够进行大类招生,资源共享,从整体上产生“1+1>2”的协同效应,提升各专业的竞争能力。利用基于产业链的理论来指导专业群建设,专业群对应的是产业链,可以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的变化,适时设计、调整专业数量和专业方向,可以有效地提高专业群的市场适应能力,这对于学院的长远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专业群内各专业依据各自职业特点,在“互联网+”背景下,按照“素质教育+专业平台+岗位方向”的理念,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着重探索现代学徒制,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62号)[EB/OL].(2012-12-12).http://www.gov.cn/zw⁃gk/2012-12/12/content_2288778.htm.

[2]胡赤弟.论区域高等教育中学科—专业—产业链的构建[J].教育研究,2009(06):83-88.

[3]邱开金,王立英.新一轮高职教育改革的发轫:行业链、专业链与学业链的融通[J].职教论坛,2010(21):4-7.

[4]邱开金.精准对接新兴产业人才需求[N].中国教育报,2016-11-08(010).

[5]刘霞.基于产业链的高职专业群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03):36-40.

[6]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EB/OL].[2017-01-11].http://www.moe.edu.cn/srcsite/ A07/moe_953/201702/t20170214_296162.html.

(责任编辑:邱开金)

AStudy on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Higher Vocation Based on the View of“Specialty-Industrial Chain”

ZOU Fei,HE Wen-hua
(Zhejiang Dongf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Wenzhou,325011,China)

Current specialty layout situation of Zhejia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alyzed with a case analysis of the specialty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nd modern service industry,and specialty groups are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mode of 1+N.Also curriculum system of different specialty groups with the mode of“quality education+specialty platform+occupational direction”is built based on the course of working and core post.Timely design and adjustment the quantity of specialties and its direction can improve the adaptive ability to market of specialty groups effectively,and it will be beneficial to form characteristics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to establish a good base for skilled talent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

specialty-industrial chain,specialty groups,training mode

G718.5

A

1672-0105(2017)01-0025-04

10.3969/j.issn.1672-0105.2017.01.006

2017-02-10

2015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5356);2015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Y201534767);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DF201503)

邹非,男,硕士,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贺文华,男,硕士,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产业链课程体系方向
2022年组稿方向
筑牢产业链安全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