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大鼓发展及传承保护工作的田野调查

2017-04-14 07:21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乐亭大鼓

方 欣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乐亭大鼓发展及传承保护工作的田野调查

方 欣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发源于河北省乐亭县的乐亭大鼓是华北地区曲艺的主要类型之一,以其独特的腔调、丰富的内容、灵活的板式广泛流传于滦南、乐亭一带。乐亭大鼓的历史悠久,是吸取民间的民歌、民谣、叫卖调等民间曲艺精华形成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乐亭大鼓的观众数量不断减少,传承谱系出现断档,保护工作也面临许多困难,乐亭县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乐亭大鼓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本文通过对乐亭大鼓的发展历史、现状及传承工作的简述,希望更多人关注这一艺术,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乐亭大鼓;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传承;保护

一、乐亭大鼓形成的历史渊源

乐亭大鼓产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它的产生与当地的历史环境和人文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宋金时期,当时中国中南部的许多百姓由于战争的原因,逃难到北方乐亭地区,不同地区的民间说唱艺术也随之而来,这为乐亭大鼓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乐亭县地处平原地区,这里既是渤海之滨又位于滦河下游,因此农业发达,物产极为丰富,这些都致使这里的经济文化活动极为活跃。这里的人民对于民间艺术和文化娱乐活动十分热衷,很多人都曾参与过鼓词的编写。一些知识分子的加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着乐亭大鼓的产生与发展。乐亭独特的方言也是大鼓形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受南来移民的影响,乐亭方言吸收了南方方言中绵柔、悠长的发音特点,说话时即似在歌唱,乐亭大鼓就是在这种方言的基础上升华而来的说唱艺术。

相传乐亭大鼓产生于明末清初。史料对此有“明末清初留说书”的记载,这里所提到的“说书”即是乐亭大鼓的雏形。后来“弦子李”加入了三弦为其伴奏,之后又加入了木板为其烘托,促使“乐亭腔”这一说唱兼备的表演形式逐渐形成。韩派乐亭大鼓创始人韩香圃老先生曾在回忆中提到:乾隆年间,乐亭来了两位说书艺人一位是来自山东(或籍贯不详)的张玉琢,他在说书的时候只说不唱,另一位是来自北京(或说来自山东)的刘月明,他在说书时说唱兼备,并以木板击节,在伴奏乐器上开始是以小三弦伴奏,后来换成了大三弦。[1](6)这种演唱形式逐步固定下来,并且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渐渐地流行开来。

关于“乐亭大鼓”名字的由来现在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清道光三十年即1850年,乐亭著名说书艺人温荣在田间闲逛时看见一位农民在用犁铧犁地,犁铧碰到了石头上,前面的尖掉了下来,温荣随手拿起,发现铁板相互击打的声音清脆悦耳,遂开始在说书时使用铁板而取代了木板。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乐亭大鼓就是使用铁板或铜板作为击节乐器,这个乐器取“犁铧”谐音,称“梨花板”,又叫“鸳鸯板”(图1①)。后来乐亭县的“皇粮庄头”崔佑文带温荣进京为王亲大臣献艺,恭亲王非常喜爱这种又说又唱的表演形式,对温荣大加赞赏,并把这种演唱形式正式定名为“乐亭大鼓”。

图1. 梨花板 拍摄于乐亭县博物馆

二、乐亭大鼓的发展

清末民初,乐亭大鼓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不仅在唐山地区大为盛行传播广泛,周边地区也受到了“辐射”,开始喜爱并流行起这门民间曲艺。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乐亭人去东北奉天(今沈阳一代)经商,其中有一些大鼓民间艺人将这一说唱艺术带到东北地区,大鼓这一深深扎根于乐亭的民间曲艺也开始在东北地区萌生发展,受到了许多东北百姓的青睐。清朝末年,乐亭大鼓艺人杨长久的大名就被刻在奉天小东门的“老君堂江湖行祖师碑”上。[2](30)后来,乐亭大鼓的发展又向汉沽等地延伸,建立了演出场地,后来辐射范围又扩展至北京、天津等地。乐亭大鼓的发展已经由唐山地区扩展至京津一带,这门民间艺术甚至在东北地区也广为传播。

20世纪30年代初至50年代末,乐亭大鼓进入了发展变革的新阶段。这一时期唐山地区建立了许多书馆为乐亭大鼓演出提供了场地,各路演绎名家汇聚到这里进行大鼓演出。他们不仅创编了许多优秀的大鼓剧目,更是对演唱的腔调进行了创新性的改革,促进了乐亭大鼓艺术的发展。靳文然先生吸收河北梆子、京剧、评剧等艺术精华,对乐亭大鼓的唱腔及表演方式上进行了很大的创新,独具特色。这一时期,乐亭大鼓开始分成两个流派(或说三派)②,一派是靳文然先生开创的西路靳派(创新唱腔),另一派是韩香圃先生继承的东路韩派(传统唱腔)。这两个流派所演唱的都叫做乐亭大鼓,它们争奇斗艳、各放异彩,共同促进着乐亭大鼓的繁荣与发展。

文革期间,民间曲艺表演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全国的曲艺表演几乎没有任何新的进展。乐亭大鼓艺术也在这期间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发展几乎停滞,演出队伍相继解散,大鼓艺人也因生计问题被迫改行,乐亭大鼓的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时期。文革过后,乐亭县才一步步恢复乐亭大鼓演出,在七十年代末期重新组建起“乐亭县曲艺队”。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先后有272名青年男女加入乐亭大鼓演出行列,再次将乐亭大鼓演出活动推向繁荣。[3](14)当时人们的生活比较单一,文化娱乐活动较少,每当村子里来了乐亭大鼓演出队,人们都会争先恐后去围观。据老辈人说,相距2—3公里的邻村村民都要搬上板凳过来听大鼓,可见乐亭大鼓在当时的盛行程度。滦南、乐亭、丰南、滦县、昌黎等地都有乐亭大鼓艺人的足迹。

进入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科技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文化娱乐活动也日渐丰富起来。乐亭大鼓节奏缓慢、内容多为历史故事或传奇演绎,显得与这个高速发展、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格格不入,乐亭大鼓的受众严重萎缩。1987年12月,乐亭县曲艺队不能继续维持下去,最终走向了解散。据笔者对张近平老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乐亭大鼓代表性传承人)的采访,他说:“现在乐亭大鼓的观众大约都在50岁以上,喜欢听大鼓的人也越来越少,年轻观众更是寥寥无几”,乐亭大鼓的发展面临着困境。

虽然乐亭大鼓的受众和从艺人员人数有所减少,但仍有民间艺人和职业演员对这门优秀的民间艺术进行专业和非专业的演出和传承工作。乐亭县政府、文化局也采取了许多措施,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开展乐亭大鼓的传承工作和保护工作。2006年,乐亭大鼓被录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至此乐亭大鼓的创作、传承工作更加受到特别的重视。

三、乐亭大鼓的传承与保护

乐亭大鼓民间俗称“说书”,旧时说书分“梅、清、胡、赵”四大家,乐亭大鼓属清门,从艺者称“清门子弟”。③乐亭大鼓自清中叶即有宗谱,其宗谱分十代,分别是第一代“玉”字辈艺人张玉琢,第二代“月”字辈艺人刘月明,第三代“和”字辈艺人温和卿(温荣),第四代到第十代分别按德、来、学、文、智、华、开。清代中晚期至民国初年,涌现出一批卓有成就的大鼓艺人,主要有温荣(温和卿)、齐祯(齐德贵)等。

现在的乐亭大鼓传承人中年龄最大的是王立岩老师,已有80岁高龄,大部分从事演出活动的传承人也在50岁以上,乐亭大鼓的传承出现了一个明显的断档。为此,乐亭县政府和乐亭文化局也采取了一些列措施加强对大鼓的传承和保护。同时乐亭大鼓传承人也开始对大鼓的内容和唱腔、表演形式等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例如,张近平老师结合本土生活、汲取民间文化精髓,创作并表演乐亭大鼓《农村新貌》,生动形象地反映现代乡村生活,受到了姜昆、刘兰芳等评委的一致好评,获得了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张近平老师作为年轻一辈的大鼓传承人被称为曲艺界的一匹“黑马”(图2)。在演出形式上,乐亭大鼓也进行了一些列改良,加入了一些现代化元素,例如将舞蹈表演穿插到大鼓表演中,在配乐的乐器选择上也更加丰富,例如新编大鼓剧目《公交车奇遇》加入了吉他伴奏,融入现代元素,在表演中加入舞蹈等,吸引了许多年轻观众的关注。但许多老艺人和老一辈观众并不认可,他们认为加入这些新鲜的元素只不过是哗众取宠,没有长久的吸引力,也不能展现乐亭大鼓的独特魅力,甚至使乐亭大鼓失去了它本身的韵味。在此次调查中,笔者发现虽然像乐亭大鼓这样的传统表演艺术发展的差强人意,但是政府和相关部门及传承人所做出的努力却十分让人欣慰和感动

图2. 乐亭大鼓国家级传承人、牡丹奖获得者张近平剧照

(1)创建机构,吸纳人才

1998年,乐亭县文体局批准恢复乐亭县曲艺队。但是经历过重重打击后的乐亭大鼓,抢救性保护工作形式不容乐观,在发展和创新的问题上更是举步维艰。2002年11月,在乐亭县传统文化座谈会上决定恢复乐亭大鼓建制,成立乐亭县戏曲艺术团[4](130)。并且乐亭县委县政府专门针对乐亭民间艺术展开了一系列保护工作,不仅制订了翔实的乐亭大鼓发展保护方案,还在乐亭县设立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在博物馆内设立乐亭大鼓专门展厅等。在2016年财政比较紧张情况下,依然拨款12万元用于乐亭大鼓的传承和保护工作。这些机构的设立为乐亭大鼓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和政策支持。另外,政府及相关部门将一部分民间大鼓艺人纳入编制,由单位缴纳保险,演出活动实行定额补贴,使这些艺人成为职业从事乐亭大鼓的继承、创新、发展的工作人员没有了后顾之忧。

(2)拓展渠道,大力宣传

面对受众萎缩的现状,乐亭县政府、乐亭县文化中心及乐亭县文广新局制订了一系列政策对乐亭大鼓进行推广。主要针对周边地区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广泛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这门传统民间艺术,进而喜爱乐亭大鼓甚至是学习乐亭大鼓。2016年乐亭县文明村建设活动、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也安排了乐亭大鼓演出100余场,这门起源于乡土的民间艺术在乡间得到了回归,受到了村民们的追捧和好评。县文化中心设立专门供乐亭大鼓演出的“书场”,常年每周三进行公益性演出和与传承有关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的公益性活动。[4](130)

其次,利用现代媒体和网络等传播渠道,演出乐亭大鼓剧目,普及大鼓知识。1998年和2000年在河北电视台和乐亭县电视台分别开设了乐亭大鼓栏目,对乐亭大鼓经典曲目进行录制并通过现代媒介播出。这一尝试为乐亭大鼓演出开辟了新思路,也受到大鼓爱好者的好评。在乐亭大鼓数据库建设方面,乐亭县博物馆对乐亭大鼓的原始资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收集了包括文字记载、文物收藏、影像及实物等各类有关资料。将这些无形的口头传承技艺整理成有形的可保存、可查证的资料,为乐亭大鼓历史的研究工作和传承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依据。

最后,旅游资源可以带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唐山地区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如有中国马尔代夫之称的菩提道、月坨岛,北方历史古镇滦州古城等,在这些旅游景点演出乐亭大鼓可以起到文化与旅游事业互相带动、共荣共生的连锁反应。[5](185)这样不仅对乐亭大鼓进行了良好的传播,也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使传统民间艺术与市场进行有机结合。(图3)

图3. 张近平老师(左)在世博园内演出

(3)重视传承,挖掘人才

乐亭大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物态化的形式表现,不能再生也比较脆弱。同时,作为民间曲艺,传承人的口传心授是乐亭大鼓的传承和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对乐亭大鼓传承和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传承人和抢救传统技艺。特别是保护代表性传承人,他们是乐亭大鼓保护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这项工作要求:不仅要保护现有传承人对传统技艺进行抢救性保护,还要特别注重培养和挖掘未来的传承人。[6](208)

乐亭大鼓现当代的代表性传承人主要有韩派的王立岩、张近平,靳派的何建春。2016年5月11日至16日,河北省非遗保护中心及摄制组工作人员在唐山乐亭对乐亭大鼓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立岩进行采访及抢救性记录拍摄。乐亭大鼓中的韩派唱腔中规中矩,较为传统,基本功扎实深厚,在演出形式上也大胆尝试加入多人伴唱、伴舞等形式,大大增强了乐亭大鼓的舞台表现力和感染力。伴奏方便不再单一使用三弦伴奏,而是尝试加入现代乐器或西洋乐器,如扬琴、琵琶、大提琴、吉他等,使大鼓表演更加丰富,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2016年乐亭县文化馆举办首届乐亭大鼓、皮影暑期培训班,免费招募少年儿童,教授大鼓和皮影的知识。据了解,培训班的报名情况出乎了预期所料,就大鼓来说,两期培训班共有约20余人报名参加,而且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家长都较为支持。但大部分人都抱着培养兴趣爱好的态度去学习,对于进一步专业的学习很多家长都持保守的态度,表示不希望孩子今后从事专业的乐亭大鼓演出,这也主要是由于现如今许多乐亭大鼓艺人工作不稳定、收入不能得到良好的保障的缘故。

2016年6月,乐亭大鼓三弦艺人张旭武和新晋艺人鲁宗瑶开办了乐亭大鼓传承中心,义务向广大市民提供乐亭大鼓表演和少儿培训。基地吸引了许多乐亭大鼓的爱好者,也吸引了许多年轻人,他们在老师们的耐心教导下开始学习三弦演奏或大鼓演唱,在他们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乐亭大鼓的复兴之光。

(4)实践先行,理论提升

乐亭县财政为乐亭大鼓的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利的物质保障,乐亭大鼓的传承工作和资料的收集整理每年都有专项拨款支持。已经于2000、2002年出版发行了音像集《乐亭大鼓经典唱段》《乐亭大鼓书段集锦》。至2006年6月,共搜集、整理文字资料220万字,音像资料88小时,乐亭大鼓保护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③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戏曲艺术辞典》《中国曲艺志》都对“乐亭大鼓”词条进行了录入。1958年,《拷红》作为乐亭大鼓的名篇唱段被写进民族民间音乐教材。近些年,随着乐亭大鼓走出唐山、走出河北、走向世界,大鼓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许多国外学者的关注。日本的井口淳子博士(大阪大学民族音乐学院副教授),远渡重洋来到河北省乐亭县,在这里对乐亭大鼓的发展和传承做田野考察,通过收集资料和口头调研在日本出版了专著《中国北方农村的口承文化》。美国欧达伟教授(依阿华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对乐亭大鼓名人及名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对其进行了研究和整理。三名韩国研究生向乐亭大鼓著名表演艺术家王立岩、韩志学拜师,并撰写了乐亭大鼓艺术研究文章发表在韩国报刊上。

通过对乐亭大鼓发展及传承保护工作的田野调查,笔者深深感受到乐亭大鼓传承人们对乐亭大鼓传承工作所付出的努力。当然,乐亭大鼓的发展依然面临着许多障碍和困难,这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借鉴其他地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优秀经验,进一步加强扶持力度、完善保护政策、推广传承工作等。笔者写作的意图也是希望为家乡的民间文艺发展尽绵薄之力,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喜爱乐亭大鼓,并关注乐亭大鼓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注 释:

①图一由作者本人2016年8月13日拍摄于乐亭县博物馆。图二来源于中国戏剧网。图三为张近平(左)在世博园内演出由作者本人拍摄于2016年8月14日。

②笔者在田野调查期间了解到,乐亭大鼓原本有分为韩派、靳派、京津派三派的说法,但后经当地艺人和传承人的介绍,京津派在严格意义上不属于乐亭大鼓传承体系,因此,现今将乐亭大鼓的流派定位两派。

③梅、清、胡、赵,是周庄王的四大丞相,即:梅子青、青云风、胡鹏飞、赵恒立。四门当中,清家擅长弹奏,而梅家擅长说唱,因此有“清家弦子梅家唱”的说法。四门以前的传代系统,已不可考。资料来源:张次溪所著《人们首都的天桥》(北京:中国曲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71页。

④可参阅张旭武《乐亭大鼓的调研与思考》(载《读乐亭》2007年第16期)一文的相关研究。

[1]刘潇潇.乐亭大鼓的调查与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5月。

[2]何宗禹.乐亭大鼓的渊源及艺术特征[J].曲艺,2007(4).

[3]张迎芬.乐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12月。

[4]王金萍.唐山乐亭大鼓的现状与发展[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

[5]石睿.浅谈乐亭大鼓的传承和发展[J].大众文艺,2010(10).

[6]何巍.乐亭大鼓保护基地建设的途径、措施和管理方法研究[J].作家,2012(10).

【责任编辑 黄隽瑾】

Field Investigation on 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 Protection of Laoting Drums

Fangxin
(Art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10)

Laoting drums is originated in Laoting County, Hebei Province,it’s one of the main types of folk art in North China. It is widely popular in Luannan and Laoting area because of its unique tone, rich content and flexible plate. Laoting drums has a long history.It is a rich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rap art,which learn the essence of folk songs,ballads and selling tones.It was included in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 in 2006.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the number of viewers watching Laoting drums is declining,inheritance lineages appear interrupted and protection work is also facing many difficulties. The government and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Laoting county take a series of measures and make unremitting efforts to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Laoting drums.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heritance work of Laoting drums,we hope that more people concerned about this art, better heritage and protection of outstand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aoting drum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evelopment,Heritage,Protection

G122

A

1672-9838(2017)01-092-05

2016-12-10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话语与民间文学的理论建构(1949-1966)”(项目编号:13CZW090)阶段性成果。

方欣(1992-),女,河北省唐山市人,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2015级艺术学理论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乐亭大鼓
有趣的乐亭话
大鼓里有什么
新时期民间艺术文化保护研究—以鲁南大鼓为例
乐亭大鼓生存现状及其发展方向预测
乐亭大鼓让校园盛开德育之花
大鼓
灵石县马和村晋祠庙及其乐亭考
方山大鼓 民间艺术奇葩
方山大鼓 民间艺术奇葩
漫谈乐亭大鼓